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张阿芳 ‖ 尘世镜像与人间理想——《罗刹海市》

来源:本站    作者:张阿芳    时间:2025-03-20      分享到:


小时侯读《聊斋》中的《罗刹海市》篇,不明白,蒲翁为何把罗刹国和水晶龙宫放到一起说。再读,方觉其大有深意焉。
    马骥字龙媒,是读书人,长相俊秀。父亲经商。
    一日,马父对他说了一句让天下读书人潸然的话: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仍可继父贾。
    意思是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你还是随我经商去吧。
    这个问题,李太白问过,杜子美问过,曹雪芹问过。结合现实处境,马骥也难以回答,他只好跟随父亲的脚步,去经商了。
    提出这个问题,就可知蒲翁愤懑,这人间种种,让人心中块垒难消,为使人看得更清楚,蒲翁设置了一个镜中的人间万象,就是罗刹国。
    此国是尘世的升级版,美丑不分,黑白不明,人上升的渠道不是唯才是举,不是善恶分明,竟然是以美丑而定,本来就够荒诞的,更荒诞的是把美丑的标准颠倒过来,真是一个群魔乱舞,以丑为美的令人绝望的又一个尘世。
    让对尘世有深刻绝望的认知的马骥是待不住的,即使他在这里有了一定的地位,他知道靠欺骗是不可能长久的,其实也是骨子里对罗刹国的不认同。
    他要离开这里,转换得如此丝滑。是罗刹国里的还像人的底层,作为引渡者,把马骥带到了——海市,这是海中仙境龙宫和罗刹国的纽带之地。在海市马骥得遇东洋三世子,也就是龙宫太子,有缘去到龙宫。
    美总是相互吸引的,龙宫中是以美为美,那是一个人间理想所在。
    在龙宫,马骥以水精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写成千字文,令水国添光,龙君赞叹。许以龙女,拜驸马都尉。“龙媒”之名,噪于四海。想想父亲为马骥取的字,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焉。
    诸君可知,这是一个海中的世外桃源,以美为美,琼楼玉宇,对有文采的读书人万分敬重,待之以礼,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然而,人对故土是难以割舍的,因为这是他的根。马骥就是如此,玉树琼枝,家有仙妻,不能消弭对故土家人的思念,他想让龙女跟随自己返回故乡。
    诸君可知,龙女是人间理想中的仙境成长起来的,她是不可能去往人间的。南橘尚且北枳,人间的肮脏比罗刹国尤甚,黑白颠倒,美丑异位的人间不过是另一个罗刹国而已,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就如宝玉说晴雯,是一盆才透出嫰箭的兰花送到猪圈里去一般。
    龙女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她虽爱马骥,也并未阻止马骥回归故乡,和亲人团聚。
    龙女已有身孕,两人约定,如生女,名龙宫,生男,名为福海。
    马骥归故乡,龙女以鱼革为囊,装满珠宝,告之马骥,珍藏之,可数世吃穿不愁。
    总觉得龙女清醒且悲观,这个悲观是建立在她对人间的深刻认识之上的。
    马骥伤感离别在即,龙女说:“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尔。”人生在世,即使活一百岁也不过是白驹过隙,朝暮之间。
    龙女聪慧,把一双儿女交给马骥,附之书信,写得情深意长,哀婉动人。
    龙女至孝,马骥母亲去世后出殡时,龙女亲往拜谒。
    龙女是世间最美好女子的象征,很难想象,她如果来到这个花面逢迎,世情如鬼的人世间,会被迅速吞噬,只有在那个美好的人间理想所在龙宫,玉树在庭,花开满树,光明可爱,高洁如兰花的龙女,让人心怀无边无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