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王方晨来济宁开展创作实践活动
9月6日-8日,山东省文联副主席、济宁籍著名作家王方晨来济宁就运河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创作实践活动。济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黄秀杰,济宁市作协主席张建鲁、副主席纪广洋、副主席兼秘书长周中祥,副秘书长满涛、纪秀目,山东省书协原副主席、济宁市书协主席谢长伟,济宁孝和文化博物馆创建人王万利等相关人员参与活动。
7日上午,王方晨主席一行首先来到石桥镇张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在石桥镇党委书记张小磊陪等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古泗河畔的孙扩图纪念馆、金石文化馆、红色记忆馆和位于北王一村的孝和文化博物馆。

张小磊书记介绍说,石桥镇张桥段老泗河故道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保护性开发老泗河故道,使之成为石桥镇的品牌景点,发展绿色旅游经济,开拓新的文化经济新动能,造福当地百姓,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和传承的历史意义。项目在尊重历史遗迹基础上,重新打造成为泗河文化景观、旅游、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公园,提升当地人民生活品味、吸引四方游客,让张桥片区成为集历史文化展示、民俗体验、民宿服务、商品交流功能聚集地,以此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而石桥镇张桥村为清代体仁阁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的父亲——孙扩图故居地。孙扩土虽官职不高,但孙氏家风严于律人。依靠优良的家风,孙氏人才辈出,四代人官居要职。清末至民国孙扩图后人又转向实业,创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的玉堂酱园。
孙扩图家风园以孙扩图纪念馆为中心,该馆占地面积约870平方米,通过大量搜集族谱、方志、书画等文献资料,全方位展示清朝县令孙扩图勤政为民的清廉品格和清白做人的家风家训。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古泗河两岸打造了廉德文化主题公园,园中有乡贤德廉画廊,将清廉故事、名言警句、家规家训等廉德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廉政教育深入人心。

在孙扩图纪念馆和廉德文化主题公园,王方晨主席一行详细了解孙氏清廉为民的官品和清白做人的家风,接受廉政教育,同时体悟如何挖掘和打造乡村历史文化
在红色记忆馆张小磊书记介绍说,古泗河岸边的张桥村,曾是华野第一、第四纵队完成“鲁南突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我们以红色文化载体,深挖资源,走出“文化传承+政治教育+经济开发”的兴村之路。张桥村依托本村红色资源,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记忆馆,传承红色记忆,涵养红色文化内涵,通过投放红色电影、动态场景还原的形式,组织群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培养群众的红色情怀。与此同时,张桥村不断推进红色研学游路线,每年接待社会团体、学校、机关人员超过十万余人次,在培养红色基因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事业,增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走出了一条有当地特色的红色发展之路。
王方晨主席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与同行人员相互交流。并对石桥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努力与探索给予高度肯定。
离开张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王方晨主席一行又来到石桥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文明村庄、济宁市孝心示范村”---------北王一村孝和文化博物馆。走进孝和文化博物馆,王方晨主席一行被门头匾上所题“天地同和”四个大字所吸引。在不大的院落内,一块块刻印着孝道、家规的牌匾、楹联让人肃然。展馆门前的石头上,“孝和”二字赫然在目。在博物馆看到大部分的楹联、书法中,都包含了这两个关键字。

据孝和文化博物馆创建者王万利先生介绍,馆内分为孝和楹联长廊、孝和中堂等8个展厅。展出的藏品有上千幅,大都是现代名家书画,是一所集藏品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书画创作等综合类博物馆。
正是源于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喜爱,对孝和文化的挖掘,王万利将孝和文化与书画艺术完美结合,建造了全国唯一以孝和文化为主题的楹联书法博物馆。自博物馆开馆以来,不时有来自各地的团体、个人慕名而来,参观拜访。而博物馆建在村里,对于北王一村来说,则是近年来村庄以孝和文化治理村庄的最真实的写照。对于村民来说,博物馆则成为他们学习孝和文化的最佳场所。

实施孝和治村以后,北王一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两旁的墙壁上手绘了“新二十四孝”漫画;村里废弃土地上建起了互助养老院,设置了日间照料间,建设了残疾人幸福港湾,开办了孔子学堂;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委先后组建了孝和文艺队、孝和徒步队、孝和志愿服务队;全面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编写了以孝、善、爱、和为主题村歌《爱的家园》并编排成村舞,村民们日常在载歌载舞中体悟孝和文化价值;举办“寻找最美孝和家庭”“百幅孝和中堂进农户”“向高龄老人送福祝寿”等系列活动。而每家每户的孝和中堂,也被当成传家宝,成为家庭成员感受孝和文化最直观的载体,并在耳濡目染间,转化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有效实践,更折射出了乡村振兴强有力的步伐。该村也因此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午,王方晨主席在纪广洋、周中祥陪同下来到兖州牛家楼村、凤凰台、长沟老运河遗址继续实践活动。

8日上午,王方晨主席一行又来到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台庄村继续开展实践活动。在台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玉志的陪同下,深入刘村葡萄基地考察、交流,并参观台庄村史馆。

刘玉志书记向王方晨主席介绍道,2006年,村两委研究决定实施旧村改造,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建社区,通过市场化规划建设了崇文居社区,村民无偿回迁入住,改善了全体村民的居住环境,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这时就开始想着怎么带领村民致富。2012年村党支部通过精准调研分析,牵头对全村1180亩土地全部进行土地流转,村民共同入股成立济宁高新区益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确定以种植精品葡萄建设公园式生态庄园,并注册“甜万佳”葡萄商标。先后培育了“香槟皇后”“夏黑”“阳光玫瑰”等30余个葡萄品种。前后保证4个月的采摘周期,满足消费者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需求。其中,阳光玫瑰葡萄远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初具知名度和品牌效应。2014年,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为区域葡萄种植树立了一面“旗帜”。
刘玉志书记进一步介绍说,近两年,刘村又借势发力,整合村内资源,举办了采摘、观赏、摄影、灯光秀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把村子打造成了集休闲娱乐、生态采摘,餐饮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社区,成为济宁市近效生态旅游产业的新亮点。每年自7月初至10月底,每周刘村百姓大舞台组织一场文艺演出活动,让群众欣赏精彩纷呈的节目;通过举办“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才艺展演活动,给有才艺、爱参与的群众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结合刘村科普广场、葡萄文化长廊、红木文化馆、农耕文化体验中心等平台组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弘扬本地特色文化,营造全民同乐的欢庆氛围。

离开葡萄基地,王方晨主席一行又来到台庄村史馆参观。

在此次济宁创作实践活动即将结束前往下一站曲阜时,王方晨主席动情的说,在济宁市文联、作协和相关县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次创作实践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收获满满,掌握了第一手素材,这对于下一步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感谢家乡人们对自己的厚爱。文/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