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作协新闻 > >作协新闻 >

《美文》2024年8月上半月 刊发济宁作协主席张建鲁作品《茶香》

2024-08-09    分享到:

20240809_171210_001.jpg

20240809_171210_002.jpg

原文欣赏:


茶香

作者:张建鲁 


茶韵书香


近日去泉城拜访挚友范正红先生,他宽敞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民国书法。看落款,尽管题字者算不得那个时期的书法名家、鸿儒雅士,但这幅泛黄的字也是名副其实的“老物件”,在这省城闹市之中的群楼里,也是别有洞天弥足珍贵的文玩了。

旧书古檀、久别重逢,香茶两盏,老友相聚,书海撷澜,诗绪悠然。

我俩再次欢洽小聚,谈诗论文品茶论道间,话题自然而然就没少围绕我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的这幅民国时期的竖幅泛黄的老字。

他说,这是他去上海参加一次“名家书法篆刻展览会”时,抽工作间隙探望一位文玩界的耄耋老者时,前辈非得送给他的。前辈说他已经珍藏七十多年了,没必要再“吃独食”了,他更知道正红友在书法篆刻上的造诣颇深,送给他分享分散传播价值就更大了。我为正红友的交友和品格默默在心中点赞。

正红友说,这幅对联一点也不陌生,早就见过、念过、背诵过,早就耳熟能详。但是,一时期间他还真不知道妙联出自哪朝哪代,出自谁人之手。而今,因为老者的馈赠,这联名句,居然和他有了缘分和瓜葛,他心生欢喜。在回程的高铁上,他就迫不及待地用百度检索的一清二楚了。

原来这幅名联不是单独的古联,而是出自清光绪年间由弹词改编成的一部五卷二十回的小说《狐狸缘全传》,作者醉月山人。其真名已无处可考,有人认为是江苏无锡的邹弢,因为他也自称醉月山人,而且生活年代也大致相符,但无实据。越是这样,这出处和来路越是耐人品味,令人遐思。

正红友说,目前的这幅书法旧作上的字眼已经和《狐狸缘全传》中的原诗有所不同,看来是经后人传来传去、写来写去,着意修改或笔误所致。说到这里,挚友顺口朗诵起醉月山人的整首原诗:“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最到梅花香也清。昔日浣沙今日恨,玉人如许愿相亲。”

而且,背诵得滚瓜烂熟,朗诵得声情并茂。以至于我杯中的香茗都被凉在了一边。

匆忙中的探访,谈书论艺中的文友趣事,总能给我出乎意料的新奇和勉励。“我这次又没白来!”我一边品茶,一边笑着说。

正红友说:“哪次也不能让你白来啊。我上次去上海,还特意从丰庄茶城古玩街给你淘得一本宋版的《梦溪笔谈》,我知道你喜欢这个。另外,你嫂子还专为你养了两盆墨兰,这两盆兰花她已养了一年多了,她说你经常忙中偷闲、舞文弄墨的,那优雅清丽的墨兰特别和你般配……”

我知道墨兰是兰中的珍品,听得我心情很激动。

说着到了吃饭的点,正红友说:“时间不早了,咱俩在家好好喝上两杯吧。我这里还有你在二十年前送给我的两瓶庄公特曲哪。”

我开心地呵呵笑起来,用手一指他紫檀椅后面的竖幅:“看到没,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你给我的这本线装书,我暂且收下,酒,你继续放着改日再喝;墨兰我也不要,我没时间料理,会冷落墨兰,害了兰的优雅的,呵呵呵。我中午还有远来的客人需要接待,这个点儿,已经下飞机了。咱俩有空继续品茶品书。《梦溪笔谈》我借阅欣赏,明年的这个时节一定奉还,君子不夺人所爱。”我知道正红友也是痴爱读书藏书之人,怎可要他好不容易淘来的好书据为己有呢?我知道正红友在文学、书法、篆刻界交友甚多,好书应与爱书人共赏之。

喝干杯中正红友刚续上的热茶,在我准备下楼时,嫂子笑着把刚出锅的肉丁荠菜大包用手巾包了四个递给我:“到饭时了,在车上先吃点垫垫。”坐在车上,奔驰在向济南遥墙机场的高速路上,心似乎还留在挚友的书房里。而且,我透过车窗看着街道两旁林立的高楼大厦,酒店商铺,总出现一种大美的幻觉——陡崖一样峥嵘的楼壁上,老是闪现古香古色的竖幅的影像。


曾经的桑叶茶


不知当今的市场上有没有土制的桑叶茶,不知何方何地的哪家人家还有没有喝桑叶茶。曾经的桑叶茶,一如紫红的桑葚,在我们味蕾和记忆里,留下悠悠长长的回味和遐想。

我家住在郭家楼村的西头,在我家四合院的西临,约一里地的地方,曾经有一片桑树林,那是生产队搞副业养蚕绣花时植下的。我记事的时候,小桑树矮矮的,桑树叶子在太阳的映照下,又绿又光亮,地上的荫凉都有巴掌那么大。然而把桑叶摘下养蚕的时候,会留下不少的伤痕。不过,小桑树很顽强,每逢春夏之际,它还是会生发出许多新的枝条,扑扇开浓密嫩绿鲜亮的叶片儿,叶片下藏着草绿的和紫红的椹果。多少个童年和少年的夏天,我的嘴唇和指甲常常都是紫红色的,就像那些电影里浓妆艳抹的小丑。小桑树每年长着,每年又被人们刻意地把长得太高的枝条剪去,为的是多长桑叶、多养蚕。不过,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母亲采摘桑树叶片串制晾晒桑叶茶的情景。

记得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国农村的生活大多是非常拮据的,很少有人家能天天喝得起正儿八经的茶叶。即使买了四两半斤好点的茶叶,自己平时也是舍不得喝,而是逢年过节或招待亲友用的。那个时候,我的家人平日大都是不喝茶叶的。偶尔喝一次茶,也要把茶冲泡到茶汤一点色没有时,才恋恋不舍地把它丢掉。记得我家翻盖东屋时,因屋的墙体是泥土掺和麦秸直接堆砌的,堆砌个一料多高的时候,就不能接着堆砌了,要等干燥稳固一段时间之后接着堆砌,整个墙壁需要三四次才能完成。这种垒墙的方法在我们老家被称作“挑墙”,民谚有“脱坯挑墙,活见阎王”。可见“挑墙”这种体力活的强度和辛苦。母亲精心制作桑叶茶,就是为了给帮忙“挑墙”的亲友们煮着喝的。

听母亲讲:初春的时候,等小桑树嫩芽叶片刚刚舒展开时,母亲就开始采摘了,她说这样的桑叶煮出茶来甜润而不苦涩。母亲用做“针线活”的针线把一片片小桑叶串成串儿,再系联成脸盆大小的圆圈,挂在通风干爽而又晒不到太阳的地方,自然风干。这样制作成的干桑叶基本上保持了桑叶的原生态,颜色还是绿色的,还有些鲜亮,嗅起来有一种特别自然的清香。之后,母亲再把这些绿色的叶片装进玻璃瓶里拧上盖密封好。

每次找人 “挑墙”盖屋、垒砌墙头或是收拾农具、修理家什时,母亲就用这些预先准备好的特制的“茶叶”为出力帮忙的人们煮茶,而且每次都用大地锅煮,再加上少许从供销合作社买来的一角钱一包的糖精,浓浓清香的茶水便又多了几分甘甜。那些为我家不管是盖房子还是修家具的街坊邻居们,喝过这种桑叶茶之后,都连连叫好,赞不绝口。

随着岁月的流失,时代的变迁,我们村西头的桑树林上盖起了一排排小洋楼,我的母亲也已病逝多年了。想起母亲,想起桑树林,想起故土家园,望着镜子里的我浓黑的头发里,藏着的白发,我似乎真正明白了,理解了,人们为什么把这有关岁月流逝,人世衍变的情绪情感,常常称作“沧桑感”了。


石榴和石榴茶


我有一位好战友,好兄长,他叫周长往,曾是我当兵时部队的老营长,他是在调研究员的位置上退下来的。由于我们相处的时间长,彼此都知根知底,感情和交往的也比较深厚,我喜欢亲昵地叫他“老周哥”。他退休后,我把老周哥请到公司,任副总一干就是十几年。每逢年节,他都去看望我的父亲,并亲切地称呼我的老父亲为“大叔”,如到了时间老周哥晚去了,老父亲就会念叨他。

有一年,老父亲在家闲不着,托老周哥从他汶上老家捎来石榴树苗,栽在了郭家楼老家的四合院里,石榴树在父亲经心的呵护下,从第二年开始就结出了几个大石榴。父亲精心挑选了两个最大的石榴,在老周哥去看望他的时候,送给了他,并叮嘱老周哥,这两个石榴一定要带给他的两个女儿小娟和小慧。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也经常随老周哥去看望老父亲,老人家也把小娟和小慧视做自己的孙女一般。从那时开始,每年石榴树开花的时候,老父亲就做好了准备——等秋天石榴熟的时候,石榴该如何的分配。当然,首先想到的是等老周哥去看望他的时候,给小娟小慧捎去里面最大最好的两个石榴。

父亲嗜茶已几十年了,不知他在书上还是电视上看到的,他要亲手制做石榴茶,他说:“吃完石榴,石榴皮丢掉太可惜了。”他把我们吃剩的石榴皮,洗干净用小刀切成小片,与茶叶混合在一起,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叫全家人喝了,都啧啧称赞。老父亲看着全家人喝着自己亲手泡制的石榴茶,他讲开了:“如今的茶叶市场上,石榴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可是七十多年前,我喝石榴茶的时候,恐怕茶叶的王国里,还没有石榴茶的名份。而且我所喝的石榴茶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不仅有石榴皮,还有石榴茶,石榴树皮以及天折坠落的小石榴果的切片。那时候是没条件放茶叶的,那些咱家的石榴茶是由你奶奶亲的发明制作的。你奶奶的婆家在滕州沙沟,是鲁西南盛产石榴的地方,到了中秋节前后,一眼望不到边的石榴园,产的石榴都用大车装小车拉的,几乎家家都会制作‘石榴茶’。”

父亲的话匣子打开了就关不上了:“记得是我八、九岁的时候,还是个雪花飘飘的寒冬,住在村南那个三里五村有名的老中医来到你爷爷奶奶住的老家,用小刀刮石榴皮,说是为他的孙子煮水治痢疾。他说石榴皮不仅可以治痢疾,效果还很好,疗效仅次于婴粟壳。你奶奶感到好奇,就询问他:‘是石榴树的皮有疗效吗?石榴树叶和石榴也有疗效吗?’老中医回答说:‘按理来讲,都是一个树上的东西,石榴皮所含的物质,石榴叶和石榴也应该含,这么说来,只要是石榴树上的东西,都应该有一定的疗效,只是效果上也许有一定的差异,毕竟树叶和果实都没有树皮生长的时间长’”

说到这里,老父亲停顿了一下,“后来,我参加了革命,在沂濛山打游击时,赶上了我们连队全连人上下都拉痢疾。当时几乎天天有仗打,革命生活非常艰苦,可急坏了连长。我受到了当年老中医的启发,我把这个‘偏方’一说,喜得连长连忙叫我制作石榴茶。沂濛山区石榴树还比较好找,我煮了一行军锅的石榴茶,全连人喝了马上就不闹肚子了。连长表扬我时说:‘石榴籽是红色的,是支持我们干革命的。’”

自从听了老父亲讲罢石榴茶的故事,凡是我吃石榴红红晶莹的果粒时,都留下石榴皮晾晒干,存放起来,以备不时急需;还总是把石榴内芯那些薄膜和隔层视作珍品,舍不得丢掉……

直到今天,当我偶然喝到被别人开发成精美制品,早已跻身茶类产品的石榴茶时,才从产品包装上了解到,石榴通身是宝,尤其是其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十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和攻补效果是其他茶叶所无可比拟的。而且,经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鉴定以及《本草纲目》中有关治痢、止渴等药效的记载,我知道当年老中医治疗痢疾的医术渊源和理论根据了。石榴中所含的物质,还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软化血管、增加心肌活力,预防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生命衰老的诸多功效。没想到石榴茶,不仅成了茶饮品大家庭的一员,正成为符合当前饮料的天然、营养、绿色、果蔬、保健方向发展的最时尚最有发展潜力的佳饮珍品了。

我忽然觉得,身边的许多事关衣食住行的事物和事情,一旦认真细心的发现,也许就能开发研制成造福人类也实惠自己某种新兴产业。

只可惜老家中的石榴树,因盖新房刨掉了。每当看到石榴,就想起石榴树、石榴茶;想起现在每年的中秋节,老周哥去看望父亲时,父亲再也拿不出石榴给小娟、小慧时,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