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 母亲的背影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小说 >
济宁文学

文雨 | 母亲的背影

来源:本站    作者:文雨    时间:2024-01-15      分享到: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微风吹动母亲的白发,吹佛着母亲历经风霜的面庞,每一道皱纹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望着母亲佝偻的背影,蹒跚的脚步,我脑海记忆的大门慢慢打开,眼前浮现出母亲在那艰难而慢长的日子里昼夜忙碌的身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为响应囯家号召,到外地更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承载着家庭的重担。我兄妹七人,均年幼。奶奶有病,隔几天母亲就要歩行往返九十多里路去看望奶奶。凌晨三点母亲就从家起歩,给奶奶送去节省下来的白面、买的药品和衣物等,询问奶奶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然后,又匆匆赶回家,叫醒我们去上学,她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又赶着去上班。面对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穷困潦倒的家庭,还有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压力,年轻的母亲没有动摇,她坚守着对孩子们的爱和责任,坚守着对父亲的感情,不离不弃,一个人承担起孝敬老人,养育子女的重任。从此,母亲柔软的肩背成了支撑家庭的脊梁。

母亲是一位服装裁剪师。心灵手巧,勤俭持家,淳朴而善良。童年时,我没看到过母亲睡觉的模样,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半夜不睡觉。多少个深夜,窗外漆黑宁静,起夜时我总是会看到母亲房间内的灯还亮着,房内不断传出缝纫机工作时“嗒嗒嗒”的声音。灯光下,母亲白净的脸颊十分的憔悴,明亮的眼睛里有了血丝。母亲低着头,微微弓着背坐在方木凳上,两腿弯曲,双脚不断踩踏缝纫机踏板的影子,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母亲白天要去上班赚钱,为了多赚点钱,下班后,她会把活儿带到家中制作缝纫,熬夜加班到深夜。我们全家人,一年四季穿戴、铺盖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尽管那时候生活非常困难,甚至捉襟见肘。但是朋友邻居找母亲做衣服,她都从来不收钱,也不收任何礼物,有的邻居心里过意不去,会把缝纫机线偷偷放在我家大门口。

上小学时,我有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老师夸我母亲手巧做的衣服漂亮,同学们羡慕不已。那是一件黑色与红色拼接成的丝绒外套,做工精致,红色断肩,黑色圆领,其它部位是由若干块黑红色丝绒布块塔配组成,这件娃娃服款式的漂亮外套,凝聚着母亲的智慧和汗水。母亲单位隔壁是一家眼镜店,眼镜店把废旧的眼镜盒当垃圾倒掉,母亲捡起较好的,把上面的丝绒布片拆下来,洗干净,然后把手巴掌大小的丝绒布片拼接在一起,在进行裁剪做成新衣服。我穿在身上,其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母亲熬过的一个又一个夜晚。

在那孤独而慢长的艰难岁月里,缝纫机日夜发出的“嗒嗒嗒”声就像是一首歌曲陪伴着母亲,从黎明唱到黑夜,又从黑夜唱到黎明。多少个深夜,灯光照在母亲劳作的背上,而母亲的背影就是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兄妹成长的道路。

雨天的一个中午,放学后,我感觉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母亲下班回来,看我满脸通红,正在发高烧,给我披上一件雨衣,背起我直奔医院,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泞的路上。雨越下越大,雷电交加,积水深的地方,她一手扶着墙,一手向上托着我,一声巨响的雷电闪过,吓得我在娘背上颤抖了一下,娘说:“孩子,不要害怕,有娘在!”医生诊断我是患了腮腺炎。在医院的走廊,娘对我说:“你坐在这里,不要走动,我去交钱取药”。这时我看到娘全身衣服已湿透,脚上沾着泥巴,脚踝骨上有一处鲜红的擦伤,头发上滴着雨水,她用手不断擦着脸。母亲取药回来又对我说:“有针,打针有点痛,你要坚强,不要哭,忍一忍就过去了”。回来的路上,我在母亲柔软而坚韧的背上甜蜜的睡着了。从母亲背上下来,来到姥姥家中,娘叮嘱姥姥给我吃药,姥姥忙着给娘端饭,娘说:“来不及吃了,己经晚了上班的时间。”她边说着边啃着干粮向外走去。

多少个日子里,母亲都是这个样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中午下班回到家,为我们做好饭,她来不及坐下吃上一口,就要赶着点去上班,拿上一块干粮和一块咸菜,边走边吃。

母亲的脊背如同一棵挺拨的松树,即使再寒冷,也依旧矗立不倒。 有一年,三个姐姐同时出疹子,住在同一家医院。为了不耽误生产,天刚蒙蒙亮母亲就从医院走到单位,裁剪好几件衣服,这样下道工序的机工一上班就有活干。母亲又匆匆返回医院,待医生查看过她这三孩子的病情,护士给打上针,她请病室的陪人或护士关照一下,又急匆匆的跑回家中去做饭,做好饭在送到医院,然后再去单位上班。家、医院、单位,母亲反复来回跑着,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病情痊愈,出院时,医生说:“你这三孩子费用不少,看你很不容易,也拿不出来这份钱,国家有个政策,家庭困难户,大病费用高,可以报销一部分。不过,你这三个孩子算不上大病,但是三个孩子的费用叠加起来费用就很高了,不知道居委会给你开不开证明,还得两位以上邻居签名证实”。母亲报着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心态写了一份申请,找了二位邻居,没想邻居很热情的签了名字,又顺利地在居委会盖了公章。拿着这份证明交给医生,医生也十分高兴,医生说:“这样你交百分之十的医疗费就可以了。”

这件事,母亲记在心里一辈子,常常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不要给国家,给社会添麻烦,要牢记党的恩情,好好工作,诚实做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哥、大姐过早辍学,十二三岁就走向社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杂活,赚回稀薄的收入,孩子们逐个长大,母亲的心灵得到了一丝的慰籍。

从母亲的言行中,我读懂了勤劳和善良。遇到困难时,从母亲身上学会勇敢与坚强。迷茫时,母亲说不能丢掉责任和担当。母亲的背影就是一幅恒久不变的画卷,记录着岁月的流转,渲染着脊梁从挺直到驼背,点染出母爱的永恒。

1976年的春天,温暖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万物复苏。

1979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教育局派人来看望父母,为父亲落实了相关政策。1984年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的父亲终于退休回家了 。父亲带回来“丰厚的礼物”,一半是一沓奖状,一半是一沓几种疾病的诊断病历。父亲是位工作狂,不知道是对退休后的舒适慢生活不适应,还是因为远离了对工作的热情投入,身体状况日趋下降,经常住院治疗,母亲说:“你们都在工作,我一人陪护就可以。”常年的陪护照顾病人,她学会了使用老式血压器、听诊器、血糖仪,还会打胰岛素,经常为父亲测量,轻则及时调整药量,重则立马带父亲去医院治疗。2004年,老天似乎有意在考验母亲的抗压能力,父亲不幸患上了脑梗,严重的后遗症使父亲生活不能自理。从2004年至2019年父亲饱受病痛15年的煎熬,母亲也从古稀之年迈入耄耋之年,并始终和我们一起照顾陪伴着父亲。从最初的康复锻练、针灸按摩,直到最后父亲吃饭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母亲都会不厌其烦精心照料。

那时家中还没有电动三轮车,有一辆人力三轮车,年迈的母亲和我们一样,有时她蹬着三轮车带着父亲去七里之外的医院进行针灸、康复锻练。母亲常对我们说:“你们来时不要着急,住得都远,路上车多,多注意安全,我不离开你爸半步。”在家中,为父亲按摩,锻炼肢体是个体力活,母亲看见我们累了,年迈的母亲总会说:“你歇会儿,我来给他活动。”我们不在家时,只要父亲想起身,母亲以羸弱之躯使出全身力气也要把父亲搬扶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练,父亲在搀扶下可以慢慢走动。有一天,天气阴沉,父亲说:“屋内闷气,想到门外坐坐。”母亲说:“等一会儿,孩子快来到了”,可父亲执着要出去,说:“在屋内憋得慌!”母亲便搀扶着他慢慢走出门,坐在路边上,父亲感到心中舒服了些。起风了,空中有雨滴落下来,母亲搀扶着父亲回屋,由于门口有坡沿,父亲的腿脚没有大的支承力,身体向后仰去,母亲立即用身体靠在父亲的后面,母亲必经是年纪大了没能扛住,母亲摔倒在地上,父亲摔在母亲身上。母亲受了严重的伤,父亲受到一点轻伤。过路的好心人把二老一一搀扶到屋内。为这件事我兄妺几人都非常自责,从此我们24小时轮班守护。父亲95岁以后,器官衰竭,功能减退,生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当中,可母亲仍坚持每天给父亲擦洗几遍身子,用料理机把饭菜打碎,再用小勺一勺一勺地喂到父亲的嘴里。母亲与父亲就是这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儒以沫了-辈子。

我的母亲一辈子没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没给我富裕的生活和财富,也没给我创造一个显赫的社会背景条件......但是,我的母亲在我眼中始终是可尊可敬可歌可赞的伟大形象,她的形象在我心中永远是熠熠生辉且又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