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冰 ‖ 入伍了

来源:本站    作者:李冰    时间:2025-03-17      分享到:


1944年3月,莱西县政府所在地日庄镇周围的田野春寒乍暖,梨园迎来了一个蹦蹦跳跳的少年,他稚气的脸上藏不住的笑意。他就是因年龄太小在政府征兵人员的身边一哭二闹、死缠烂打,终于被部队首长批准入伍的新兵李希绪。

虽然梨树还是冬天的样子,但脚下嫩绿的小草倒已增添了几丝春天的模样。少年朝着家乡的方向看了又看,个矮看不远。他拍拍身边的一棵大梨树,连蹬带蹿爬上了树杈。嗯,看到了,他看到越走越远的三个人影。

两个矮小的是一起来的同学,十二三岁,从镇政府河头店到县政府日庄镇,他们无论怎样哀求哭闹,都被队伍拒收,只能回家继续上学。高个是政府工作人员,负责送他们回河头店镇。少年看着他们,突然想起“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诗。

他们是哭哭啼啼走的,留下来的我们都要他们给家里带口信,他们哭着能听清吗?不知道自己托付他们给家里爹娘带信的事能不能说好喽;哎呀,忘了让他们给娘说,队伍上啥都有,比家里还周全……哎,该写封信的,那天早上娘用小鸡雏包的饺子真好吃,开春了,娘多养几只小鸡呀,我打了胜仗回来还吃。

自己这一走,爹娘要是想三儿了,就去看看梨树吧。邻居瞎子二叔弹弦子时讲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互惦念的人能看到同一轮月亮。家里门前屋后、土围子、山丘到处有梨树,我们部队周围到处都能看到梨树,三儿想你们了就看梨树,你们想三儿了也看看吧。

少年抽噎了几下。

那几天,自己把喜欢的小玩意和书本笔头分给三个妹妹和小弟,娘看见了,好像知道了什么,整天怔怔地看着自己,时不时擦擦眼睛,长叹一口气。

偷偷离家的头天晚上,没有和娘说实话,只说第二天要送共产党员干部咸盛斋老师去找部队。娘就一边抹泪,一边扯过被子交代自己怎样缝被角,怎样用布块补衣服。末了,娘叹口气:“小小子衣服爱破,实在补不上,嘴就甜一点,求求房东,喊声大妈,让她们帮你补上……”

第二天,娘一大早就在各屋转悠,看见自己要起床了,娘才仿佛想起什么,忙不迭地舀了小半瓢面和好,又抓了一只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小鸡雏,宰洗好用力剁碎加了一点白菜,包了一碗饺子。娘端过来,眼睛被灶烟熏得通红。娘揽着四岁的小弟,坐在炕上看着:“三儿,没肉,将就吧,这是滚蛋饺子,一碗全吃完,才吉利。”

真好吃,从没吃过这么香的饺子,自己一口一个。四弟大哭也想吃,娘不让给他,说一定得自己囫囵个吃完,一路上才顺。

想到这里,少年吧唧吧唧嘴巴,打胜仗了,一定让娘再包,全家人吃个够。

少年攀上的梨树个子不高,年年的修剪让每根树枝都很粗壮,四下伸张。他发现了每根枝条上都鼓出了一个个小小的花芽苞,枝条是有些银灰色,芽苞则是红红的,少年知道,这是小生命在悄然蓄势,梨的生命之旅即将启程。

少年李希绪跳下梨树,拍拍身上,明天,要与留在县委工作的咸老师告别。他和三位同学已经入伍,要到平度去找部队了,一想到找自己的部队,少年脸蛋红扑扑的。他们被分在西海司令部后勤卫生处卫生训练队,部队现在具体在哪里,不知道。他们已经有了介绍信,也领到了县人民政府发的足额的“餐食证”,要一边走一边打听找部队去。少年挺挺胸脯,真像一个鼓鼓的梨树芽苞。

老梨树默默地站着,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好几年了,它看过一支支队伍从梨园经过,有横行霸道的国民党兵,有凶神恶煞的鬼子,只有咱们八路军的队伍爱护百姓,因为队伍里有无数这样决心坚定的乡亲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