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贾振涛 ‖ 观德门——第一章 神秘流浪人
一 神秘流浪人
圣城市是一座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里城外甚至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片热土上诞生的伟人数不胜数,既有传说中的黄帝、蚩尤、五帝之一的少昊,也有著名的思想家柳下惠、孔子、颜回,还有能工巧匠公输班……名人多,留下的古迹也多,著名的有少昊陵、复圣庙、周公庙、望父台、霸王坟……最有名的当属儒家文化的圣地“三孔”,这处世界级文化遗产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世界各地游客来观光旅游,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全世界掀起一股学习儒家文化的热潮,不仅我们中国人成群结队来此感受儒家文化氛围,就连很多外国友人也纷纷来到圣城市寻找儒家文化根源。来此旅游的外国友人甚至直接把圣城市称作“东方耶路撒冷”。一时间,“三孔”成为旅游焦点,天天游人络绎不绝,其中“孔庙”游人最盛。
孔庙是一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代建筑群,与北京的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建筑群”。据说,孔庙巧妙绝伦的建筑风格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过了故宫和避暑山庄,建筑学家梁思成就称赞圣城的孔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孔庙呈长方形,占地约十四万平方米,南北长七百余米,东西宽近二百米。庙内最为著名的建筑有:棂星门、二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堂、诗礼堂等。沿南北中轴线俯瞰,左右对称,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整座庙共有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共计有殿庑四百六十六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
孔庙的中心建筑当属大成殿,它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是中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大成殿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上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这是历代帝王和孔子后裔祭祀孔子的最主要地方,殿前的门厅有十根透雕的蟠龙石柱,世人认为是绝世珍品。相传历代帝王在执政时期至少要亲自来孔庙一次,祭拜先师孔子。每当皇帝祭拜时,孔子后裔都要用黄绫把蟠龙石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怕皇帝嫉妒,不敢让皇帝看到,足见它的珍贵。大成殿正西方向,有一座对着半璧街开的侧门,门正中间的牌额上竖写着三个鎏金大字“观德门”,这个大门虽然不能和大成殿相提并论,但它也古朴大方,气势不凡,黄瓦覆顶,斗拱飞檐,加上厚重的朱色木门和门框,与主体建筑大成殿风格一致。
建国前,观德门是孔家的一个私人侧门,主要方便下人们出入、采购、运输生活物质。门口斜对明德学堂和西门大街,卖菜的、卖杂货的、开小饭馆的很多,一度非常热闹。建国后,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也更好维护旅游秩序,圣城市把孔庙所有侧门都关闭掉,只留下建有“金声玉振”牌坊的正南门供游人进出,观德门从此开始冷清起来。
二00二年农历十一月初五,圣城市这个地处中国北方的城市早已被严寒密密实实包裹起来,从早晨到中午,凛冽的西北风一刻也没停息。天空中铅色的阴云把所有的阳光都遮挡在人间之外,不留一丝缝隙,偶尔还会放几朵雪花出来。如果不是有紧急要办的事,谁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因为没有人愿意去体验刀割在脸上的感觉。街上偶尔有一两个来往匆匆的行人也都把自己裹在套子里,穿得厚厚的,要么戴上皮帽子,要么缠上厚厚的围脖,把全身裹得密不透风,只露出两只眼睛打量外面的世界。平日里走街串巷的小贩,今天不约而同收起了往日嘹亮的吆喝声,悄悄躲到避风墙角边,跺着脚搓着手,自言自语地埋怨这鬼天气。
今年的冬天与往年差别太大了,仿佛换了一个世界。
在这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有人无意看到观德门下竟然不知什么时候住进了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人,破破烂烂的铺盖卷随意铺在大门的石阶上,两个破碗放在靠北的一头,坐在一个捡来的小木墩上呆呆地看着路人。没有多少人在意他的出现,大多都匆匆从他身边走过,即使没有这样寒冷的天气,也极少有人愿意停下来看他一眼。衣着讲究的人经过他身边的时候甚至捏起了鼻子,更不用说同他聊几句话了。
这个流浪人来自哪里?他姓甚名谁?多大年龄?他什么时候住在这里的?没有人能说得清。他上身穿着根本看不出颜色的破西装,上面粘满了厚厚的泥土,时不时还挂着一些草叶,一个扣子也没有,左边的腋窝处裂开了半个衣袖,两个衣兜也一直向外翻着。透过敞开的衣服,清楚看到里面胡乱套着几件大小不一、各种颜色的毛衣和褂子。下身的裤子倒还能看出点颜色,因为草绳做成的腰带捆扎的地方露出了些米黄色,右边的裤脚已经裂开,犹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喜欢穿的喇叭裤。脚上套着两只不一样的鞋子,左脚穿着一只系鞋带的黄球鞋,右脚穿的却是一只张着嘴的黑皮鞋,脚脖子露着黑黑的皮肤,根本看不到袜子。也没人见过他真实的脸,长长的蓬乱的头发和长长的乱七八糟的胡子连在一起,在这样茂密的森林里,根本看不到原先的土壤,只有在他咀嚼东西时,透过那些杂乱的花白的毛发,偶尔能看到一两颗白牙。他有没有亲人?为什么会流落在这里?几乎没有人愿意去探求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仿佛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尽管这样,还是有好事者对这个人的底细进行了调查,最后竟然曝出了足以让圣城市地震的一个消息,流浪汉的名字是聂成林,已经被他前妻从观德门里接走,送进了圣城市人民医院,但是很少有人愿意相信这一说法。
聂成林是谁?如果问一下圣城市的人,估计好多人都能告诉你很多有关他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聂成林曾是圣城市家喻户晓的名人,本地新闻媒体上经常出现有关他的消息。当时如果问山东省的省长是谁,那可能会有人说不知道,如果要问聂成林是谁,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聂成林是一九九三年“圣城市十大杰出人才”之一,两届圣城市人大代表,还是圣城市最杰出的农民企业家,赫赫有名的“聂百万”。市长王振东亲自为他佩戴红花的照片曾占据过《圣城日报》的头版头条位置,他也是圣城市第一位开上桑塔纳汽车的农民,更是第一位使用寻呼机的农民。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虽说后来销声匿迹了,要说他现在沦落成讨饭的流浪人,说给谁听恐怕都不会相信。
- 上一篇:上一篇:「长篇小说连载」贾振涛 ‖ 观德门——楔 子
- 下一篇:下一篇:「长篇小说连载」贾振涛 ‖ 观德门——第二章 苦涩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