「随笔」李如德 ‖ 诚信缺憾
近日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提起几年前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同乡,两人寒暄之后,那位同乡提出要约几位老乡聚聚。朋友说我来安排。那位同乡却豪爽地说,哪能让你破费啊!这次由我坐东,你只管帮我邀请人就行了。
朋友尽管做了周密的安排,但请客那天还是出了纰漏。被邀请的人都到齐了,却迟迟不见请客的人露面。朋友着急,他一边招呼着客人入座,一边给那位同乡打电话联系。为了不让客人久等,朋友安排好酒菜,招呼大家边喝边等。直到聚会结束,也没有见到那位同乡的影子。
第二天上午,朋友找到了那位同乡想问个究竟。还没等朋友开口,那位同乡便主动赔礼道歉,尔后又编出了一套让人难以置信的理由,企图蒙混过去。朋友虽然很生气,但看在是同乡的份上,对其并没有过多地责怪。
自那以后,朋友对那位同乡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对他的言行也格外留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位同乡很不靠谱,整天满嘴里跑火车,城南说话城北听,说假话从来不见脸红。朋友渐渐地疏远了他,后来便与其断绝了来往。
朋友说有个问题他怎么都想不明白,那位同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虽然戏弄了别人,但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朋友所说的这个事例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它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种社会怪象。在现实生活中 ,也确实有那么一些人素质低下,品行不端,说话信口开河,做事不计后果。说到底还是一种诚信的缺失。
诚信是指接人待物要诚实,实事求是,信守承诺。它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质,也标志着一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诚信是立身之本,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只有拥有诚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才能站的正、竖的直,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还代表着个人的形象,是每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当提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人们马上就会描绘出他的形象,在脑海里浮现出对他的评价。就社会而言,诚信是规范社会关系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着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信誉。
诚信属于一种道德范畴,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信任的桥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拥有诚信,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份信任和安全;拥有诚信,人们的生活才能多一份幸福和快乐;拥有诚信,社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进步。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形象。
纵观历史和现实,诚实守信的英雄豪杰、人仁志士数不胜数,是他们挺起了社会正义的脊梁,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不守诚信的人也大有人在,比比皆是。不诚信的行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如有的隐瞒事实真相,弄虚作假,招遥撞骗,假冒伪劣,做虚假广告等等。有些行为属于自身素质差,缺乏道德修养,有些行为则是触犯了法律法规,甚至构成了违法犯罪。
由失信造成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在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买空卖空,缺斤短两,以劣充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关系疏远,甚至断交。政治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会造成官员素质低劣,干群关系紧张,贪污腐败盛行,严重影响机关的形象和权威。
不讲诚信的人有的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在司法活动中,对于不守信誉,欠钱不还的被执行人被称之为“老赖”,有的被列进黑名单,通过媒体公告予以公布曝光。对失信的被执行人可以限制高消费,不准其乘坐高级交通工具、不准入住星级以上宾馆;限制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其子女不准就读私立高收费学校。甚至还影响到子女的入伍、入职、就业、升迁及政治前途。发现其财产可以扣押、冻结、划拨、变价处理,对被执行人可以进行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诚信,他的眼前将是一片黑暗,他的心灵将会被扭曲,他的行为将失去正确的方向,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少,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会越来越差,最终处于孤立的状态。
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果仍然执迷不悟,任其蔓延,不加以教育规范,不进行正确引导,对失诚失信的人不进行惩处,将会有更多的人仿效,社会的诚信度会越来越差。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王冲 ‖ 生活的智慧,内心的修行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郭卫东 ‖ 春雪润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