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种衍洋 ‖ 实干兴业振六营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县区作家 >
济宁文学

「乡村振兴」种衍洋 ‖ 实干兴业振六营

来源:本站    作者:种衍洋    时间:2024-07-09      分享到:


西平镇,微山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北,因镇政府南邻西平村得名。史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决口北徒,夺大清河入海。微山湖、昭阳湖西畔涸出大批黄泛湖滩地,江苏省徐、沛官府榜示招垦。巨野、嘉祥一带村民迁此应招垦荒建村,属江苏省沛县所辖。

1984年8月,西平、庞庄等6个自然村由江苏省沛县划归微山县,当年微山县建西平乡,2014年11 月,撤乡设西平镇。东临微山湖,与欢城镇、傅村街道湖面相连,西邻沛县大屯镇,北靠沛县大屯镇和微山县张楼镇。面积20平方千米,其中湖泊12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7个村委会,有6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庞庄。

顺堤河、湖西航道纵贯全境,六营河自西向东流过。域内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有中心医院、敬老院、文化站、图书馆、文化大院等公共设施。

村民以渔业、农业工商业为主,兼畜牧养殖和交通运输。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以大米闻名;渔业以养殖为主,以四大家鱼为优。工商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主导产业,镇中商业街小有名气,为湖西一带日用小商品批发零售集散地。有山东国耀矿山设备、济宁田农机械、泰丰纺织、华永纺织、东群电子、耐火材料等规模以上企业11家。2014 年获评市级创业型乡镇、2016 年获评省级文明镇。


实干兴业振六营

一、概况  

六营村,位于微山湖西岸的美丽地方,西平镇南侧,紧邻沛县大屯街道。一百五十年前,由山东巨野六营村迁来建村,沿用原名。  

六营村现有424户,人口1355人,党员49名,耕地928亩。村内树种资源丰富,有龙柏、映山红、女贞、梧桐、银杏、石榴等苗木花卉2万余棵。六营村交通便捷,村容村貌秀美如画,原生态村落保存完整。区位优势明显,518国道、沛龙公路、京台高速、济徐高速、枣菏高速环绕四周,农作物以小麦、葡萄、水稻为主,以大米著名。水资源丰富,盛产小龙虾、甲鱼、乌鳢、螃蟹等特色水产品。牛、羊、鸡、鸭养殖户19家。具有着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特别是近年来,六营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为大力促进工农业全面转型升级作出重大举措。他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前六营村的路是蜿蜒、泥泞,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经过六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几代共同努力,如今的六营村天更亮了,路更宽了,空气更香了,百姓的腰包更鼓了!  现在的六营村,民居、田园、道路、河流,一户一景、一步一韵的特色美丽庭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田园画卷。功夫不负有心人,六营村先后被评为“县景区化村庄”“济宁市文明村”“济宁市卫生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东省和美乡村示范村”和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六营村以“五好村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工作初见成效。

二、发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  

六营村,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其红色基因渗透在六营村的血脉深处。涌现出了魏申运、张乃武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及一大批革命志士。六营村始终保持着“拥军尚武、当兵光荣”的优良传统,青年以“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为最高光荣,在这里最光荣的是军人,最优秀的儿郎送军营,老兵精神永不褪色,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初期革命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沛城青年学生奋起响应,自发组织起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并愤怒捣毁县城“兴和成”等日货商店,当众焚烧大批日货,激起沛县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沛县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932年间,本村张应照同志联合小屯村丛衍瑞等同志,在郭子化、张光中的领导下创建了湖西最早中共党组织之一,组建武装力量,动员输送我军人员,发展中共党员,培养拥党积极分子。早期从这里走出的一批青年都是湖区革命的骨干,因此,六营村无愧是培养革命志士的摇篮,也是微山湖区的红色之源,孕育和铸就了微山湖区红色起点的辉煌。  

近年来,六营村党支部围绕“传承红色历史,汲取前进力量”,充分挖掘农村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村史馆,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思想动能。高点定位,抓好统筹协调。六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突出党性教育、政德教育、信念教育和家风教育,抽出6名专业人员成立指导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业务培训,督导推进落实,加强资源统筹、整体谋划,有序衔接,充分挖掘村级红色文化资源。六营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利用一年时间建设红色记忆馆一处。通过建设红色记忆馆,可以永久地缅怀和纪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烈士,传承和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  

如今,红色记忆馆在附近已经小有名气,很多人慕名前往,每年参观人数有2000多人,累计已有近万人,其中很多人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很多当地企业将这里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定期来此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三、发挥党建引领优势,高位推进,持续开展  

自2021年西平镇党委镇府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六营村两委一班人,在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魏衍水的带领下,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措施。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六营村49名党员,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进,持续开展。六营村立足自身优势、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不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新型农业的新思路。  

农业立体化养殖。六营村因地制宜,选取了150亩地作为试点,推广稻虾混养模式,将龙虾放养在稻田的水沟中,龙虾在水稻田间捕食一些害虫或者虫卵,可以减少水稻的病虫害发生,促进水稻的生长,种植出来的稻米能够达到天然无公害的标准,实现了虾鲜、粮高、增收、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六营村两委班子成员还结合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对老村采煤塌陷区实施生态修复,建设了藕虾混养项目区,采用浅水藕套养小龙虾的模式,藕塘中投放的小龙虾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促进莲藕的生长,水下莲藕的嫩芽、烂根、腐叶又可为小龙虾提供饵料,长成的莲藕营养健康、口感脆嫩、鲜香味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条件。加快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灌区改造力度,完善灌区灌排配套工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从微山湖引水入田,加快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努力扩大高新节水面积,加快中低水稻田改造。  

文化教育方面。六营村历来尊师重教,注重子女的培养,坚信科技兴国,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们上学,逐渐形成传统。五十年代初期,村民文盲率达90%以上,现村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以走出家乡,报效国家,到各行各业中撑起一片蓝天为荣;以献身人民事业,发展壮大国家为傲。自上个世纪至今,六营村考入清华大学1人,哈工大1人,南京大学、广州大学各2人,计国家统招本科大学的40多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人,研究生4人。

四、以改革创新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六营村聚焦营商环境,落实以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本土化营商环境,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走深走实,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树立“党建+发展”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周例会”制度,组织村两委和包村工作组每周复盘和部署工作。与大屯街道成立边界党建联盟,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服务共促、发展共赢六共机制,不断凝聚边界“红色力量”。高标准设计村庄规划,树立规划思维、游客思维、运营思维,确立“党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设立“党员示范户”“党员先锋岗”,带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整片推进、整体提升。  优化“党建+人才”培育基地。坚持人才兴旅,激活片区发展活力,将3处废弃民房升级打造为400平方米的“青卓之家”,培育镇村干部40余人,开展8期青卓干部文旅主题沙龙、全域旅游知识竞赛、青卓干部探寻红色足迹等活动,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长效机制,激活后备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打造“党建+研学”农文红旅环线。充分挖掘村级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记忆馆一处,构建“农文红旅”发展模式,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用好红色资源,营造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发展能力,红色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打造“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模式。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产业、分享收益。如光伏扶贫项目、鱼湖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项目等,为六营村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种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1万余元。

五、提升美丽乡村“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近年来,六营村按照“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理念,不断优化环境提升,为全域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扩宽硬化村内道路300余米,新建特色景观村标1处,面积300余平米的停车场1处,安装景观路灯30个,新建600余平米的文化长廊一处,利用闲置空地打造多处景观化广场,图书馆、卫生室、娱乐室,并设置游客中心1处,村庄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工作已实现全覆盖,村级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宜居宜游水平大幅提升。  

人居环境成效明显改善。栽植龙柏、映山红、女贞、梧桐、银杏、石榴等苗木花卉2万余棵,修建木质花架一处,动员农户充分利用边角地栽植果蔬、花木,通过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达到增花、增果、增绿、增特色风貌的效果,着力打造出“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景区化村庄。  

乡村旅游基本要素逐步健全。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健全,设施良好,挖掘微山湖区红色文化、湖区文化等文化资源,整合自然环境、地域位置、人文历史特色要素,乡村旅游资源得到综合利用。主动融入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充分考虑地缘接近、资源共享、人文相通的原则,不断延伸服务链、延长产业链,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村庄规划井然有序,洁净舒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打造文化公共空间,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 。2024年5月,魏留勤工作室在六营村文化广场东侧落成。魏留勤是中国作协会员,知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柳梢青》《大边前纪》《微山湖畔》、小说集《四月还乡》《魏留勤中短篇小说集》等,在国家省市获多项大奖。工作室是文化艺术交流地平台,是作家们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工作室将采用改稿会、研讨会、讲座、分享会、文学沙龙等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刊物主编和文学爱好者与本地文化学者进行交流,同时也有效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从更高的层面上讲,魏留勤工作室为作家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架起一道桥,打通了为基层群众创作优秀文学作品的通道,进一步为地域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的振兴。  

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党群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加强村庄治安综合治理、举办法律法规讲座等方式,形成了村民守法自律、遵法自觉、用法积极的良性局面,有效维护了村内的和谐稳定。连续三十年,全村没有发生一例治安案件及刑事案件。

六、传承文化 立德树人  

六营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秉承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思想,积极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传统文化主题街道、多彩墙绘等一批村内景观。此次彩绘墙的绘制,增加了看点,装点了村域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文明与自信。  

六营村利用村里的三条主街打造人文思想主题教育。六营村三条街道分别是:港河路、中街、北街。  

港河路,打造成步行休闲道。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余饭后“散步”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六营村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在港河路为群众打造一条健康步道,为群众提供锻炼休闲好去处。为群众闲暇之余享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锻炼休闲提供了场所。  

中街建立了“德美六营”为主题的“百善图”二十四孝文化街。六营村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村里设立了文化大讲堂,把村里好儿媳、好邻居、好典型在五个生产小组巡回演讲,通过孝道讲堂活动,使大家深刻感悟孝道的力量,自觉践行孝道,引导孝道传承新风尚,提升孝道修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深厚内涵。  

北街建立了文化研学墙。北街打造研学廉政主题教育一条街。走在六营村北街的大道上,就看到这条刚正式投用的研学路,彩绘以廉政为主题的杨震的《四知堂》和以勤奋爱学为主题的匡衡《凿壁偷光》的图画。村民和孩子们走在研学街上的一张张笑脸则构成了最美的夏日风景。生活在积极的环境里,也会造就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善于激励孩子,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通过学习古代廉政典故、名言警句,让村民和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墙的诞生,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文化享受,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不仅使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了党性,孩子们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更体现出文化墙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成效。  

另外,六营村每年都创新推出系列文体活动,让浓浓年味浸润到心间,全面展现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新成效。利用节日民俗和文体娱乐活动,每年培训村文艺骨干20余次,广场演出30余次,并连续两年举办“乡村春晚”。乡村晚会,精彩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村民们的欢笑声和掌声接连不断。多个节目全部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虽然都不是专业演员,但在舞台上表演也是一板一眼,他们就地取材,利用种地的农具锄头、镰刀等当道具,上了舞台能演戏。为了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幸福生活添彩,六营村承办了两届乡村春晚。接下来,他们要将村晚打造成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文化动力。

七、培育村级运营思维,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抱团推动农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  

培育电商赋能——直播基地。六营村积极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将废弃房屋改造为70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基地设有商品展示、直播带货等多个功能区域,配备专业直播设备。该基地以“西平本土产品”为主题,整合西平本土特色皮毛玩具制作、木制品工艺品加工全链条服务,致力于吸引本地电商创业者入驻直播基地,形成行业聚集效应,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高速、健康发展,让农村电商行业更好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玩转指尖经济—共富工坊。今年以来,西平镇各村陆续发展香薰、纸箱加工、木制品等村办产业,六营村也积极盘活老村委闲置房屋打造共富工坊,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后引进了太空泥加工线,由企业提供设备、原材料,并负责回收销售。太空泥加工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很快就吸引了六营村和周边村130余名村民到车间工作,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玩泥巴,赚钱养家两不误,实现了集体、企业、农民三方共赢。  

缝制幸福生活—致富车间。为实现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六营村利用废弃厂房和房屋改造成“致富车间”,选取了技术门槛低、操作上手快、时间灵活性强的吨包袋生产加工为主营业务,并联合农户成立了“微山诚信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公司投资120余万元,购置了20余台工业缝纫机和打捆机等设备,与沛县吨包袋生产厂家和微山湖稀土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供应关系,形成了以“村党组织+公司+农户+企业订单”的经营模式,畅通了销售渠道。目前车间已吸纳60余人就业,熟练工每天收益能达到100多元,其中主要以脱贫户、留守妇女为主,有效解决了“务工”与“务农”、“钱袋子”与“孩子”兼顾的问题,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集体经济“水涨”,带动村民收入“船高”。真正做到了“务农不离土,务工不离乡”,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八、展望未来,共绘美好蓝图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下一步,六营村将认真贯彻县、镇工作部署,以“五好村庄”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更加优美、规范、富裕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明确发展定位,创建文旅品牌。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方向,打造“生态六营”名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村庄,让六营村处处有景观、全村是景区。

挖掘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充分挖掘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完善、升级“魏留勤工作室”,创作文化作品宣传文旅成果,贯通产加销,推动“农文红旅”环线旅游系提质增效。

盘活闲散资源,打造特色街区。以共富工坊为突破口,改造村内闲置房屋,以点带面提升工包袋加工、太空泥加工等规模,商业化改造村内闲置大厂房为集餐厅、茶吧、烧烤、民宿、电商、工艺品展销为一体的艺术园区,不断丰富乡村发展业态。

六营村两委班子成员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价值,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勤劳创新致富,用奋斗精神去谱写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篇章,用奋斗精神坚定地走好共同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