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肖倩 ‖ 月饼的味道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肖倩 ‖ 月饼的味道

来源:本站    作者:肖倩    时间:2024-09-19      分享到:


还未到中秋节,朋友便送来一份精美的月饼礼盒。略带朱色哑光的三层中式礼盒,提手上挂着一条墨绿色的流苏,将礼盒装扮得古韵典雅。第一层的月饼在小包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精致,淡黄色软软糯糯的外皮上刻着一只小玉兔,长长的耳朵与短短的尾巴,显得俏皮可爱;另一只月饼是一朵白色祥云的样子,另外两只便是一个福袋和一把如意锁的模样。每只月饼外皮的花纹都雕刻得细腻逼真,惟妙惟肖,且寓意极美。艺术品一般的月饼,着实不忍下口。第二层的月饼应是最传统的五仁月饼了,焦黄油亮且厚而不硬的外皮掰开之后,便露出了丰富的馅料。

核桃仁花生碎、黑芝麻南瓜籽,还有一些青红丝。放进嘴里细嚼慢品,味蕾这个东西从来容不得欺骗,记忆里老月饼的味道果真不曾改变。打开礼盒的第三层,让我的眼前一亮,水晶月饼绝对颜值在线。晶莹剔透的外形,或做成树叶的形状,或做成莲花的样子,里面的馅料也被改成了火龙果或奶黄流心,既打破了传统月饼的风格,又增加了满满的食欲感,当然还不乏一场视觉盛宴。初秋的夜,晚风已有了丝丝凉意,月亮也在墨蓝的云层里透出柠檬般淡淡的柔光,我漫步于北城的河边,月光如水倾泻在地面,将我的影子拉长又缩短,而我的思绪也随着月光飘向了远方……

我们现处在一个生活物资富足的时代,琳琅满目的食物常令我们的口味变得刁钻,但似乎总有一些食物或者物件,会在我们心里念念不忘,时常想起。口齿之间依旧留着月饼的余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为我做的一种月饼。大概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吧,也是将近中秋节的一天,晚饭后妈妈对我说:“咱家还没有买月饼 ,我给你做个月饼吃吧”。在我的眼里,妈妈的厨艺绝对是极好的,我自然相信妈妈是会做好月饼的。于是站在妈妈身后,看她将买来的鲜枣清洗后放进锅里用水煮开,妈妈让我将枣皮和枣核一点点剥离,只剩下枣肉放进碗里用勺子碾碎,再加入一些蜂蜜与红糖调匀,看来这就是枣泥儿的月饼馅儿了。

然后妈妈将提前揉好的面团搓成一个长条,再切成小段儿压成几个圆饼子。妈妈让我用勺子将枣泥馅儿挨个摊在圆饼子上,再让我学着她的样子,将圆饼子把馅料包起来,用手掌轻轻压一下,一个厚厚的小圆饼便做成了。我笨手笨脚地做完一个饼子,妈妈拿过来帮我刷上了一层花生油,并在上面撒了一层黑芝麻,放入一个平底锅里烙熟。妈妈将我做的月饼第一个烙好递给我,我记得那个月饼被我压的不圆不方的样子,着实不好看。但一口咬下去,我竟感觉是如此的香甜, 自己亲自参与制作的月饼,果真是有劳动收获的香甜在其中。

那晚我一口气吃了俩月饼,依旧感觉还不解馋,妈妈怕我伤了脾胃再腹胀,偷偷藏起了月饼。但那晚的月饼却成了我多年不曾忘记的味道,虽然品相有点粗糙,但在那个生活物质还不富足的年代里,的确是属于我的一道饕餮美味。其实这种当时被我称之为月饼的吃食,现在想来不过是路边烧饼店里常卖的一种面食,而且现在的面点做的花样繁多且馅料丰富。枣泥儿豆沙、花生碎黑芝麻、还有各种口味的果酱,都被压进圆圆的或长长的面饼子里,有一些讲究的商家,还会用模具将饼子的外皮压制出漂亮的纹路,做成或松软或酥脆的焦黄色的面皮,令人看着就食欲大增。

饼子以其丰富的口味出售,既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节省了不少上班族的做饭时间。一日三餐,我习惯于有菜有汤有面食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也一直是各色面食的追捧者。周末回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今年的初秋依旧炎热,妈妈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棉布的小衫贴在湿漉漉的后背上。爸爸则在一旁帮衬着切一个大圆饼子,餐桌上刚出锅的馒头热气腾腾得冒着蒸汽,散发着粮食的浓香。每次妈妈都以大厨的姿态为我们做着各种美味佳肴,令我们大饱口福,时至中年,我和弟弟依旧是妈妈心里的馋嘴猫。

虽然我跟弟弟极其心疼妈妈的辛劳,尽量坚持自己做饭,但这样做也是徒劳,妈妈总是做好一桌饭菜,挨个打电话把我们一一叫回家吃饭。 爸妈总说看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是一种享受,一种天伦之乐。爸爸切的大饼子,又是妈妈一时兴起想起来的新做法。

先把核桃仁打碎,将花生碎和黑芝麻一起掺进其中,再放入枸杞葡萄干,馅料差不多赶上五仁月饼了。妈妈再将这些馅料用蜂蜜调匀,备好油酥,然后摊开早已醒发揉好的面团,将油酥涂匀后,均匀地将调好的馅料涂抹在摊好的面皮上,一层层卷起,再用擀面杖压成厚薄均匀的一个大饼,外皮再撒上一层密麻麻的白芝麻。妈妈的工作到此为止,爸爸则负责用电饼铛来烙饼,俩人配合默契,一招一式都显得如行云流水,谈笑风生间则满屋飘香,一个外酥里嫩、馅料十足的大饼出锅了!

此时爸爸常一边切饼一边夸赞妈妈的手艺,也会如小孩子般将一块酥脆的饼子塞进嘴里,慢品细嚼连连点头, 笑意便在脸上的褶皱里荡漾开来。吃惯了妈妈做的面点,口味便逐渐刁钻起来。我不再热衷于烧饼店里热气腾腾的饼子,加上年龄的增长我便适应着逐步控制面食的摄入。

但每回到妈妈家,映入眼帘的依旧是摆在餐桌上那热气腾腾的大馒头,或者是一片片的小饼子。馒头的做法也逐步升级,洋槐花掺白面混入核桃碎玉米粒,或者再加入一些切碎的枸杞,一个喜庆高级的改良馒头呈现在眼前。一张张软软薄薄的小饼子里则添加了花椒叶与五香粉,一股奇香扑鼻而来,瞬间俘获了味蕾。此刻哪里还有控食之说?只觉肚子咕咕乱叫,口齿生津,瞬间做了美食的奴隶。馒头也好饼子也罢,在爸妈满目爱意的注视下,被我狼吞虎咽地无形无踪。

中秋将至,我又想起小时候那次跟妈妈一起制作香甜可口的月饼,饭后对妈妈提及此事,然而妈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段陈年往事。

是啊,在陪伴我们的岁月长河里,妈妈无怨无悔地为我们家人做过多少可口的饭菜,付出过多少辛劳的汗水,她又怎会记得几十年前,在她眼里看似平常的一顿面食呢?我拆开桌上一个包装精美的月饼,掰了一口放进妈妈嘴里,妈妈转身又掰了一块儿塞进我的嘴里,问我甜不甜?我慢慢细品着月饼的味道,丝绒般滑腻的饼皮,椰蓉的馅料十足,令口齿留香,只是感觉甜得发腻。于是我愈发地怀念,那年妈妈为我做的月饼。

作者简介:肖倩,济宁市作协会员,济宁市人民医院泗水院区超声科医生。工作之余热爱读书写作,愿用笔端刻录生活万象,以文字品味人生百态。曾在《书香三八》《山东商报》《鲁艺》“山东金融文学”“济宁市散文学会”“聪明山文艺”“泗水大众”“老干部家园”等刊物多次发表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