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李凤全 ‖ 难忘军营生活
1974年年底,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保家卫国应征入伍,光荣地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
从这年的11月份到1975年1月份共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时间。新兵营训练地坐落在泰安地区界首车站旁的一个小山坡上。周围大山环绕,空气相当新鲜。一条小河从营房旁由北向南慢慢流淌。在新兵训练营里,我们新兵首先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课由部队教导员为我们讲课。他讲的非常认真,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理论到实践,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更感到像缺乏营养的孩子,需要政治营养的滋补。教导员主要从三个方面宣讲。
第一个方面教育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教育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彻底解决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怎样做一个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的问题 ;第二方面的教育就是党的历史教育。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光荣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值得学习的历史。我们从学习中汲取了营养、增添了智;第三个教育就是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鼓舞我们胜利前进的动力。
在新兵训练营期间,我们不但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还进行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军事训练,首先从队列训练入手,通过队列训练使我们达到了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通过队列训练,使我们养成了强烈的整体观念和良好的军人姿态。除此之外我们进行了投弹训练和射击训练。经过多天的投弹训练和射击训练,这两项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投弹投了40余米;射击的距离为100米,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这种步枪射击精度比较高,因此三发子弹打出了30环的好成绩。除队列训练、投弹训练、射击训练外,新兵训练还有一项训练,那就是整理内务,整理内务是新兵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整理内务这项工作也是军人必须要做好的。对于刚入伍的新兵来说,最难的事情就是整理内务。其中最难的是叠被子,要将被子叠的像豆腐块。想把被子叠成豆腐块那样,的确需要下相当大的工夫。叠被子要掌握三个要领,即压、夹、勾。所谓压就是将被子叠好后,要用力压。有的练习时用木板压;有的还用平石头压,使被子中的棉花不虚,成板结块。所谓夹,就是将叠好的被子的棱,用手指夹,夹出细棱来;所谓勾,就是用手勾棉被的角,勾出直角来。在休息的时间,要反复练习叠被子,整出角来,整出棱来,有棱有角,真像豆腐块。整理好被子,还要整理床单,整理的就像那镜面一样平坦,从而达到内务整洁。内务整洁也是对军人的一项严格要求。
通过新兵训练,使我的思想觉悟,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完成了从老百姓到一个合格军人的转变,改变了老百姓的散漫习气,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1975年2月初我被分到了54825部队工兵连一排三班。这一年正值全营搞基建,建新营房。在建造营房的日子里,我每天除正常劳动之外,还充分利用午休的休息时间为我排各个班挑洗脸水,然后再去工地准备上班时需要的石料。
在营房建设中,我们还搞“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那时建房的泥瓦工是从地方上上调来的,部队人员当壮工。我们一连同二连搞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比进度比安全比质量,每个连队建11间房,都是13个瓦工,11名壮工,我就在这些壮工之中。两个突击队同一时间开工。我们连突击队仅用两天半时间就建完了11间房子,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夺得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奖旗。
一天的傍晚,我发现我们班一名新战士,他和我是老乡,他家居住在型堂村,名叫刘其斌,闷闷不乐,我就找他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及家庭状况。他家里有老母亲一人,父亲因病去世多年,母亲身体经常有病,生活比较困难。我了解后就主动将我7个多月的津贴50元钱,以刘其斌的名义寄给了他的母亲,解决刘其斌同志的后顾之忧。从此他没顾虑了,能认真学习,刻苦参加军事训练。这件事,这些年从未讲过,直到现在才谈到这个事情。
在当新兵的第一年里,我通读了毛主席的雄文四卷,还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理论水平及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工作上积极主动,干部战士称赞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年底连队给了我“连嘉奖”。
1975年年底,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部队实行百万裁军,我们工兵连被精减。当时的情况是凡两年以上老战士,都复原回乡,一年的新兵由市直属队安排到团里基层连队。就在这种情况下,于1976年年初我被分到了五四八四五部队一营机炮连重机枪排当战士。我刚分到这里,我就随连队到潍坊昌乐的一个山区挖山洞,当时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当时我们挖的这个山洞是某单位指挥所,为了隔音山洞内的房间,实行两层浇筑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非常高。我们施工的任务是在原先已通的的细小的山洞基础上加宽加高山洞,并浇制钢筋混凝土。我们每挖几十米就要及时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一次,军长作完宣讲报告后,利用休息时间,与战士们开展了篮球比赛。军长带领一支篮球队,副军长带领另一支篮球队。两支球队的队员打的都非常积极,还非常热烈。你追我赶,你攻我守,你守我攻,球很快的传动着。分数交替上升,上半场没有分出胜负。在临近结束的时候,军长改变了战术,由战略防守转为积极地战略进攻,领导所在球队发挥出了高超的技术,接连两个快攻进了两个球。“胜利了”,“胜利了”,观看篮球比赛的观众发出了欢呼声,军长所在球队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当时领导安排我和安徽的一位名叫马功云的战士,除正常劳动外还另外担负晚上看山洞及保养浇筑的水泥混凝土任务。每天晚上,我们两人一人负责山洞门口的安全,一人进山洞保养钢筋混凝土的表面,用水往模板上泼。说实在的,马功云同志在门口值班,我一个人到百米深的山洞里泼水保养,还是真有点恐惧,虽然说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总觉得孤独一些吧,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仍然坚持认真的完成保养任务。
国防施工相当危险,因为我们挖的这个山洞不是纯石头的,是土石混合的,有的地方是石头的,有的地方是土质的,有的地方是土石混合的。土石混合的地方就相当危险,大石头不知什么时候落下,我们为了安全施工还专门设立了安全员。
一次施工时我负责往外运送石料,当时是用有闸的铁轮车在轨道上往外运石料,由于轨道里面高外面低,小车跑的速度非常快,忽然间在我前边掉下了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圆形大石头,足有一吨重。拍的一声把小车砸翻了,这时我的身子紧靠大石头,那时的情形十分危险。那轨道车行驶的速度简直可以说是用米与毫秒计算的,那时间是没法去算的,车子的速度再快半秒或更少就出大事了,那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惧险情,深呼一口气,稳定了精神状态,和同志们一起用几根铁棍慢慢的将大石头移到宽敞处,扶起了轨道车继续工作了。
在另一次施工过程中,排长带领全排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当时安了八炮药,响了七炮哑了一炮,排长决定排出哑炮。为了防止山洞的另一端进人,安排我到山洞的那一端站岗。当我通过俺连施工的山洞地段后,到达山洞的南端。南端还没有加宽和胶制混凝土,还是宽五至六米的样子。两边都留有猫耳洞。出了山洞南门后,一眼望去,南边的大山,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起起伏伏。山上的树木很旺盛,树叶绿油油的。山洞门口,不远处有一条从山下通往山上的大路,弯弯曲曲。上山干活的社员人来人往。山洞外有三十余亩的开阔地。许多小朋友也在山上捉迷藏,你追我赶,你藏我找,你找我藏,非常热闹。山洞南门外面的这条大路,紧靠山崖,往下看去,也和我们施工的山洞北门外的山沟一样,足有几百米深,非常惊险,真像电视剧中描述的深山大峡谷一样。如果山洞的南门不很好的看护,干活的社员及玩耍的小朋友很有可能误入山洞,相当危险。我来到山洞的南门后认真的护住山洞的南门,防止闲人进入,防止事故的发生。当我听到一声炮响,爆炸的浓烟从山洞中流出。我停了一段时间后准备从山洞中返回,当行至离排炮处还有10多米时我猛然间多了一个想法。为了安全起见就想到去利用坑道边猫耳洞躲避一会,听听动静再返回。在猫耳洞刚停了有两分钟时间就听到一声炮响,山石乱飞,许多石头落在了猫耳洞边前。原来说的是排一炮,怎么又间隔那么长时间又放了第二炮呢?怎么也不通知一声呢!现在考虑起来不管怎么样没出大事故。面对此危险情形,我没埋怨,积极面对,仍继续顽强的战斗了,积极参加国防施工了。
1977年1月上旬的一天,施工任务接近尾声,工程到了扫尾阶段。这个夜班本来按照顺序应由俺们三排前去施工,因我和其他几名同志去理论学习班学习,连部就临时决定让二排夜间施工。当天夜里时针指向十二点,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发生了。这天晚上也不知怎的就是睡不着觉。晚上一点多钟的时候,俺班的郭班长站岗回来悄悄的和副班长周太平同志说:“坏了,山上出事了,五班长陶良好同志七孔流血看来是不行了”。
第二天我们才真正了解这次事故发生的经过。这次事故属于拆除浇筑水泥的框架过早引起的,过去拆模板需二十四个小时,那时天热凝固的快,现在天凉了,水泥凝固的慢了,再二十四个小时就不行了,需要多凝固一段时间。领导认为根据过去的经验过去拆模板需要二十四个小时,现在已经超过了凝固时间几个小时了,可以拆除模板了,由于战士们积极努力模板很快就被拆除。模架是从外向里拆除的,而就剩里面最后一个模架时被一名号称“老虎”的战士一锤震塌了这一段的钢筋混凝土拱顶,顿时水泥块大块大块的掉落下来。当时就将二排的“三只虎”砸在了下面,他们三个是二排有名的脏活累活干在前的“三只虎”。第一只虎就是五班班长陶良好同志,当把它从水泥块中扒出来时,他已七孔流血,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壮烈的牺牲了。第二只虎是六班的副班长,他被砸的满身是血,被及时救出。第三只虎是江苏的一名新战士,当时并没看出他受伤的情况。然而他一动也不能动,腰被砸断了,疼痛难忍,战士们把他背到山洞外的仓库房等待医生前来救护。
陶良好同志牺牲那天,师首长相当重视,非常关心。师政委亲自到陶良好同志的牺牲现场,查看陶良好同志的伤情,亲自指挥抢救其他伤员。陶良好同志牺牲后,部队为悼念陶良好同志,召开了追悼大会。追悼大会是在我们国防施工的山洞南门外的开阔地上举行的。团首长参加了追悼会议。参加追悼会议的还有各营指战员代表,还有陶良好同志生前所在连队的全体指战员,还有陶良好同志生前所在家乡安徽老家的代表,以及国防施工驻地的党委、政府负责人、群众代表。追悼会上,陶良好同志的父亲痛哭流涕,他的妹妹心痛不已,两腿直蹦,两名战士用尽全力都拉不住。我们连的战友们为失去了陶良好同志这位好战友,眼泪盈眶,悲痛万分。
陶良好等同志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在国防施工的一年里,我兢兢业业,积极工作,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给各项工作任务。
1977年春,我们完成了国防施工任务后,回到宁阳县部队营地。这一年我被任命为八班班长,从此带领全班战士积极参加连队组织的学习及军事训练。俺那个排是重机枪排,全排三个班,每个班一挺重机枪,就像“上甘岭”电影里的那种机枪,这种机枪有两个轮子有挡弹板,射击时特别准,有精秒方向机,高低机。
1977年夏天,师部下达了全师重机枪班夜间射击比赛活动。我们机炮连重机枪排各个班都积极参加训练。训练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实战出发,用实战的标准严格要求,白天练基本动作,反复演练就熟能生巧。夜间也经常演练,打靶距离250米,靶子夜间是闪光的,灯泡每闪一秒停一秒,一分钟13发子弹要射击完毕。打靶时射击要精准,同时还要注意验靶站人员的安全。有一次夜间实弹射击,是在6月份盛夏时节,夜间训练也是热的我们汗流浃背。这时轮到我进行实弹射击,定准了方向机和高低机,随时准备射击。俺班的重机枪击发卡比较灵活,稍微用力子弹就会射出,而其他的两个班的重机枪击发卡比较笨,显得不那么灵活,需要用力按动。我正准备射击的时候,忽然看到闪光处有黑影闪动,就感到有人在靶位处,也就在这同时连长也发现了问题,立即下达了停止射击的命令,我立即停止了射击。通过查询,是负责验靶的张排长耳朵听误了,认为有枪响的声音就出来验靶,差点出了大事。通过这次夜间实弹射击的训练,我的体会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训练技术,在即将射击的一刹那停止射击是不可能的,否则 ,将会给部队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会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由于我们全班战士练就了过硬的射击技术,在师部组织的射击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优异成绩,师部颁发了射击优秀奖。
年底,我们师组织了大拉练,时间长达两个多月,通过拉练,部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拉练前,连指导员在全连干部战士大会上做了拉练动员。号召全连干部战士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拉练就是在平时以临战的姿态锻炼部队,大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必胜的信心。在拉练过程中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要把拉练和以往的训练当成实战。要有敌情观念,一切为了备战,一切为了胜利。
我记得拉练第一天是1977年的11月16日,上午八点开始,我们单位和全团一起开始了远途的拉练。拉练很有规则,达到了令行禁止,每小时行军50分钟,军号一响马上蹲下休息10分钟。军号一响马上行军每小时含休息的时间行军十里路,8个半小时,我们从宁阳县城到达了滋窑车站附近的蒋集村,在这里学习了一天政治理论。
11月18日天刚蒙蒙亮 ,起床号就响了,我们就抓紧起床整理好背包和行李。吃完早饭后部队集合,行军就开始了。这次行军任务为九十里路,中午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泰安东南方向的祖莱山的一个村庄里。这里是老革命根据地,我们在这里住了七天时间。在这里帮助生产队整平土地,和社员们一起劳动,还请村干部和老党员为我们做报告,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祖莱山我党组织武装起义的故事。通过这种形式对我们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祖莱山武装起义是山东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拉开了山东人民向国民党反动派战斗的序幕。
11月26日上午八点,我们又开始了下一阶段的行军。当天傍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行军。行军百余里,来到了沂源县西南的一个小山村。在这个村庄住下后,村党支部书记对我们很关心,领着社员给我们送来了猪肉和面粉等物资。根据部队领导的安排在这里住了六天时间,我们每天除了两个小时的学习外,其余时间帮助这个村各个生产队整平土地,为农业丰收打造坚实的基础,战士们每天累的汗流夹背,但没有一个有怨言,心里总是感觉乐呵呵的。
时间到了12月2日那天傍晚,队伍就集合了。这次征程,特别远,大家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下午六时整,以沂源县城为出发点,我们 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次行程的特点是速度快,急行军,每小时速度为15里路,每小时还是和过去一样行军50分钟休息十分钟。这每小时十五里路可不是一般的速度都是跑着前进的。时间到了晚上十二点,六个小时急行军来到了沂山山下。六个小时走了90里路。炊事班人员还要为部队做饭。含吃饭时间,共休息了两个小时。在行军途中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起行军。团长、政委都是50多岁的年纪了,当时团部就配备一辆北京吉普车,他俩就轮着坐,有时还让给磨破脚的战士坐。他们和战士们一起行军,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增强了部队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然后又开始了下阶段的行程,因为我们是机炮分队,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让马驮着重机枪和无后坐力炮,夜晚是不能翻越沂山的,所以我们就需绕过沂山,要走崎岖的山路,速度就慢下来,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个小时也就走八里路。第二天早上九点时在沂山脚下的拐弯处,有几名围着毛巾的老大娘,每一个人都抱着一个竹皮暖壶,拿着两个碗给我们倒水让我们喝。使我们联想到好像又回到了战争年代,沂蒙山人民和我们人民军队心连心,亲如一家人。战争年代沂蒙山人民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倍感人民军队的亲切。还有一个老大爷挎着个篮子,里面放着煮熟的鸡蛋,让我们吃,这充分反映了老区人民对人民子弟兵的关心和爱护。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踊跃支前,为推翻蒋家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沂蒙红嫂用乳汁哺育了人民军队伤病员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这时我们还想起了著名的淮海战役中的支前队伍的钢铁洪流中就有许许多多沂蒙山人民的身影,有老人,有青年,有壮年,还有刚结婚的青年夫妇。他们推着小车,拉着地排车,赶着牛车,冒着天上敌机轰炸的危险,运送着支前的物资,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淮海战役伟大胜利。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山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沂蒙山人民视军队为长城,使军人为亲人,他们对人民军队有着骨肉情,他们对人民军队充满着无限的爱。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他们还保留着那种军民鱼水情的精神真是难得可贵,让我们深受感动。
于12月3日的中午,我们来到沂山南端的一个小山村。在此休息了三个小时,傍晚五点10分,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经过大约6个小时的时间来到了安丘县的一个村庄。包括两次休息的时间共计用了30多个小时,行走了260里路之多,有的说有近300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行走了这么多的路程真是一个奇迹。许多战士的脚磨破了,咬着牙,忍着疼痛行走,可见我们的战士是多么的顽强,他们是钢铁材料铸造的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与平时锻炼分不开的,前一段时间每个小时行走十里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增强了耐力,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因而才有三十多个小时连续行军二三百里的奇迹。
在安丘县的这个小村庄里,我们休息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于12月10日晚上6点多钟,我们又开始行军了。夜里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默默地来到了胶东地区高密县,那段路程也有一百几十里路。
12月13日这天在高密县,67军首长组织199师和我们200师两个师的部分部队搞对抗演习。军首长还特地邀请了他当年的老战友前来观看。有的担任着青岛市市委、市政府领导职务,有的担任济南市市委市政府领导职务,还有军部的许多老领导老同志,组织他们在一个山头上观摩了这次演习。这次演习是以实战为背景进行的,以实战为切入点,用实战的要求来衡量部队来检查部队来锻炼部队。我们200师的部队是攻击部队,199师的部队为守军,他们守卫着各种复杂的阵地,有平坦的阵地,有山头阵地,有碉堡、有地堡、有炮阵地,还借调了空军的几架战斗机,从演习上空飞过,真像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我们200师攻击部队分为主攻部队和穿插部队,穿插部队的任务是奇袭敌指挥部及敌桥梁等战略要点,还准备了战略预备队。战斗打响前,穿插分队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接近敌方战略要点,做好准备等待命令随时准备奇袭敌方战略要点;主攻部队按规定时间进入主攻位置。晚上10点钟三颗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对敌方的进攻开始了,攻击部队英勇顽强,奋力杀敌,夺下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的阵地。穿插部队有力地配合了主攻部队,在主攻部队发动攻击的同时,按时间环节攻下了有关战略要点。在演习中,因排长外出学习,连领导决定我排的工作由我负责,我就担任了我排“代理排长”的职务。我同全排战士一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英勇杀敌。在演习过程中,当我们攻下一个山头的敌方阵地时,军首长还不顾劳累,登上山头,查看我们刚攻下的敌方阵地。第二天早上九点二十分,我攻击部队完全占领了敌方阵地,取得了演习的伟大胜利。
演习结束后,我们听连指导员讲军部首长召开了全军演习部队营级以上领导参加的总结会议,总结了演习中的经验,并指出了演习中出现的问题。首长在观摩台上用望远镜看到了在一个小山沟蹲着一只小分队缩头缩尾没发挥正常作用,不知道这个小分队出现了什么问题,好像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38军的一支部队认为前方遇到了“黑人团”一样,部队没有盲目前进造成错失战机。这个小分队是副军长的蹲点单位,军首长就指出了这个问题。对这个小分队提出了严厉批评,并要求查清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年龄比较大的副军长承担了责任,说这支小分队是他专门留的预备队,军首长方才消了气,熄了火。
演习结束之后,部队从原路返回部队驻地。在返回驻地途中又在宁阳县釭城村住了十余天,在此期间为这个村整平土地一百余亩。当时我的腿关节炎毛病相当严重,仍能忍着疼痛坚持推胶轮车,和大家一起完成整平土地任务。整个拉练历时两个多月,路途来回2000余里,途经20多个县,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战士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了这次拉练任务。
总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我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军事素质不断增强,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上一篇:上一篇:「报告文学」李兴甲 ‖ 他把春来报 一一记山东省邹城市雷锋展览馆馆长张磊
- 下一篇:下一篇:「抗战英雄」王伟 ‖ 郗山忠魂:刘金标烈士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