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马加强 ‖ 烟雨南阳

来源:本站    作者:马加强    时间:2025-10-14      分享到: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还乡,恰逢阴雨绵绵。我和妻子从南阳古镇高速口奔乡而去,小雨淅沥,微风徐徐,叫人倍感熨帖。

在古镇成长生活多年,遇见过无数的阴天,赶上了太多的雨天,说实话,我更喜欢晴空万里的日子,因此阴雨轻易不会闯进我的记忆深处。古镇本就静谧,没有太多的纷纷扰扰,阴雨天的南阳更是显得安静,有时安静得只剩下雨珠的垂落声。幼年的我常常站着瞅雨,盼着雨赶紧下完,这样就可以满大街地疯玩了。那时的雨说慢还快,总不忍心耽搁湖区孩子们的童年;上学后的我经常趴在课桌上听雨,等着雨快点唠叨完,这样就可以安下心来学习了。那时的雨说大还小,总不忍心带乱追风少年的节奏。时光荏苒,时过境迁,南阳的雨依然叫人不期而遇,古镇的情仍旧是千丝万缕。

踏上悠悠的青石板路,细雨飘飘洒洒,脚下吱吱呀呀。迎着雨,走上街,穿过巷,熟悉的面目映入了眼帘,乡音萦绕于耳畔。这一路,惦着脚,仰起脸,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千头万绪相互交织交错。稍不留心,踩到了水汪,溅起了水花,水花里往事微凉且情感稠密。绕过水汪,有游客撑着油纸伞挤了进来,挤进了南阳人的峥嵘岁月,挤进了古镇的说来话长。

雨大了一点儿,站在自家的台阶上面向秋雨,雨帘整齐,雨声清亮。透过雨帘,可以看清那飞檐的角,可以看清那灯笼的红,看不清了老砖老瓦上的一沟一壑,看不清了雕梁画栋的一笔一划。蓦然间,两个五六岁的孩童出现在了雨中,那小脸呆萌,双手遮在头顶,欲跑又止,想哭又喊,而后只是默默地站在原地,灵动的眸子转个不停,转动着小小的心事,转动着纯真的世界。不一会儿,一位披着蓑衣的中年男子从背后把他俩揽入怀中,两人破涕为笑,爽朗的笑声在雨中自由回荡。

雨哗哗啦啦地下大了,汹涌的波涛声从老屋后传来,那是古运河的召唤。冒雨拜见,驻足放眼,近处有一舟,远处有一桥,桥与舟之间是雨的千丝线。亭台上的雨往河里倾,岸柳上的雨朝河里注,河面渐涨,河道变阔,潮起潮落,层层叠叠。信步于岸头,徜徉在雨中,多少人曾迎浪去闯,多少人又曾随波而归,雨声包裹着水声,水声浸没着雨声,运河两岸如此安静,唯有那一扇扇虚掩着的木门,唯有那一张张漏掉光影的渔网。

浑身湿透,满心惭愧,我躲在老家的屋檐下避雨,不觉打开相机,对着烟雨南阳按下了快门,只听“咔嚓”一声,风随之住了脚,雨也收了势,任由一道道痕最后从容地了结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