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管新杰 ‖ 忆童年

来源:本站    作者:管新杰    时间:2025-04-06      分享到:


城市更新、旧区改造,要搬进楼房了。对年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喜悦和期待的事情。后来,镇上的人来到村子里,丈量着每家每户的尺寸和标准,有的人家提前理好了外围,为的是可以多添补几个钱。

我家住在村子里西南头的第一户,门口有块小场地,是用来晾晒麦子和秋收的场地。“打场”的时候大家都得一起忙活,场面可热闹了!打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农活,把禾场上收割下来的麦子、大豆、高粱等农作物进行脱粒。这些农作物通过各种方式,大人们用石碾、梿枷等敲打、碾压,让它们的籽粒从穗子上掉下来。

场地上面是菜园子,菜园里边上有桃树和杏树,春天来时,树上便挂满了粉色的花。桃树矮矮的,结的果子却格外的好吃,又脆又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菜园子里,抬头向南望去,村里的人们开始播种花生,泥土翻新,有打岭的、施肥的、压窝的、浇水的、放种子的、盖土盖膜的,到处一片繁忙景象,此时,梧桐树上的鸟儿为大家奏了一首春之歌。随之而望向远处,是高高的大山、蓝蓝的天空,空气中混着泥土的芳香,让人不觉要赞叹一下大自然的美妙。

北方以面食为主,面粉便由小麦加工而成。割麦子到存放起来的时间在六到八月份,在农村,常常会听到碰面的妇女们唠家常,谁谁谁家的孩子割倒麦子就上一年级了。收割回来的麦子用脱粒机加工,轰隆隆的声音震耳发聩,即使紧挨着,都要趴在耳朵上大声讲话,才能听得见;屋里的门窗都要紧紧关上,即使这样还是会有粉尘钻进屋子里。小麦加工完成直接晾晒,部分颗粒未脱皮的经过筛选然后晾晒,再用石碾子来回滚压,最后用簸箕扇出麦皮晾晒。去皮的小麦要反复晾晒,晾晒的时候是夏天三伏天,隔两三个小时需用耙子来回搂一搂。此时,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的团团热量清晰可见,大门东边有颗枣树,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这个时候再回到屋子里,吃上提前放在水缸里冰镇的西瓜,是暑假最开心的事情。

秋天收花生时,最令我不能忘怀,写完作业后,要继续帮着家里摘花生。吃了晚饭的家人们边干活干唠家常,我坐在小板凳上边摘边吃,蛐蛐在旁边唱着小曲儿,偶尔也会听见青蛙叫两声,这个时候萤火虫也跑过来凑热闹。摘的累了吃口甜瓜,手疼时,便起来抓萤火虫玩,蛐蛐也有抓过,但它蹦的太快,我总是很少抓住。小狗汪汪汪叫几声,开始你会以为来了邻居,时间久了你便会发现,原来有一只癞蛤蟆从它旁边爬了过去。

院子西边的墙布满了凌霄花,自成了一道风景。院外有一颗梨树,是邻居家种的,小时候淘气的很,经常爬到父亲的梯子上,摘一颗来吃,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梨,依稀记得有着绿绿的果皮,上面有斑斑点点,咬上一口果汁会溅到身上,果肉软软的、甜甜的。

坐在梯子上,映入眼帘的是窗户,窗框是木制的,到了天气渐暖的时候,家人会刷上绿绿的油漆,有时候也会刷成蓝色,春天予人爱和希望,这颜色大概是对春天的期待;窗棂是铁制的,细细的铁棍间隔差不多有10厘米,为了接近原色,便刷了酒红色的油漆。

一进正屋便是灶房,一墙之隔的左手边西屋是大人住的,右手边东屋是我和妹妹住的。大人屋里有电视、有沙发、有茶几,小孩屋里有板凳、写字台和大衣橱。读小学时,常常趁着父母去地里干活,偷偷跑去看电视,为了不被发现,便偷偷站在电视机边上看,听见大门被打开时,快速关上电视,跑到写字台前写起作业。无疑,后来戴上了近视眼镜。

时至九年,我同家人一起再回到“老房子”,周边已经建成了工业园,许许多多的工厂盖住了村庄原来的模样,原来连接南北村庄的中心大街,已经变成了通往山前的交通大道。“老房子”旁边的桃花开了,童年的记忆如同浪潮一般涌入眼前,帧帧画面清晰可见。童年是纯粹的,有趣的,快乐的,也是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