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亮 ‖ 追寻美发现美和表达美的思考——阅读吕延梅文学评论有感
《秉火夜行,木秀于林——李木生其人与文的精神守望》是作家吕延梅以饱满的情感,追慕的情思,写下的一篇文字绮丽思辩色彩极强的评论文章,这样的评论在近年来是比较少见的。
在我看来,吕老师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篇思想深刻,文字优美的散文,这样的评论我只在当年瞿秋白评论鲁迅的作品《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看到,精辟热烈。吕延梅的评论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解读,而是通过对人的不同时期的人物气质活动的勾勒,以作品和人的行为相结合,体现优秀的“知人论世”的评论传统。
在文章中,通过描写李老师的对人的爱护,凸显李老师悲悯温暖的人文情怀。
持续跟读一位作家的作品既是这位作家的优秀所在,也体现出来了一个人深入学习的状态。我们看到吕延梅老师在列举很多文章对自己思想的冲击与影响的时候,看到的是读书的深入,这是建立在通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基础之上形成的总体认识。作者从审美观念和创作历程给以独特的分析,体现了作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是诸多评论的一家之言。
我为什么喜欢读评论和写评论,就是因为评论不仅仅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在细读文本中与作家的思想进行融合,是对作品的延伸和提炼,是在发掘作家的写作初心和对美的认识追寻,评论就是对美的认知。
所以当读到吕延梅的评论,内心是愉悦而惊喜的。在吕延梅老师的文字中,我们看到,评论也是可以写得唯美动人,充满了感染力和一份力量。这力量是来自真诚的对思想的考察,对美的追寻。
我是一直坚持在读书中去写作评论的,甚至觉得一个作家不论从事什么样体裁的创作,他同时必须是一个评论家。大家很好奇我经常写留言,至今完成的留言在四千条以上,很多人觉得我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其实那不仅仅是一份陌生人的善意,同时也是一次写作训练,通过写点评,让自己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学习。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写留言的。我的体验中,写评论要带着感情,而不是泛泛而论,要有自己的情感的融入。1995年的时候,我幸运地看到一部李星的文学评论集《求索漫笔》,那部书我已经翻看得起来书角了,后来在村子里一个人的高中语文课本上读到瞿秋白的那篇评论,因为是节选,所以我背诵下来,这是对我最初的评论文章的启蒙。评论也是作者对阅读作品的一份总结和升华,只有完整认真的阅读,才会有独特的评论。通过写评论,也是能很好地检验自己读书学习的成果。
这篇文章不仅仅让我们以另一种视角去读懂李木生老师的作品,也在启发我们如何阅读,以及阅读和思考的关系。没有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思考并写出来评论文字,其实是还不能深入文章的肌理,不能较好的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呈现。
吕延梅对文本的阅读是全面通读的,反复阅读,不断在与作者的精神对话中完成一次次的审美体验。
在对作家气质品格的重塑中,以作家的自况,提炼出:深沉,扎实,坚强,独立,慈悲等关键词,这些词汇都是作者在沉浸于李老师的作品中得到的。
在对《迎风之灯》的评论中,看到一个人对社会的意义,看到了“逆风而行,是需要大勇气和力量的,甚至是以牺牲为代价。这令我肃然起敬。不仅如此,其中,我看到了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文章又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历程,通过自己的回忆与文本的结合,达到了对作者引领的巨大意义。她就是这样通过文本的细读,让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想高度不断提升。
吕延梅作为一位创作稳健,文字已经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散文作家,在鲁西南作家群中是实力派作家。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路上都有自己的精神谱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都能成为影响一个作家一生的精神源泉,这也许是语言的修辞手法,也许是思想的深刻独立,还或者是叙事的节奏等等。而吕延梅的精神谱系当中,李木生老师对她的创作影响,无论是人文关注,历史情怀还是语言修辞上都是占据很大份量的,因此这也是作家致敬作家的一篇文章。作者从几个方面去解读李老师的作品,比如从作品的犀利深刻,从对历史细节中的人物的命运咏叹之中,从对生命的珍视中都能看到作家的思想高度。
文字在自己与李老师作品中穿梭游走,又好像在美学的天空飞翔跳舞,那是一份欢喜和遇见的享受,这样的气息是弥漫在字里行间的。里面有一份因为美而产生的恣意自由自在的欢呼和共鸣。这对于作者是幸运的,不知道我们广大的读者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瞬间感受或者长时期的陪伴。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表达,那是因为作者把李老师的文字已经融入到了自己的灵魂与骨血之中,渗透,参悟,引领和共鸣。有一段时间作者年轻的心是寂寞的无助的,但是李老师的文字是一道光照进她的生命里。她从这些文字里开始感受到美和温暖的慰藉。
李老师的文字带着五四精神和鲁迅独立思考的思想底蕴,在更长的岁月里,通过阅读,是带给作者创作的灵感,更多的是勇气。
通过阅读吕延梅的作品,不仅仅是帮助我们理解李老师的文字,更是看到一位作家的风骨,气质,看到这样热烈的文字背后是来自一位作家的人格与文格对作者的影响,这些会像补钙一样慢慢被作者吸收,成为自己成长的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吕延梅是这样,对于我们大家,更是如此。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马加强 ‖ 转角遇见爱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李木生 ‖ 小路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