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元
董兆元简介,男,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天齐庙村。自幼好学,六岁跟随私塾先生开蒙两年,后随父亲去平邑县学习,完小毕业后考入济宁市第一中学。1959年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曲阜师范,董兆元自幼喜欢吹拉弹唱,嗓音高亢洪亮,考入曲阜师范,更是如鱼得水,崭露头角。品学兼优,又虚心好学,班主任王继龙老师是清华大学毕业,爱生如子,对董兆元甚是喜爱,1961年曲阜师范毕业后,在王老师的介绍下,分配到曲阜市吴村镇柳庄小学任教。刚刚参加工作的董兆元满怀虔诚之心,立誓要成为恩师王继龙先生那样的人,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提升自己。工作第一年就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
三年后,教师“锅台化”,董兆元被调入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三中学。董兆元非常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发现学生思想有波动,及时沟通疏导,深得学生家长认可和好评,本单位同事的孩子几乎都成为他的学生(这从侧面说明他在同事中的威信)。因教学成绩优异,教学生涯中先后四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学工作者,并荣幸成为兖州区第一批中学高级教师。60岁本该退休的年龄,在学校同事和教育科极力挽留下,又重返工作岗位担任政教处工作,用董兆元的话说,这里就是“谈情说爱”的地方,谈的是师生情,说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明理懂事,学校更加和谐美好,点点滴滴都浸透着董兆元的心血。42年的教龄,董兆元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桃李满天下。
董兆元一生经历坎坷,但他乐观豁达又意志坚决,从不妥协,更不会向命运低头,耿直认真是董兆元的人生观和处世观。董兆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在的人生经历,在农村四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功底,老人花甲之年,放下了粉笔拿起了钢笔,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董兆元见证了家乡的变化,看透了人情世故的冷暖,倔强乐观的的董兆元用坏了三支钢笔,食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从严寒到酷暑,用来写字的简易小方桌都被硬生生磨出一个坑,历时四年零三个月,终于在2001年6月完成了初稿,倔强的董兆元又把电脑买回家里,用初中时才接触到的一点点拼音知识,艰难地把70多万字的手稿又搬上了电脑,一经网络公开,点击率就迅速飙升,2016年,时隔十年,被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这部长篇小说里,他用返璞归真的独特视角,反映出一段浸透血与泪的家族奋斗史和斗争史的苦难岁月。在2016年的董兆元长篇小说《磨难》研讨会上,这部长篇小说受到了与会作家、评论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董先生的文学地理,离我们很近,只有几里路,或者十几里地,前海,天庙,泗庄,郭楼,红星公社,对在座的来说,这些地名都是作者很熟悉的。一条河,几块坡地,甚至几片树林。都是董先生这代人曾经有过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董先生的写作,语言自然干净,用原生态,纯白描的艺术手法贯穿始终。用的是方言俗语,骨子里是传统化的,本土化的。
磨难,也正是董兆元一生的真实写照。从花甲到耄耋之年,董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2021年3月,又一部长篇小说《跨越》问世,再次被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首版发行,就受到了读者们的好评,纷纷求购,争相阅读。董兆元再接再厉,81岁高龄又完成了第三部扛鼎力作《红菊》的手稿,共32万字,在2024年7月再次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再次在线上线下掀起新的高潮,受到文学界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