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璇 | 爱在微山湖畔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报告文学 >
济宁文学

马晓璇 | 爱在微山湖畔

来源:本站    作者:马晓璇    时间:2024-04-16      分享到:


爱在微山湖畔

——记中国好人微山县蓝天救援队队长朱恒顺


朱恒顺,黑黑的脸庞,暖暖的笑容,言语不多,问什么,他就答什么,简单地说完后,就安静地坐着。听大家说到他做过的好事,他还有些难为情,一看就是个踏实淳朴,不喜张扬的人。

虽已年过五旬,但身体素质依然很好,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提起他做过的好事,他虽然腼腆的象个孩子,但一提起蓝天救援队,他却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善小常为  爱洒微湖大地

朱恒顺是土生土长的微山人,从小生活在大运河畔,虽然随着漕运的没落,大运河已无昔日盛况,但滔滔的运河水,欸乃的桨声对他来说仍充满了魔力,吸引着他日日往河边跑,天天玩在水里,致使他早早就学会了游泳,使船,且习得一身好水性,使得一手好船。也许是纵贯南北,奔流不息的大运河给了他勇气与胆识,内敛大气,兼容并蓄的微山湖造就了他热情大气,乐于助人的性格。从小他就是大家眼里“爱管闲事”的人,谁家里有点什么事儿,他跑得比谁都快,自家的事儿不问,也要帮人把事做好。加上他性格豪爽,来者不拒,不管谁请他帮忙,他都是二话不说,撂下手里的事儿,抬腿就走。所以,不管是左邻右舍,还是朋友同事,大家遇到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都爱找他帮忙。

一来二去的,他成了“大忙人”,忙着单位里的工作,忙着帮助他人,唯独没有时间忙家里的事儿,次数多了,妻子难免抱怨。妻子虽有不满,但看到他虽然一身疲惫,却因帮助了他人一脸满足的样子时,慢慢能够理解他了。她常常心疼地打趣他说:“你是外面的好人,家里的‘坏人’。”  

连不到十岁的外孙女也常常说自己外公“闲不住”,帮起别人来,根本顾不上家里人。小姑娘是极有发言权的,她小的时候,有一次外公在送她去幼儿园的路上,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姐弟两个被车撞伤,弟弟失血过多休克,姐姐被撞得满脸是血,坐在地上只知抱着弟弟哭,围观的群众打了120,却没有人上前。他看到了,把外孙女托付给一位围观的大娘照看,自己上前为姐姐简单做了一下包扎,又为弟弟做了一些急救处理,一直等到急救车赶到,帮助医护人员把姐弟两个送上车,这才想起外孙女。事后,妻子埋怨了他好久,也后怕了好久,万一那位大娘是个坏人,把孩子拐跑了怎么办;万一孩子乱跑,丢了怎么办。为此,好长时间没敢再让他去送孩子。  

“我爸就是这样的人,看到有人需要帮助,若不施以援手,心里就过不去,不管对谁都是这样。”还是女儿更了解他。女儿印象最深的是她小的时候,父亲不计回报帮助了村里一位品行不佳,做事豪横跋扈的人,令他从此改邪归正,与人为善。  

那时她还小,每到夏收,村里人收了麦子都会到乡间公路上扬晒。为防止夜里有人偷麦子,每家都留人露宿,朱恒顺也在路边搭了个临时床铺看夜。午夜时分,睡得迷迷糊糊的他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一开始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摇摇头,让脑子清醒了一下,听得真真切切,确实有人在呼救,循声寻去,发现同村的张二叔正浑身是血在地上爬。

他吓了一跳,忙问怎么回事,原来张二叔起夜时被一辆路过的车撞倒了,肇事车辆怕担责,跑了。在这深夜的乡间公路上,很少有人来,虽然周围有许多看夜的人,但夏收时节,大家累了一天,都是头一沾枕头就着,睡得死沉死沉的,所以他挣扎呼救了好久,朱恒顺才迷迷糊糊听到。  

这位张二叔因脾气不好,又为人跋扈,在本村及附近村里的名声极不好,大家都不愿跟他来往。看着张二叔浑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样子,朱恒顺想也没想,背起他就往医院跑。因为流血过多,走到半路,张二叔就休克了,所幸抢救及时,张二叔有惊无险,最后转危为安。朱恒顺的家人知道后,都埋怨他多管闲事,特别是他的父亲,更是见他一次训他一次,弄得朱恒顺只好躲着老父亲走。张二叔出院后,感念朱恒顺的救命之恩,不但带着儿子登门道谢,从此后变得与人为善,待人谦逊有礼,变了一个人。大女儿那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做法,但已能感知父亲的那颗向善与大爱之心。  

朱恒顺是微山县供电公司电力安装分公司职工,长年负责一线安装与安全监察工作。微山县境内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水,特殊的环境决定了一线安装工作既辛苦,危险系数又高。但从他参加工作至今的几十年时间里,他所在的工段从未出过一例安全事故。在工作中,他除了身先士卒,凡事亲历亲为外,每次施工前他都要一再申明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安全。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他多次救人于危难。1990年寒冬的一个夜晚,他抢修完一段线路,拖着疲惫的身体正骑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在呼救,循声找去,发现呼救声是从路边的深沟里发出来的。打开手电筒才发现沟里趴着一个身穿黑色棉服的男子,男子被自行车压着,满头是血,已经不能动弹,声音微弱,眼看就要昏过去。肉眼看上去,那沟足有二米多深,但他顾不得想太多,立刻跳下深沟救人。那男子比他还要高,还要壮。

朱恒顺试了几次,都没能把他抱起来。看他的伤势,怕对他造成二次伤害,他没敢强行拖动。他只好用牙将自己的秋衣撕破,拧成绳子,将男子轻轻地绑在自己背上,然后手脚并用,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向上爬,中间歇了四次,才把男子从深沟中背了出来,然后硬憋着一口气,把伤者背到了医院。1991年秋,他在昭阳街道南庄村救起了一名落水儿童;1996年春,他在微山汽车站孤身斗退歹徒,救了一名奄奄一息的伤者;2005年春,他在驩城袁堂塌陷坑救起了一名轻生的妇女;2018年,他在商业街又抢救了一名因交通事故昏迷的儿童和一名腿部骨折的女青年;2022年4月,他又在晚上值班时,救起了一位因病轻生的老人……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29年来,朱恒顺到底救助了多少人,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总会遇到这些事,遇到了怎能不帮忙,相信不管是谁遇到了,都会施以援手的。不是别人遇不到,而是别人遇到了,也会视而不见。一是怕担误自己的时间;二是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多抱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人的精力有限,在一个方面投入的时间多了,另一个方面必然会少了。为了帮助别人,朱恒顺有时会彻夜不归,为此妻子十分不满。笔者问他妻子,会不会因此跟他吵架。妻子则笑着说:“想吵,也找不到人啊。以前我们在家里都很少能见到他,如今,成立了微山县蓝天救援队,更是难见他的身影了。”妻子以前不能理解,如今看着他忙碌却充实开心的样子,已能理解他的追求与梦想了。朱队长满脸愧疚地看着妻子笑了笑,妻子则回了他一个温暖的微笑。夫妻二人温暖的笑,瞬间暖到了笔者。


敢为人先  创建救援组织

朱恒顺出色的工作表现,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微山县供电公司的领导们看在了眼里。国家电网彩虹(微山)共产党员服务队应急分队一成立,微山县供电公司的领导便任命他为应急分队的队长。2013年,微山县供电公司又推荐他参加了应急救援培训班,令他正式接触到中国红十字蓝天救援组织,多次参加救援培训。朱恒顺如鱼得水,通过努力学习,他取得了济宁红十字急救员证书、济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证书、山东户外救援证书。2014年,成绩突出的他加入了山东蓝天救援队,参与的多次救援活动,不但增长了他的救援知识,也更加坚定了他救人于危难的决心与人生追求。

微山湖水域面积广,除了沿湖而居的几十万居民,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大开发,游客也在不断增多,落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但是政府救援力量有限,难以覆盖全境。于是,朱恒顺萌生了成立民间救援团队的想法,他把想法告诉了公司领导,领导十分赞同。他又主动联系了身边长期从事公益救援的爱心人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无奈民间救援组织没有在县级设立的先例,无法得到民政部门的正式审批。

最后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2018年3月他与一群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了微山县荷都救援队。救援队成立后,朱恒顺带领队员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地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参与了多次大型活动救援保障、旅游黄金周安全保障等,广受群众好评。  

2018年12月13日,朱恒顺接到微山县公安局110打来的电话,滨湖区西港桥有人溺水,希望救援队能够进行搜寻。接到电话后朱恒顺立即组织救援队人员来到西港桥,在发现衣物处进行搜寻,由于朱恒顺的潜水技能比较好,天气又比较冷,为了能够尽早搜寻到人,朱恒顺和队友们以西港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搜寻。从早晨9点开始,一直到下午3点,他和队友们在寒风和冰冷的河水中坚持搜寻了近七个小时,终于在水底成功搜寻到溺水者,并打捞上岸交于警方处理。  朱恒顺和他带领的微山县荷都救援队参与的各项救援与保障活动,表现出色不但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更是得到了蓝天救援队总部的认可。2019年5月,微山县荷都救援队被蓝天救援队收编,正式更名为微山县蓝天救援队,成为蓝天救援队在山东省设立的第一个县级城市救援队。此后,其它县级市开始陆续成立救援队。  

这件事之后,朱恒顺更加坚定了信心,目标更明显了。业余时间,他深入学校、医院、养老院,普及安全、自救、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善小常为”的队伍中来。朱恒顺带领应急分队、救援队,驰骋湖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将根植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善小常为”的种子播撒,让其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光和热。在朱恒顺的带动影响下,救援队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队员70多人、预备队员26人、志愿者58人。救援队不定期组织救援救护知识学习、水上救援训练、山野搜救训练等,时刻准备出发。  

朱恒顺这颗种子,业已长成参天大树,他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山东省第七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有句话说: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多管闲事也好,出风头也罢,不管别人怎么说,朱恒顺内心那颗善小常为的种子从没停止过成长,他无私奉献的追求从未停歇。不管别人怎么说,坚持做自己,永保初心的他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对此,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些无奈,就象他自己所说:我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多么伟大,不过是我做的多点而已。是啊,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的是一直做好事。朱恒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一直坚持做好事,能把对善行与大爱的追求当成终生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这个事事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当下,实在难能可贵。

小行大爱  谱写不凡人生

救援队成立后,朱恒顺更忙了,就象妻子说的那样,在家里很难见到他的身影。要想找他,只有三个地方:工作现场、训练现场、救援现场。即使这样也很难追上他,他行色匆匆,脚不沾地,真正是“来无影,去无踪。”难怪大家都爱称他“朱大侠”,真如过去的侠客般,行踪不定。就连笔者采访他,也是“追”了他三个地方,才找到他。

站在河边的施工现场,迎着干燥的春风,顶着扬起的沙尘,笔者与这位传说中的“朱大侠”、“救人专业户”见了面。匆匆回答了笔者的几个问题后,他又立刻带人赶往下一个项目部了。他的时间有限,必须争分夺秒。听他的副队长小余介绍,下午他们要带队去县城各个街道社区开展防疫消杀工作,所以他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完。

2020年疫情第一次发生时,他们救援队就是微山县防疫救援的重要力量。如今,随着队伍的逐步壮大,更是成为微山县防疫救援的中坚力量。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有542个村,72万人,而且地形南北狭长,无论是防疫消杀,还是防疫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和车辆,单靠政府,无论是人员,还是消杀车辆都不能满足防疫工作的需要。

如今面对疫情的突然来袭,特别是相邻县市区相继出现疑似与确诊病例后,人们恐慌、焦虑,不敢出门。朱恒顺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召集队员,自掏腰包想方设法购买消毒水、喷洒器,对社区、村、办公场所等公共区域开展消杀工作。队员们响应号召,立即行动,迅速购置了100套防护服和200个口罩,他们又联系了爱心企业,配齐了皮卡车,冲锋在抗“疫”一线,积极开展社区(村)消杀工作。

早上天刚刚亮,趁着大多数居民还没有出门。朱恒顺和他的队员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们身穿防护服,脚穿胶鞋,用脉冲弥雾机、大型车载喷雾机对公共场所进行集中消杀、消毒作业。对于楼房周边、垃圾桶周围等难以采用雾炮车的区域,他们便采用人工方式逐一进行消杀。背着30多斤的药水,用背负式喷雾器或喷壶,装满稀释后的84消毒液,进行地毯式精准喷洒消毒。每天,他们都要背着消毒药水走5公里以上,除去中午吃饭时间,每天都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常常是忙完一天,回到家里,脱下衣服一看,双手双脚都泡得发白蜕皮,双肩被勒出两道红红的印子。虽然很辛苦,但感觉很充实,很满足。  

从疫情再次爆发至今,微山县蓝天救援队已对城区16个社区,22个物业小区,16处公共场所,23家企事业单位,13处政府机关单位,以及昭阳街道,夏镇街道,高楼乡,付村街道,西平镇、马坡镇进行无死角循环防疫消杀志愿活动。他们自筹资金1万余元用于购买防护用品,速溶消毒片,84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防疫消杀134场次,信息排查57场次,物资捐赠2次,宣传防疫17场次,防疫消杀面积达460万平方。  

无论是街道还是社区,大家都能看到他们身穿蓝色防护服,头戴防护帽,背着喷洒器战斗的身影。饿了,他们就躲进车里就着白开水,啃口方便面,渴了,就喝一口白水。借着喝水的空儿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这12个小时他们都是和消毒水相伴度过的,衣服上常常被消毒水烧出一个一个的洞,心疼自己的队服,他们便拿来家里破旧的棉衣,穿在防护服里,并笑称自己是百毒不侵。最让人不忍直视的是他们的双脚,虽然穿着靴子,却隔断不住不断滴落的消毒水,消毒水滴在他们的靴子内腐蚀着他们的袜子,噬咬着他们的双脚,白天忙着还好,晚上回到家,洗完脚后,双脚疼得睡不着觉。

第二天爬起来,背着喷雾器,他们又生龙活虎,变成百毒不侵的勇士了。防护服密不透风,虽然现在天气还不热,但背着几十斤的喷雾器,工作一天,大家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贴在身上十分难受。朱恒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带队消杀时,他总是抢在前头,叮嘱大家注意身体,多休息,他自己却是那个干得最多,干得时间最长的人。虽然辛苦,但大家都不忘初心,牢记蓝天救援队的初衷,当好保护人民健康的“消杀战士”,为微山人民铸起了一道健康防护网,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榜样力量。

  除了在防疫工作中充当着中坚力量,去年夏天河南的那场大洪水,朱恒顺带着微山县供电公司为河南人民准备的一车物资,亲自带领队里的五名队员,去河南新乡卫辉县参加救援。在卫辉的七个日日夜夜,看到的一切,令他真切感受到洪水的无情,滔滔的洪水摧毁了家园,夺去了生命,个体的人在灾害面前的无力与脆弱。他们划着满载救灾物质的皮划艇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小心穿行,十来米深的洪水淹没了一切,浑浊的水下凶险非常,谁也不知道这水下藏着什么。

一个不不心,皮划艇就可能被水下的障碍物撞翻,他们带去的四艘皮划艇,有一艘就被淹没在水下的电线杆刮破漏气,幸亏发现得及时,船上的人员和物质被及时转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救援时危险如影随形,一位来自贵州的参与救援的小伙子,年仅二十岁,听到呼救声,奋不顾身冲进楼道内救人,不成想楼道内没有断电,楼道进水后,因漏电,楼道被变成了一个大的电导体,小伙子刚蹚入水中,当场触电身亡。  朱恒顺和他的队友们到河南时,恰逢贵州的队友们撤离休整,听说他遇难的消息,大家都掉泪了。他们顾不上悲伤,迅速接力,投入到救援工作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救援的两个被困楼顶七天七夜的人。看到朱恒顺和他队友的瞬间,两人跪在地上,激动的大哭。被困楼顶七天七夜,除了滔滔的黄水,一直没有见到救援的人,七天七夜,水米未进,恐惧,绝望等情绪紧紧围绕着他们。如果再见不到人,他们就要因绝望跳进浑浊的洪水中自尽了。  每天在浊浪滚滚,险象环生的洪水中穿梭,发放救援物资,寻找被困群众,几十里的路,最多时一天要往返二十趟。有的时候,双臂痛的失去了知觉,只知机械的划动,双腿如灌铅般抬不起来,但一听到有人呼救,一看到需要救援的群众,他们又立刻有了精神。  

在卫辉的七个日日夜夜,他们共救起263位被困群众,为近二千名被困群众发放急救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带来了希望。他们自己却在这七个日日夜夜里掉了近二十斤肉,几次处于死亡边缘。在总部要求他们回家休息调整的命令下来时,他们仍不愿回去,希望能再多做些。  

河南之行令朱恒顺的心灵大受触动,也更坚定了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如果说在救援队创建之前,他做的一切,是出于本心,是出于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还有些懵懂与迷茫的话。那么救援队成立后,他的目标就很明确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觉的去履行一个救援组织应尽的义务,自觉的去担当,努力地去唤起更多人参加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起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  

朱恒顺深知自己年龄渐长,无论是体能还是对新技能的学习已跟不上,所以他十分注意对年轻力量的发现与培养。

他的副队长——小俞就是他发现与培养的。俞队长是退伍军人出身,曾在野战部队服役,不但熟悉应急情况处理与急救知识,而且军事素养与政治素养都极高。在没加入蓝天救援队之前,他就一直热心公益事业。2020年在参加防疫消杀时,他知道了微山县蓝天救援队,认识了朱恒顺。两个都抱持着无私奉献,大爱精神的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朱恒顺对他更是喜爱异常,不但积极邀请他加入蓝天救援队,还积极培养他参与队内事务。如今的小俞队长已能独挡一面,队内的事务朱恒顺都是放心地交给他处理。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加入进来,为他们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朱恒顺的信心更足了。  

他的梦想很圆满,希望在他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救援的工作中来,能帮助更多的人,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微山县蓝天救援队成立后,确实带动了很多人,不但吸引了许多人加入了他们的救援队,也有人自己成立了救援队,独自参与救援。他很高兴,也很担忧。因为多年的救援经验和参与过的救援活动让他变得愈发小心与谨慎。特别是在河南亲眼目睹一位参与救援的年轻生命离开,他更谨慎了。他在训练时,曾多次告诫自己的队员,在救别人的同时,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他主动联系其它的救援队,邀请他们参加自己队里的救援知识培训与体能,技能培训,不为别的,只希望他们在救人时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就是中国好人朱恒顺,微山湖畔,老运河边长大的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他用自己几十年的坚守与执著,谱写着一曲普通人的大爱之歌。  

他是平凡的,所做得都是小事,任何人只要愿意,都能做得到,他用一点一滴的小事,温暖着身边所有人;他是伟大的,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无私付出,是我们做不到的,他用几十年的坚持与无私,书写出一个大写的爱字,引领了一群人,追求着一份大爱的事业。


(此文散文版荣获2022年"德美山东"文化作品大赛文学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