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道峰 | 从莫言是写黄色小说的谈起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小说 >
济宁文学

付道峰 | 从莫言是写黄色小说的谈起

来源:本站    作者:付道峰    时间:2024-03-13      分享到:


若干年前,跟着一长辈外出吃饭。席间,一青年人得知我热写小说,没来由问起来:“听说过莫言不?得诺贝尔奖的那个,知道不?他是写黄色小说的?”一连串发问,我有些懵。接着他又说道:“你听听这《丰乳肥臀》”,心有惴惴,怕他来上句,“你们这些文人啊!”见他啧啧有声,眼神迷离,透着若许暧昧,貌似窥透天机,有些悲哀,因饭桌气氛比较和谐,不忍打破,最终还是得感谢九年义务教育,这青年人最起码没读成“丰乳肥殿”。

再有,国民神车五菱出了款新车,美其名曰为“的卢”,有网友不乐意了,说这名字不好,会妨害主人,这话有点靠谱。“的卢”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坐骑,但其“妨主”的坏名声非一日流传,考典故渊源,《世说新语•德行》第31条:“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但人家刘备骑着确没有任何问题,一跃三丈过檀溪而脱离险境,不可不谓“神骏”。还有一位网友,则离了个大谱,曰:“好好的中国车,为什么取个外国名?”他应该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或者初三没毕业,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又有,一民俗晚会,主持人向观众介绍有“敦煌守护神”之称的常沙娜,老太太是林徽因的弟子,93岁高龄,一生守护敦煌艺术,故,主持人称常沙娜为先生。下面又一大神不乐意了,曰:这么大年龄,(主持人)喊人老奶奶,人家会更高兴。很有道理啊,93岁高龄,伦理上,必须得喊奶奶,貌似言之有理,但这大神忽略了或者根本不理解“先生”这词语的意义,“汉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汉语中「先生」一词的原意是对有学问、知识者(老师)的尊称,男女皆可用,但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先生」一词作为mister的对译,发展为对男性的一种称谓,相对于女性的「小姐」及「女士」、及已婚女士「太太」。由于西方用“先生”翻译mister一词,令不少人误解称女性有才学者为“先生”是性别歧视。实际上,称女性有才学者为“先生”是自古就有的用法,把“先生”限制指男性才是在西方影响下的真正的性别歧视。”所以,有了杨绛先生,冰心先生的称呼,奶奶不及。

再看个古代的故事,出自《聊斋志异》《鸽异》,先摘录原文选段: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家无慧仆,以老佣往。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宵斗不文,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说的什么意思呢?有人赠给孙禹年锦鲤之类的观赏鱼,宵斗盛着,这仆人看着宵斗不雅道,兼鱼在宵斗不直观,不够夸面子,泼了水,大小放盘子里,一字排好,雅道的锦鲤同土鲫无异,孙禹年倒也是有情趣的人,索性把锦鲤炖了,赏与仆人。可叹这锦鲤至死也没想到竟与葱姜为伴,身陷大锅。

俗语有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多为行侠仗义快意江湖之事,少年气血未定,易打打杀杀,故不可看;《三国》满满的计谋,人老成精,兼之计谋,料能成老奸巨猾之事,故年老不易看。有家长估计受此蛊惑,上书浙江省教育厅,借用一段媒体的话“该网民表示,回想起中小学时是通过学中学课文才去看水浒原书的,所以对中小学选此书内容做课文深感不安,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做推广宣传。此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毁灭人类三观的程度刷新了人类下限……这名网友认为,文笔好的小说多的是,不需要从毒小说中找课文素材,更要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做课外读物。”“深感不安”“毒小说”,其情真切不亚于送鱼老仆,然,浙江省教育厅也没惯着这位家长,摘录如下:

“《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筛选信息,“站出来”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

“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包括《水浒》)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一本书写出来之后,尤其是经典,作者的想要或者能赋予这本书的意义并没有停止,它多重的意义需要被无数的读者重新唤起,也就是说,读者能够在这本书中读出自我,这还不够,在人生不同的时刻,能读出不同的自我,随时事变迁,赋予作品不同的意义,丰富着作品,彼此建构。

这句话,我可能没有表达清楚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举个例子说,大一的时候,我们班里同学读《白鹿原》,大多关注的是“泡枣”之类饱含青春荷尔蒙之类的细节,戏谑满满。第二年再读的时候,同样是“泡枣”这一细节,读到的却是“戕害”,正是有了如此这般的“戕害”,小娥才能反抗如此之决裂,深感时代对女子的污名化;时至今日,再读的时候,就如同《白鹿原》扉页所讲“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关注的多为“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挺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之类的语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些经典有着特定的受众,并非人人能够得而观之,说难听一点,根本不是给你看的,瞎起什么哄。此时,你要做的就是敬畏,而非污蔑。写到这里,有读者可能猜测到我想要说什么,是的,“起诉莫言之事”。

小说的本质是虚构,是作者经验的一种投射,这经验可以是正面的,亦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光明的,亦可以是黑暗的。反面的黑暗的,我们可以去批判,用浙江省教育厅方家的说法“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这位起诉者混淆了作品和作者的区别,依照这位起诉者逻辑,最该起诉的当属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他塑造了阿Q这一形象,批判了我们的国民性,“污蔑”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人,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直言:“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表达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也就是说,“浙江”“北京”“山西”都得起诉鲁迅先生,告他一个“污蔑”“丑化”中国人。只怕当时,九斤老太,踮着小脚,詈骂“"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如果我们在“起诉莫言”大呼隆之中一拥而上,又能如何?《乌合之众》关于群体中个人智力泯灭存在着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意识模糊;第二阶段,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第三阶段,判断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趋同一致;第四阶段,残存的智力品质被彻底吞噬……皆为脑残,万马齐喑?

然则,如何?

雅,张岱《夜航船》,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弮足而睡。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俗,郭德纲,  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要么,如一位兄长所言,“体胖勤跑步,人丑多读书”,切莫作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