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报告文学 >
济宁文学

「报告纪实」李兴甲 ‖ 峄山尼山之间

来源:本站    作者:李兴甲    时间:2024-12-24      分享到:

残冬腊月,朔风凛冽,寒气逼人。

凌晨5:30,窗外依旧被黑夜的薄纱笼罩着,天上的星星还稀疏地眨着眼,寒风透过窗户的缝隙在耳边呼啸着。孙得领悄悄地起了床,走到厨房土灶前,点燃柴禾,熊熊的火苗在灶膛内攒动,刮刮杂杂,不一会儿,一大铁锅水便被烧开了,孙得领熟练地放入调和好的棒子面,热气腾腾的棒子面糊糊就熬好了。三三两两的人们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一边喝着棒子面糊糊,吃着煎饼、咸菜,一边听孙得领安排今天的工作。

这是她疫情3年每天早晨做的第一件事。孙得领是山东省邹城市大束镇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来吃早餐的是村干部和疫情检测工作人员。

武家庄,坐落于尼山与峄山之间,周围群山环抱,往北15公里是孔子诞生地尼山。尼山,虽然奇不过三山,险不过五岳,高不超过340多米,却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是一块意境深远的文化圣地。往南15公里是峄山。峄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素以山奇、石奇、洞奇而著称,享有“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灵通泰岱”等众多美誉。地处两山之间的武家庄,并没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给村庄发展带来机遇。

时光倒推到5年前。2019年11月,当孙得领被组织任命为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她还不知道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烂摊子”。村集体不仅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还欠外债150万元,而且上任之初就赶上了疫情,到处都需要花钱,怎么办?如何保障村里工作正常运转?如何为村民服好务?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像一座座大山阻挡在年轻的女书记孙得领面前。

在担任村支部书记之前,孙得领是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已工作了9年。丈夫杜保春是村医,收入稳定,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对于妻子担任村支部书记,杜保春起初是心有疑虑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逞那个能干嘛?再说,你一个女的,能行吗?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组织这么信任我,乡亲们有这么多期待,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与乡亲们的信任,要干就干好!

万事开头难。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村级工作千头万绪,从哪里选取突破口呢?

孙得领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不停地来回走着,看得出来,她有些焦虑和不安,可走着走着,顿时让她兴奋起来。

这时,她做出了一个决定,然而就是这个决定给村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村容村貌脏乱差,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一直被村民诟病,被外村人笑话。在邻村人面前矮人一等,弄得村干部抬不起头来。

孙得领决定先从修路、安装路灯、整治村容村貌等民心工程入手,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局面,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但修路需要资金,她痛下决心,说服家人卖掉了城里的唯一一套楼房,筹集资金85万元,又争取镇配套资金40多万元,将村里路面全部硬化,安装路灯167盏,解决了村民走路难、走夜路摸黑等老大难问题。

孙得领卖房子修路的举动感动了众乡亲,大家伙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女书记真行!她是真心为我们服务的,是想干点实事的!

2022年,孙得领抓住上级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机遇,铺设地下水管25000多米,水管直接安装到田间地头,村民拧开水管即可浇地,大大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工作量。后来,她又组织新修了4条生产路,2条高标准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条件。

疫情防控期间,孙得领也没有停止村庄发展的步伐。当她听说上级要在尼山与峄山之间修建风景大道时,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促进武家庄村发展的大好机遇,如果能打通这条道路,将极大方便武家庄乡亲们的出行,方便与尼山圣境和峄山风景区的联系。但要修这条路就需要搬迁村民15座坟头,在村民根深蒂固的观念里,祖坟是轻易不能动的,否则就会给主人带来霉运,影响主家的运势,这比拆迁房子还要难。但出乎意料的是,当她宣布上级修路需要搬迁坟头,每个坟头上级补偿600元,村里再追加补偿350元时,涉及的15户没有1户反对。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孙得领顺利地完成了搬迁坟地任务。不久,一条高标准的风景大道从武家庄村东穿过,尼山与峄山之间的风景大道打通了!村民驱车半小时内即可直达尼山、峄山,再也不用绕路了。

度过了3年艰难的疫情,转眼间,孙得领已担任武家庄村支部书记4年。4年来,她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为村庄的发展殚精竭虑。这时,驻村第一书记贾凡旗的到来,让她的干劲更足了。

贾凡旗是邹城市供销社下派到邹城市大束镇武家庄村的第一书记,他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依然容光焕发,脸上始终洋溢着迷人的笑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贾凡旗在单位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当下派驻村时,他曾担心自己没有基层工作经验,能干好吗?

单位主要负责人看出了他的疑虑和担心,说,单位就是你的后盾,我们全力以赴支持你!你要发挥供销社联系农村、联系农民紧密的优势,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紧紧依靠群众,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2023年11月初,持续的寒潮天气,使气温降到零度以下,丝丝寒意渐渐侵袭着大地,天空的颜色略显灰白,仿佛注入了一丝冰冷的银光,寒风吹拂着脸庞,令人不禁缩紧了衣领,寻找一丝温暖。冒着严寒,贾凡旗离开了温暖舒适的单位来到了距离县城30多里的大束镇武家庄。

听说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大家伙都非常高兴,孙得领连忙将最好的房间腾出来,热情地将贾凡旗迎进屋内,一边接过铺盖卷,一边说,我们这里条件差点,艰苦一点,特别是冬天比较冷,没有暖气,又不允许生煤炉,只好将就些,委屈你了。

贾凡旗忙不迭地说,我来这里是干事的,不是来享福的。况且我也是农村出身,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一边说,一边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女书记,40多岁,声音洪亮,齐耳短发,显得特别有精神。贾凡旗心有疑虑,都说村级工作难干,不少男爷们都怵头,她一个女的,能行吗?

安顿下来后,孙得领书记给他介绍了村里基本情况:武家庄村南靠葛炉山风景区,东邻云梦桃源和大洪沟风景度假村,处在尼山与峄山之间。全村共380户,1380人,其中党员35人。耕地面积3000亩,主要发展传统农业种植,村集体经济收入较薄弱。

当贾凡旗听说孙得领书记卖掉了城里的楼房为村民修路时,不禁对眼前的这位女书记肃然起敬。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她给村里、给村民办几件实事。

贾凡旗经过调研,发现村小学有18间房子处于闲置状态,挺可惜的。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他一直考虑的事情。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村集体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时,贾凡旗想到了邹城市供销社下属企业邹城市金粮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孙得领书记商议后,通过与公司负责人陈功良积极对接洽谈,决定招引邹城市金粮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村集体以改造后的18间厂房入股,每年享受经营分红,解决村民小麦等农作物加工销售问题,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同时又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保障。

说干就干,他们先成立了武家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建立了股份制企业——石磨面粉厂,主要生产加工石磨面粉。由邹城市金粮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5万多元设备,村集体以改造后的厂房入股。设备、厂房等问题都解决了,但面粉厂缺少启动资金,怎么办?又一个难题摆在孙得领面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自己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向群众学习,以群众为师,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只有广泛发动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想到这里,孙得领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她决定动员有意向的村民、党员干部入股。孙得领书记率先垂范,投资17万多元入股。村两委干部和有意向的村民积极参与,顺利地解决了石磨厂启动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技术、管理和安全问题了。石磨面粉采用古老石磨及传统工艺生产,经过低速研磨,低温加工,不破坏小麦中的营养成分,安全、卫生、无污染,生产无公害面粉。为掌握好这一传统工艺,孙得领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奔赴临沂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聘请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后来他们又成立了馒头房,解决了9名村民就业问题。用石磨面粉厂生产的面粉加工成原汁原味的馒头、花卷、包子、糖角等绿色食品,通过供销社的电商平台销售,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天销售1000斤左右,产品供不应求,小馒头成了“香馍馍”。

面粉厂安全问题一直是孙得领关注的头等大事。因此,在抓生产的同时,她时刻也没有忘记抓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她经常对工人讲,面粉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可能造成粉尘积聚,一旦粉尘浓度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引发粉尘爆炸事故。另外,由于面粉加工厂电器设备和电气设施较多,并且工作时间长,容易因电器故障、电线老化等原因引发火灾。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头等大事,半点也马虎不得。为此,她和面粉厂负责人一起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工人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谈起面粉厂今后的发展,孙得领书记信心满满:我们打算上面条机、煎饼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扩大食品的品种和规模。此外,历史上,我们武家庄的油坊很有名,生产的花生油质量好,采用纯物理压榨方法,对油脂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后,对原料进行特定温度的蒸炒,使用螺旋压榨机榨出油脂,且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但由于成本高,都停产了,仅存一两家私人油坊还在零星生产。我们计划在石磨面粉厂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新上油坊加工厂。

这时,贾凡旗书记插话说:“孙书记工作有思路,肯吃苦,很能干。疫情期间,她每天凌晨5:30就起床,起床后先熬一锅咸糊涂,与村干部一起,喝糊涂、吃咸菜、煎饼,然后给在家的600多名村民做核酸检测。面粉厂、馒头房建成后,她与工人一起干活,磨面粉、蒸馒头,样样都精通。”

今年春季,村里的1000多亩小麦亟需浇“返青水”, 但由于天气干旱少雨,没有水源,怎么办?孙得领书记是个急性子,眼看着麦子浇不上水就要减产,乡亲们愁眉苦脸,她也急得团团转,吃不下、睡不香。贾凡旗看在眼里,急忙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汇报。邹城供销社主要领导非常支持,再困难也要帮助农民度过这个难关!千方百计协调资金10万多元,打了两眼深水井,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当汩汩泉水流向干涸的麦苗田地时,村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看着乡亲们露出了笑脸,孙得领和贾凡旗才如释重负。

村里有一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600多口人大多都是“一老一小”,老人种地困难重重,收成收入都还低。如何解决老人种地难、增加村民收入?孙得领就和贾凡旗商议土地托管的事情。

贾凡旗说,邹城市供销社有为民服务平台,就是匡衡湖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就是陈功良。陈功良一直在供销社工作,与我关系很熟,我们是否借助这个平台探索运行“支部领办+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保底分红”的土地股份制合作运营模式?

孙得领听后,深表赞成。当即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商议,决定采取村民自愿的原则,借助这个平台搞土地托管。

于是,贾凡旗就找到了陈功良。合作社将农户土地集中流转后托管给山东匡衡湖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

但土地托管在武家庄村民眼里是个“新生事物”,有的村民不了解,有的村民观望,有的村民心存疑虑:把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交出去了,我们如何生活?

由于托管土地需要集中连片,孙得领书记就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土地托管并不是剥夺你的土地承包权,而是由合作社委托山东匡衡湖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入股农户每年除每亩800元的保底收益外,按股份享受土地经营分红,村民每亩每年可增加收入1030元,村集体按照每年每亩收益170元,增加村集体收入6.5万元。这样你不用自己种地每年每亩地有1000多元的收入,既解决了老人种地难的问题,还能增加收入。

在孙得领的带领下,合作社目前已与230户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托管土地380亩。山东匡衡湖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集约生产降本增效优势,每亩可降低种植成本200元,同时每亩增产粮食200斤。公司也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兑现了承诺。

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要求托管土地入股。贾凡旗说,与孙书记商议后,下步打算扩大流转土地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

“多亏了贾书记,今年春耕之际,为我们送来了化肥等农资,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既省钱又省力,还货真价优,确保了小麦丰收。”村民冯长明说。

“不仅如此,在麦田管理的关键时刻,贾书记还协调为农志愿服务队为小麦实施无人机飞防喷药,节省了成本,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劳动量,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其他村民也交口称赞道。

孙得领书记接着说,在贾书记的帮扶下,我们打算利用废弃的一块空地建幸福食堂,让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吃住,把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展望未来,两位书记信心满怀:只要我们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党建领航风帆劲,奋楫扬帆启新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优势,立足村情、开拓创新,建仓储、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民增收;建设文化广场,让村民像城里人一样休闲娱乐有个好去处;建设乡村记忆工程,留得住乡愁,让武家庄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此时,阳光穿过云层照射下来,远处的尼山和峄山的轮廓清晰可辨。在两山之间,孙得领和贾凡旗两位书记的身影也愈发鲜明起来,像两座大山一样巍峨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