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济宁市文艺事业服务文化“两创”高质量发展
12月1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文化两创 十年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介绍济宁市文艺工作助力文化“两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黄秀杰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张建鲁 市作协主席
谢长伟 市书协主席
刘 勇 市曲协主席
赵建刚 市杂协主席
2013年以来,市文联立足济宁地域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通过深入梳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守正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创造性转化”为依托,着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以“创新性发展”为关键,着力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气息。现将具体情况发布如下。
一、立足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系列文化品牌,扩大济宁文化影响力
一是策划“孔孟之乡汉碑行”系列活动,打造“书法济宁”品牌。自2016年11月,联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启动实施“孔孟之乡汉碑行”活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大型访碑活动及书法作品展7场,学术研讨会5场,出版图书7部,录制纪录片2部。“孔孟之乡汉碑行”已成为济宁打造汉碑文化品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成功举办三届电视书法篆刻大赛;开办《书法济宁》电视栏目,制作播出节目470余期,每年邀请历届获奖作者及知名书画家为群众现场书写春联,送去新春祝福,打造了“红红的春联过大年”书法展览、体验品牌。该栏目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电视媒体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途径。近年来,又陆续承办了“海岱俊峰”山东优秀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共建人类美好未来”——美术作品邀请展、书法篆刻精品展,“传承与转化——全国隶书楷书名家邀请展”、“当代书法名家走进济宁书法公益教学”“中国书法大讲堂暨隶书楷书创作云课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叫响“书法济宁”品牌。
二是推进儒学研究阐发,打造“儒家文化”品牌。组织专家编撰《儒学经典三百句》一书,至2019年形成了书法版、修订版、中英文漫画版及口袋书系列丛书,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传统文化专栏,并在机关单位、学校、乡村儒学讲堂广泛普及,同时推动系列图书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成为济宁市推动儒家文化普及化的标志性读物;2021年出版发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故事》数字图书(中英版),用传统图书和数字图书的形式,同步展现经典历史故事;编印2020年、2021年《儒学日历》,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动画片《中医药的故事》,把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随手可及的文化滋养;承办“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场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全国书法篆刻名家精品展”,作品不仅彰显视觉艺术的人类共同价值,也完美诠释了“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论坛主题。在2023年第九届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协助出版了独具济宁儒家文化特色的《尼山之光》报告文学作品集,积极推动了济宁儒家文化的宣传推介。
三是扎实推进曲艺、戏剧、山东琴书、鲁西南鼓吹乐、渔鼓等传承发展工程,打造“曲艺济宁”品牌。2013年以来每年通过组织开展公益性少儿曲艺师资培训班的方式,面向全国免费培训少儿曲艺教师5300多名;组织编写了《少儿曲艺教程》《少儿快板教材》等,填补了少儿曲艺教程的空白;组织开展曲艺进校园及少儿曲艺赛事活动,每年走进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曲艺教学;通过举办五届山东省少儿曲艺展演有力地培养了曲艺艺术的后继人才;通过开展济宁市非遗保护与传承——鲁西南鼓吹乐展演为传统技艺普及提供展示舞台;每年举办“周末相声会”及主题专场演出达90余场;济宁市曲艺小品大赛持续开展到第二十届、济宁市戏曲票友大赛持续开展到第五届,促进了济宁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梁山、金乡、任城被评为“山东曲艺之乡”。今年,嘉祥县“山东曲艺之乡”创建工作成功通过省曲艺家协会验收。
四是积极推动主题性文艺创作,继续打造济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品牌。2019年济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以来,全市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美术作品,掀起“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热潮。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举办三届山东省“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济宁市成果展,2023年启动“美术里的济宁”写生创作活动,艺术家以美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结合济宁人文乡情、自然风貌等题材,积极寻找济宁独特的“美术符号”,提升了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同时积极筹备2024年济宁美术双年展,探索打造独具济宁特色的美术品牌。
五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走深走细,持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几年来,在新年春节期间和“5·23”文艺志愿服务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艺术家协会,以“到人民中去”“美丽乡村行”“文艺扶贫·助力小康”“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春节季等为主题,组织全市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家深入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开展慰问演出、采风创作、辅导培训、展览展演、笔会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每年210余场次,参与艺术家40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6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曲艺名家走基层”“名刊名家进名城”文艺培训讲座、“传承好家风”书法惠民活动、“美术里的济宁”写生培训活动、“音乐大讲堂”“月末音乐会”“周末相声会”“广场舞培训”“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杂技惠民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志愿服务品牌,其中,“音乐大讲堂”“周末相声会”“月末音乐会”等活动项目化、品牌化、专业化特点突出,被列为省委宣传部《2023年文化惠民清单》,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文艺志愿服务品牌矩阵。
二、树牢人才意识,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一是锚定“出人才”,发挥奖项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梯次分明、衔接有序的文艺队伍。已连续举办六届“乔羽文艺奖”济宁市优秀文艺作品评选,实现市级各文艺门类最高专业奖项的全覆盖,历届累计评奖“艺术作品奖”400余件,“文学创作奖”150余件,激发了全市文艺界创作活力,打造了文艺精品,增强了济宁市文学艺术作品在全国、全省中的竞争力。在全省率先实施签约制文学艺术家制度,涵盖文学、音乐、书法、美术、曲艺、舞蹈等多个文艺门类,首批签约13位艺术家。积极推荐优秀文艺名家申报“济宁文化名家”“济宁文化英才”等青年人才培养系列工程,做强“文化名家领航 助力文化两创”主题系列活动;打造“儒韵菁华”济宁市青年书法篆刻人才培养工程,推进少儿曲艺传承发展工程,打造“名刊名家进名城”系列活动等,通过邀请国家、省知名艺术专家来济宁以培训、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济宁文艺人才进行培训,济宁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紧抓“出精品”,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画卷、社会风貌的文艺精品。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创作了一批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优秀作品,各门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如歌曲《尼山的月光》、戏曲《孔子拜师》《孔子试徒》《断机教子》《孔子礼政》《孟母》等,反映当代人民群众生活和儒韵乡风的作品《圣水河的月亮》、电视剧《福星临门》等。济宁文艺在国字号大奖中展露头角,济宁在多届“泰山文艺奖”和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评选中获奖数量位列全省前列;滑稽节目《岁月》荣获中国杂技界最高奖金菊奖;孙东波获得“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最高奖、王兆会、徐可然、陈靖分别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刘士福、李新花等一批本地艺术家分别获“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作家程相崧获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网络文学奖金奖,屈绍龙获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剧目《空城计》获第十三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金奖。签约制艺术家的长篇传记文学《河道总督》在《中国作家》头条刊发,中篇报告文学《亲爱的小孩》、《归来》在《人民文学》头条发表,《声声祝福你》入选“中国舞蹈家协会百姓健康舞建议推广作品集”等。举办“好韵济宁”2023原创歌曲创作征集,28首原创歌曲在《词刊》发表等。近十年来,据不完全统各门类在山东省直部门及国家相关部门举办的奖赛展演获奖(入展)、重点期刊发表作品共计1949项。
三、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倡树新风正气,助力创建“全国一流文化名市”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举办重大主题活动。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举办艺术作品征集、专题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等重大主题创作和展览展演活动300余场次。
二是围绕倡树新风正气,组织道德模范宣讲团。济宁市曲艺家协会组建“普法说唱艺术团”“道德模范宣讲团”,创作山东琴书《百药出征》《风水先生骗人记》《严打六只狼》、河南坠子《十九大喜讯传万家》等作品,配合宣传党的“法制教育”“反邪教宣传”“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动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把党的方针政策以曲艺的形式送到了千家万户。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网记者
请问市作协在推动文化事业“兴起来”、“火起来”、“强起来”方面做了哪些实践工作?成效如何?有哪些亮点?
张建鲁
十年来,市作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文化“两创”和“两个结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以文化“两创”为引领,营造良好文学发展环境。
十年来,市作协紧紧围绕做好文化“两创”这篇大文章,立足“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定位,将文化“两创”与“两个结合”紧密结合起来,先后举办、承接了《星星》诗刊社全国散文诗大赛颁奖典礼、澳洲作协济宁作协文学创作研讨会、《当代》《小说选刊》《人民文学》等名刊名家走进济宁开展主题文学讲座等活动,连续两届抽调骨干作家参与“尼山世界文学论坛”,连续四年组织基层作协会员参加“济宁市‘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累计参与的作协会员达1000余人次。
二、践行文化“两创”方针,服务文学创作。
十年来,市作协深入践行文化“两创”方针,先后召开了中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青年作家座谈会、小说作者座谈会,与驻济院校中文系、国内外名家名刊等多次合作,相继在北京、济南、济宁等地举办了作品研讨会和各类文学创作活动。如长篇小说《追寻岁月》《大边前记》《古镇岁月》《回归》等作品研讨会,长篇传记文学《千古家训》《河道总督》座谈会、研讨会,长篇报告文学《“雪龙”纪实》《好战士王杰》《好军嫂韩素云》座谈会等。
开设创作基地,服务文学创作。2023年9月1日,市作协嘉祥县职业中专创作基地揭牌,标志着市作协第5个创作基地正式运行。在基地的赋能下,一批骨干作家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多个层面取得优异成绩。如散文集《殷人手记》韩文版出版首发、《湖人琐事》《微山岛灵踪》《孔府民间档案》《儒地》《泰山作证》等一批精品力作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精品文艺工程奖、济宁市乔羽文艺奖等奖项。近年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长篇散文《乔父羽翁》刊发于《文艺报》艺术版头题,中篇小说《亲爱的小孩》、报告文学《归来》刊发于《人民文学》头版头条,长篇纪实文学《河道总督》刊发于《中国作家》头版头条等。济宁市作家王鸿鹏的报告文学《独龙悠歌》在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中获文学创作奖。
三、深化文化“两创”工作,开创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市作协将继续深化“两创”工作,以创意活水激发文学创新,进一步抓好“精品工程”和创新“名刊名家进名城”活动及系列主题文学活动,奋力开创济宁市文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迎接济宁市文学事业发展的盛世春天!
济宁日报记者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著名的汉碑之乡,请问济宁市书协在探索书法文化“两创”、擦亮“文化济宁”品牌方面有哪些亮点工作,下一步工作有什么打算?
谢长伟
近年来,济宁市书协以传播书法艺术、弘扬中国精神为己任,在书法人才培养、繁荣书法创作、打造书法品牌、开展书法惠民等领域积极工作,努力彰显书法的文化担当。
一是全力办好“孔孟之乡汉碑行”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书法活动,打造济宁书法品牌,让“中国汉碑半济宁”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连续举办七届“孔孟之乡汉碑行”系列活动,在全国书坛引起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使“访碑济宁”成为书法研学游新潮,“隶书—汉碑—济宁”业已成为当代隶书的关键词。设立并按届序举办“孔子书法奖”、“黄易篆刻奖”、济宁市电视书法篆刻大赛、“熔古铸今”篆隶书法展、“铸魂乡村”群众书法展等特色展赛活动,与济宁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书法济宁》电视栏目并播出节目470余期。这些活动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书法篆刻艺术走进大众生活、推出书法新人、促进精品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聚焦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请进来、走出去,推动全市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重大主题抓精品创作,举办了大型艺术展览活动35场次,创作推出大批书法精品。“全国当代隶书优秀作品邀请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全国书法篆刻名家精品展”、“传承与转化——当代隶书、楷书骨干书家作品展”等国家级精品展赛活动在济宁市成功举办。高标准、高频次开展国内外书法交流活动,彰显济宁文化软实力。先后与日本、韩国举办“相约孔孟之乡”书法交流展,并组织济宁书法代表团赴日本、韩国进行书法交流活动。先后与上海、乌兰察布、晋城、柳州及运河沿线城市等国内多地市进行书法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有效提升了济宁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启动了“儒韵菁华”济宁市青年书法人才培养工程。济宁市作者在国家级展赛及省政府最高文艺奖“泰山文艺奖”中屡创佳绩。
三是创新性开展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彰显书法的文化担当。每年组织书法小分队走进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开展“传承好家风”、“福送万家”书法惠民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两次赴新疆英吉沙开展“文化润疆、书法惠民”活动。市书协先后两次荣获中国书协“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先进集体,被省书协连年授予“百县千村书法文化惠民”活动先进集体。
下一步,市书协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挖济宁市文化资源潜力,积极探索书法文化“两创”,克服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努力为济宁市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济宁晚报记者
曲艺艺术作为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一下市曲协是如何围绕“两创”开展工作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 勇
济宁曲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仰运河之利,济宁的小土山曾经和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劝业场和济南的大观园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曲艺发祥地”,素有“曲乡艺海”的美誉,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许多优秀的曲艺门类都起源于济宁。为了更好的挖掘保护传统的曲艺艺术,自2014年起市曲协举办了“曲艺老艺人保护工程”,组织专人陆续进行走访、采集、记录,先后制作了数百分钟珍贵的音视频资料,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档案。
为解决传统曲艺演员青黄不接的困境,市曲协又推出了“曲艺从娃娃抓起”系统工程。通过曲艺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在孩子中间普及曲艺,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组织专人陆续编辑出版了《少儿快板教程》、《少儿相声教程》和《少儿山东快书教程》,填补了我国曲艺教材的空白;制定了《少儿曲艺考级大纲》,联合山东省曲艺家协会率先推出少儿曲艺考级,开创了我国曲艺考级的先河。以此为基础,九年来,市曲协积极组织全国公益性曲艺师资培训班达200余场次,极大地提高了济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6年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将“山东省少儿曲艺展演”永久落户济宁,现已成功举办4届。为更好地锻炼演员队伍,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市曲协牵头组建了新文艺团体“曲兴社”,以南池曲艺厅作为活动阵地,坚持每周组织曲兴社周末相声会惠民演出活动,目前已坚持展演800余场次,成为济宁市知名曲艺品牌。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大力扶持下,自2023年初起,“曲兴社周末相声会”更是把场地搬到了小土山曲艺厅旧址--文化广场“运河音乐厅”,10月份又组织了“两岸一家亲、曲艺心连心”海峡两岸相声交流演出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济宁传统曲艺的魅力。任城区“南池曲艺厅”于2016年被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授予“山东省曲艺传承示范基地”称号,2018年被授予“济宁市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程”,2020年被山东省文旅厅评为首批五家“山东省非遗曲艺书场”试点之一,2023年3月底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传承基地”2017年-2019年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梁山县先后被命名为“山东曲艺之乡”,占全省总数的1/3。济宁市曲艺类作品先后荣获过3次群星奖,1次牡丹奖,5次泰山文艺奖,并多次在全国各种大赛中获奖。
为进一步加快济宁曲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市曲协下一步将围绕“两创”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整合济宁曲艺现有资源和品牌优势,全力争创“中国曲艺之乡”和“中国曲艺名城”,向大家展示运河之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少儿艺术培训的需求逐步增大,而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也要从娃娃抓起。下一步市曲协将充分发挥前期取得的少儿曲艺培训的品牌效应和实操经验,发挥济宁市孔孟之乡的特殊地位和区域优势,组织专人创作编写儒家文化系列少儿曲艺教材,将经典的儒家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曲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易于传播。选择济宁市几处学校做试点,利用校本课程、兴趣社团等多种形式,做好基础教学和传统教育的结合工作,传承沁润、培根铸魂,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统性工程,既能突出济宁孔孟之乡以文化人的使命担当,又能进一步确立济宁市在全国少儿曲艺培训行业的领军地位。
济宁新闻网记者
济宁杂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济宁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名片和窗口。请介绍一下济宁杂技将如何传承与发展,有哪些规划?
赵建刚
“济宁杂技”历史悠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杂技团是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专业杂技艺术表演团体,多次被文旅部、省文旅厅、市委市政府通报嘉奖,先后获“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建设文化名市突出贡献奖”,曾代表济宁出访欧美亚非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共获各类奖项近百项,其中国际级奖项7个、国家级奖项10余个,2021年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多次参加国家级和国际级重要演出活动。如92EXPO西班牙世界博览会、文旅部全球欢乐春节演出、中宣部“艺苑撷英”展演、中国杂技春晚等。今年三月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任务,同时有两个剧目入选获奖。
为做好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入挖掘国家级非遗项目“梁祝”故事,创作了大型杂技剧《梁祝》,获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将汉文化的符号与济宁当地的“梁祝”故事有机结合,用杂技技巧实现戏剧表达和性格描写,呈现唯美、浪漫、动人的中国美学意象。该剧致力于传承优秀文化,树造中国文化品牌,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和实践案例。
市杂协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能够反映地域文化、彰显城市内涵、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杂技创作的鲜明标识。下一步,将与保利院线合作,将代表济宁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全国院线巡演,适时推动赴海外巡演,走向国际舞台,把济宁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