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明新 | 东行游记
1、登柴山之巅,重走独立三团反包围战壕
去年冬天,老井和户外行好友少校、格桑花、蓝天白云等网友,相约徒步东行临沂。
从泗水县徒步到达临沂,被许多人视为不可理喻的疯狂,但这野心勃勃徒步旅行的计划,居然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这近二百公里的路程,当然要分阶段完成,不可能一天徒步走完全部的行程。第一阶段就是要走完从济宁市的泗水县到临沂市的平邑县的路程。这在大家看来,也算是迎接新春的一个最好的方式了。
说走就走!公元2014年1月11日(农历腊月十一日)早晨6时30分,我们一行四人在泗水县县城匆忙吃完早点之后,不到八点,我们便来到了位于泗水县泗张镇的柴山脚下。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踏上徒步东去临沂市管辖下的平邑县的行程了。
因为所走的路线全部是山路,需要翻过连绵不断高低不平的山麓,准备工作比较充分。除在头一天晚上根据地图手绘好路线图之外,长途远足所需要的背包、像机、指南针、登山杖、登山鞋及吃的喝的等是样样俱全。还有,量力而行,苗头不对,就不要硬撑。走荒山野岭,要注意安全,注意天气变化。爬山所形成垃圾如塑料袋子、塑胶瓶、纸巾等,都要自觉地放在背包里,待回到家在扔掉。这都是善意忠告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有一颗愿意徒步爬山的心。
柴山虽然远离泗水县城,但这里却有着赏不尽的美景。此山远远看上去,像一个大元宝,所以得此名。各种树木千姿百态,峥嵘沧桑,真是耐人寻味,生命虽然到了枯萎的季节,依然释放出一种顽强的美丽。山里面的冬天既显得那么寂静与安宁,又显得那么真实与耐人寻味的美丽。今天的天气岀奇的好,又是徒步爬山的艳阳天,形态各异的光秃秃的树枝在蓝天下展示着各自的风采,显示着一种别样的美,虽然不是迷人的季节,但我们可以寻找到那心灵深处所悟的美 。
柴山北面,因为有用石头筑好的上山台阶,大家凭借最初的体力和兴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嘴里喘着热气,攀阶而上,到达顶峰虽然没觉着费劲,但还是出了不少的汗水。从顶峰上向天空望去,红彤彤的太阳早已挂在空中。刚才开始上山时,我们还感觉有点冷,这太阳一出,顿时感到暖暖的。太阳不但陪伴我们自始至终,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冬日的美丽,还让我们的心灵与镜头都收获颇丰,捕捉到了其他季节无法看到的美丽。大家一路往前走,有说有笑,眼前胜景,随时拍摄,尽收囊中。
穿越一处铁丝网,发现1943年我独立团反日伪包围战役遗址。看到这处遗址,把我们带回到久远的过去。
据说,这里正是我鲁南三团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943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我鲁南三团在此山与日伪军爆发过一次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敌人以八倍于我的兵力主动进攻,敌伤亡一百余人,我独立三团在此山被迫应战,众刮悬殊的情况下,伤亡五十余人,但其主力完全保留了下来,没伤元气。我三团、地委、行署、军分区机关及尼山支队则没有受到损失。这就从根本上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对我们整个鲁南根据地的攻固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看到这处遗址,把我们带回到久远的过去,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战争岁月。同时这处遗址告诉我们后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再往前走,看到一块情趣十足被称为“求婚石”的巨大石块挡在面前,据说未婚男女只要爬上此巨石,定有佳音。
下山的路就没有那么好走了,比上坡还难,如果不掌握重心随时都会摔跤的,眼睛一点也不敢走神,必须格外小心。我们走的是一条平常很少有人走的小路,自然,这样的路走起来就不再是舒适了。同伴说,探险寻幽走这样的小路才有意思,风景才更加原始别致。好在一路上大家并未急着赶路,走走停停,随时捕捉沿途所见到的每一处风景。走在队伍前面的同伴,在一个石头缝隙中,突然发现了一个造型奇特呈莲花状,已经废弃的的巨大干蜂巢,这一下子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惊喜。据说这蜂巢也是珍贵的中药。大家赶紧拍照并小心翼翼地将蜂巢取了下来。
不知不觉脚步走到了山脚下面叫做上焦坡的村庄,当年我鲁南三团曾驻扎于此。村里很多的房子、围墙都是用石头筑的,形成了一道特有的山乡风景线。一些村民见到我们,非常热情,让我们到家里喝水,主动给我们指路,看他们脸上的微笑是真诚的。
走出上焦坡村,在村东头冒险踩着碎石头路,经过一个由山坡围成的小水库,大家坐下来第一次休整,纷纷上网发微博,让网友共享我们徒步旅行的快乐。
泗水县的柴山是我们今天翻越的第一座山,也让我们第一次领略了冬天里的财山过目不忘的美丽。
2、三皇姑的传说
翻越柴山,穿过上焦坡村,绕过下焦坡村,我们便进入了连绵不断的大山区。在一个小山坡上,巧遇付家沟村村民上山拾柴归来。挑柴的中年妇女主动给我们带路,并挑着一担柴火陪我们走了很久。
按说农村人到了冬天就是闲日子了,可对于很多勤劳的妇女来说,还得上山拾柴火。杂草树叶枯枝全是她的宝贝。一个冬天需要准备一个好大的柴垛才够用,因为农村不但用柴做饭,还要每天熬很大一锅猪食喂大肥猪们。谁说女子不如男?若论起拾柴火来,男人们绝对赶不上妇女们。我们不知道这位挑着两大捆柴火的中年妇女在想什么,也许,她在为今天的收获而高兴,也许,她在为碰上我们几个背包客而感到惊奇,直到我们走出去很远,这位妇女还在向我们这边张望。
这一路走来,除了享受美丽的风景,还能遇到这可爱可敬的山里人,令人心生愉悦。
在付家沟村头一处山坡上,几只母鸡和一只大红公鸡在林中啄食,几只鸭子也在“嘎嘎嘎”地叫唤着到处览食,几只小狗在地上跑来跑去,老狗不得不一次次把它们调回来,但它一丁点儿也没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绕过付家沟村北面的山坡,看到农民们在山上开垦的弯弯曲曲的梯田风景,让人陶醉。
进入大山区之后,路过一座山,山顶上隐隐约约有处古建筑,好像是个庙。按照之前电子地图的标注,此处有可能是香山。处于好奇,我们决定先上此山顶看个究竟。山上有条小路,比较陡,难走,上了正道就好走多了。在山上行走,空气清新,走至筋疲力尽,倒在那一米多高的金黄色的草上休息,晒晒太阳,真是另外一番境界。忽然感到,人类由大地孕育,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有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快乐感觉。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如果不来此爬山,怎么会有如此感受呢。
爬至山顶,果然发现这里有一座大庙一一三皇姑庙。听寺庙守护人冯师傅讲,这座山正是与北京重名的香山。
美丽的风景必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寺庙守护人冯师傅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三皇姑庙的历史和三皇姑的传说故事。
古卞国国君庄王有三个女儿,人们都称为皇姑。聪慧秀丽的三皇姑眼见两个姐姐出嫁后均遇不幸,便暗下决心誓不嫁人。但卞庄王已将她许配唐吾国君为妃,三皇姑抗婚不应,甘愿出家为尼。庄王气得暴跳如雷,大骂三皇姑不孝,败坏门风。盛怒之下,将她贬为女奴,罚她做挑水的苦役。一天中午,三皇姑担水行到途中,见一老者骑白马而来,马到近前,老者下马言道:“小姑娘,马儿渴坏了,用你桶水饮饮马行吗?”三皇姑点头应允。那马见水,插头就喝,几口把两桶水饮尽了,三皇姑转身回去挑水,老者拦住道:“好心的小姑娘,我的马不能白饮你的水。”顺手将马鞭往桶内一搅,立时清水满桶。老者又说,我把马鞭赠你,它可使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是神鞭,能长能短,能大能小,但天机不可泄露,神鞭不能丢失啊!三皇姑双手接过神鞭,刚想请询问尊姓大名,老者已上马飞驰而去,一眨眼就不见了。
三皇姑把神鞭藏于内衣袋里,每天五更起身,掏出神鞭往缸内一搅,立即满缸清水溢出。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终于被庄王发觉了,大骂三皇姑是妖孽,辱门败祖,把三皇姑打入死牢,扬言明日午时三刻,砍头示众。三皇姑在牢房心有主意,待到夜深人静,从身边掏出神鞭摇了三下,马鞭化作一匹雪白骏马,三皇姑骑上腾空而去。出了卞城,过了卞桥,在陪尾山下留下七十二个马蹄印儿。说来也怪,每个马蹄印儿冒出一个泉眼。后来成了泉林的七十二名泉。
三皇姑来到圣公山南,看到山高谷深,林木茂密,就在那里搭草棚修行。庄王发现她出逃,派人四处打探,听说三皇姑在圣公山修道,便亲率兵马赶来捉拿。三皇姑离开圣公山向南来到香山,见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山上有一石洞,洞前苍松翠柏,花草丛生,洞旁清泉,潺潺流水,真是修心养性的圣地。便在这洞里栖身修行,后来脱俗成为千手千眼仙姑。
三皇姑修练的山洞名曰脱壳洞,洞边山泉为天仙泉,泉边仍留有她的脚印。山北有高大的青石,说是三皇姑想娘时,站立石上眼望卞城西阁,此石称为“望娘石”。后人为了纪念她,在香山修了“三皇姑庙”。据寺庙守护人冯师傅讲,每年阴历的三月初三,香山上都有庙会,河南省的戏班子都来唱戏。
冯师傅讲得精彩,我们听的入迷。
3、香山五角枫树下品仙果
从香山上下来,我们见到了一棵身高12米、树龄达800余年的五角枫树。据传,此树为元代一徐道人在此山修仙时所植,沾有仙气,后人多来树下求子求福,颇为灵验。该树树叶呈五角状,深秋变为绿、紫、红、黄、褐等色,其景十分壮美,亦称“色子树”。据当地人介绍,该树落下来的种子可以吃,从前穷日子,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把五角枫树落下来的种子收集起来,在锅里炒熟,当作瓜子来喀着吃。我们每个人都检了几粒五角枫树种子亲口尝了尝,感到确实不错。历经800余年的五角枫树,彰显岁月的阳刚。在人们看来,古树是岁月的历书,是庇护百姓的土地神,受百姓焚香礼拜。2007年8月,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人民政府专为香山上的五角枫立一石碑,至今尚在。除这棵树龄达800余年的五角枫树以外,现在山上种上了很多的五角枫树。初冬,正是色彩绚丽时节,漫山遍野,层林尽染,颇为壮观。
下山途中,我们又发现了两个在一米多高的小树枝条上的小鸟巢,这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不知不觉间,寺庙守护人冯师傅已陪我们走到山下。原来,寺庙守护人的母亲就住在山下,她热情地邀请我们上家里吃饭,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并与冯师傅告别后,便向着泗山根村挺进。
平邑县的泗山根村也有不少在山坡上修建的石头房子及面积很大的石头院子。几声明快的狗吠,宣告了大山里面纯朴乡村式的欢迎,我们的脚步惊动了祥和的村庄。山里人户户都养着狗,有的狗很凶猛,看到陌生人不但叫还会咬。一养花老农,主动给我们打招呼,说去年冬天也有人进山游玩,还住在他家呢!
绕过泗三根村继续爬山。面前这座叫做卞山的大山非常凶险,山势蜿蜒,山路曲折,漫山遍野长满荆棘和山枣树。在同伴到前面探路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相机,拍下了不少特写镜头:可爱的灯笼草,红红的小山枣,金色的大收获,寒冬下的希望,林间朽木,枯藤老树,等等。我赶紧为我的小孙子釆摘了满满一袋子山枣。
4、牧羊人指点迷津
同伴围绕卞山转了半天,始终因为荆棘过多过密而无法过去。这时,我们发现一牧羊人正在山坡上牧羊,经向牧羊人询问才知道,山下就是井泉村,也是我们计划路线中最南端的村子,村子因一眼泉而得名。
没有时间寻找井泉村的泉了,此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按照计划不能再南行了,但必须绕过前面的卞山,找到往东北方向的路。同伴赶紧用指南针辨识方向,绕过卞山,终于找到了往东北方向的路。翻过卞山山口,看到山下有座空房子,五间砖砌的北屋,还有一间东屋,屋子都是铁将军把门,也没有院子。已经下午两点了,我们都非常疲惫,也饿坏了,赶紧在这里坐下来吃午饭。大家享用着蓝天白云带来的四个大馒头和橄榄菜及荠菜炒鸡蛋,格桑花带来的曲阜煎饼和腌姜,少校带来的方便面和小笼蒸包,一个个吃的都很饱。
野餐绝对是户外过程中最享受的阶段了,特别是还能喝上热汤,就更加不可思议了。就在我们吃午饭时,从山坡上走过来一对住在大山里的老年夫妻。经过与他们交谈,我们得知,此处空屋正是这一对老年夫妻多年不用的屋,现在两位老人住在另一处更高山坡上的屋子里。老人还告诉我们,再往东走大约20来里路,有个叫做白龙泉寺的景点,大家听说后都非常兴奋。
吃饱了饭有力气,大家再次踏上征程,继续向平邑县方向进发。饭后路过的第一个村庄叫做讲理村。讲理村三面环山,东面空,一条大路通向东边近10公里的平邑县县城。村前有条小河,四季流水,是下游吴家庄水库的主流。整洁的街道,一排排漂亮的房子偎依在青山绿水之中,好一副辽阔富饶的秀美乡村画卷!
按照村里人指点,出了讲理村,需要翻过沂蒙72崮之一的徐家崮的一个山口,才能到达白龙泉寺。徐家崮是沂蒙72崮最西边的一个崮,说明我们已经进入到沂蒙山区了。徐家崮具有极其独特的地貌,崮的顶部呈圆状形,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徙到缓,远远观看,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岩石则一片片像薄纸一样,非常容易碎。这是经过亿万年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据说,当地百姓在盖房子的石头上还发现过三叶虫化石。这种岩石地貌已被命名为“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峰石岩地貌”、“喀什特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地貌。第一次见到这样奇特无比的岱崮地貌,不由得对大自然的神斧鬼工之力更加钦佩了。
穿越徐家崮山口,遇到骑摩托车路过的一家三口。他们为了给我们指路,专门又回来指引我们去白龙泉寺的方向。
5、白龙泉寺中饮清泉
翻越徐家崮山口,进入地理位置很好的白龙泉寺区域。白龙泉寺因寺庙中白龙洞里的白龙泉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原费南县抗日武装平邑乡支队,在此建立抗日武装,所建御敌城墙、炮楼等建筑尚存在。这里青山环绕,古木参天,宁静而清幽。进到寺内,我们遇上一位八十多岁的守护寺庙的老人,他给我们送上了烧开的白龙泉甜美的泉水,甘甜爽口。喝着这清醇的白龙泉泉水,那些标有所谓绿色保健品的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早就羞于见人了。
老人守护寺庙已三十余载,至今还坚持在山上修路护寺。当我们问起白龙泉寺的历史和渊源,他向我们娓娓道来。
原来这白龙泉寺庙早在宋代就有,那个时候称为龙王庙,至明朝,在松果和尚主持下,扩建原庙宇并更名为白龙泉寺。后来由于战乱庙宇基本被破坏。民国十年,白龙泉村民及周边善士多方筹集善资,重修白龙泉寺。文革期间,所有殿堂庙宇古柏被破坏拆除,现在殿堂神像是原寺遗址于1987年重建。”白龙泉寺”四字由舒同题字。寺庙的风光也是颇为美好,奇花异草,古木参天,让人赏心阅目。
6、吴家庄水库赏夕阳
我们拜别神仙,走出仙境,向着山下走去。大家的腿都有些沉重了,速度明显地慢了下来。山下的村庄就是白龙泉村,这是今天我们整个旅程中的最后一个村子。穿过白龙泉村继续往东,便无大仗可打了。
17时整,经过8个多小时的体力消耗,行走近60里路的山路,我们的脚步终于抵达了今天徒步旅程的终点站——平邑县吴家庄水库。大家的心情豁然开郎了起来,都为自己的不轻易放弃而圆满完成这次徒步行走任务而庆幸。
吴家庄水库离途经平邑县城的327国道非常近。按照计划,这里就是我们今天徒步行程的终点站。随后,大家卸下背包尽情抓拍红透西山的落日最后的神韵。真是天堂,这里居然还有玩滑行伞的。也不知是谁将一块石头扔进了水库,这人造水怪马上扬起了浪花。夕阳下的吴家庄水库非常美,不但水库边上夕阳下的小草显得那么有灵性,而且摄影者本人也都成为了画中人。
日已近斜阳,黄昏别样红。此时,负责接我们的朋友永止境开车正好来到了,大家一片欢呼。我们四人赶紧让永无止境赶在落日西沉之前,拍下了四人站在水库旁边那最为绝美的一瞬。
因为天色已晚,我们准备返回,上车后不再停留。而是直接向着一百多公里外的济宁驶去。当晚19时许,我们已经坐在了自家饭桌上,吃上香喷喷的晚餐了。
这是2014年初的一次回忆。两年前的徒步爬山经历,尽管早已事过境迁,但是,当我再次翻看那些令人难忘的照片,那些美好的记忆却如同放电影一般又浮现在脑海中。沿途所见所闻,至今难以忘怀,于是,便写下了以上文字。
写于2016年1月17日
- 上一篇:上一篇:龙鸣 | 广州湾档案回归记
- 下一篇:下一篇:井明新 | 八月草原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