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长篇小说连载 >
济宁文学

「小说连载」赵喆 ‖ 阮小二传奇——逼上梁山(六)

来源:本站    作者:赵喆    时间:2025-03-24      分享到:


六、逼上梁山

阮小二夜闯济州府,一夜之间杀了大蛇、小蛇,连夜赶回了微山湖。

济州府的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都称赞阮小二替天行道,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情。

济州知府吴霸天,闻听阮小二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杀死了他的两个干儿子,直气得暴跳如雷,命令捕快连夜追赶捉拿阮小二。

阮小二来不及喘息,让两个弟弟,阮小五、阮小七护送一家老小火速离开微山湖,自己断后对付官兵。

阮小五、阮小七抄小路刚刚离开,大队捕快便追赶了过来,见桃花寨内空无一人,策马欲追,却见阮小二不慌不忙地走了出来。

捕快们看到了阮小二,呼啦一声把他团团围住。这帮捕快们有两个都头,一个名叫:白吃;一个叫:黑喝。白吃是白马的叔伯兄弟;黑喝是黑牛的叔伯兄弟。白马、黑牛虽然侠肝义胆,跟阮小二是好朋友,但他们二人却是截然不同,处处利用小小职权鱼肉乡里。附炎趋势,巴结权贵。今天奉命前来捉拿阮小二,他们二人更是耀武扬威。

二人为了在知府吴霸天面前报功,各逞其能厉声高叫:“识相的放下朴刀,跪地受缚,免得死无全尸!”

阮小二“哈哈”大笑:“休得狂言,让你们见识见识我老人家的双脚!”

白吃、黑喝都听说过阮小二是一条武艺高强的好汉,腿脚功夫相当了得,听阮小二说让他们见识见识他的双脚,都疑为他要从脚上出招,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阮小二的双脚上。

此时,阮小二并没有出招,只是把双脚轻轻抬起,作金鸡独立状,轮换着在空中划了个园圈,虚晃了一会儿。倏地,朝着背向阮小五、阮小七的方向撒腿就跑。

原来,他施了一条南辕北辙之计,引诱官兵们背道而驰,往相反的方向追赶,为的是让家眷们逃的更安全一些。

白吃、黑喝反应过来,打马猛追,阮小二已经跑出数里之遥。

阮小二在前面跑,众捕快在后面追,真好比狗撵矫兔,笨驴逐鹿,一口气直跑出四、五十里路程。

阮小二心想:“全家人已经走远,不妨回头斗一斗白吃、黑喝。”立住脚就地站牢,哈哈大笑道:“我的儿们,老爷我跑的累了,停下来,咱们再斗三百回合!”

白吃、黑喝追赶了上来。见阮小二气喘嘘嘘,招呼士兵们一窝蜂齐上。

阮小二站立当地气定神闲地断喝一声:“呔,给我站住!让你们再见识见识我老人家的双手!”说罢,双掌齐发,在空中舞了一套洪家八卦掌,真如天女撒花一般,滴水不漏。

白吃、黑喝直看得眼花缭乱,认为阮小二又是虚招,又想开溜,指挥捕快们迅速缩小包围圈。

阮小二觑得捕快们走近,冷不防出击,只一刀便削下了白吃的一只耳朵。白吃杀猪般地嚎叫起来跳出圈外。黑喝见白吃被削去了耳朵,正待后退,冷不防阮小二的朴刀早到,又一刀也削下了黑喝的一只耳朵。白吃削的是左耳,黑喝削的是右耳,两个人抱住耳朵负痛而逃。众捕快见状,一个个胆颤心惊,无心再战,作鸟兽散,屁滚尿流而去。

阮小二拍手大笑:“哈哈,给我老人家留下两个耳朵做酒肴,快快滚回去找你们的干爹吴霸天报功去吧!哈哈、哈哈……”

白吃、黑喝手捂伤耳回到济宁州,被吴霸天臭骂了一顿,并且罚俸一年。于是,再想计策,快马报请朝廷,请求派兵捉拿。

再说阮小二抄小路追赶上了阮小五、阮小七两位弟弟和一家老小,全家人合作一处,迤逦退回故居石碣村。

石碣村,乃是一个近处环水,远处环山的水乡小村,但只见:青郁郁山峰叠翠,毛烘烘芦花堆云。四面流水绕孤村,八方重山托森林。山高水险无人到,穷乡僻壤狗不闻。

阮小二把全家老小安顿好,又和阮小五、阮小七两位弟弟各自撑船依然下湖打渔。悠哉悠哉唱起了打渔歌:“老爷生长寥儿洼,不种五谷不种麻,打渔一生捉鳖蟹,战风斗浪最潇洒。一怒杀了两条蛇,单刀劈死癞蛤蟆。天下恶人都杀尽,除暴安良啥不怕!”

正唱着,只见岸上走过来一个人,直向阮小二招手。只见那人秀才打扮,头戴一顶桶子样抹眉头巾,身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色銮带,下面丝袜净鞋,生得面白须长,眉清目秀。

阮小二认出那人乃平时的好友,表字学究,江湖上人称智多星吴用的加亮先生。急忙把船靠上岸赤着脚迎上前去问:“先生别来无恙?甚风吹得到此?”

吴用道:“听说小二哥杀了地头蛇,犯下了死罪,官府要来捉拿你,特来为你们报信!”

阮小二大笑了一声说:“多谢先生美意,依此淼淼水洼,量他百儿八十个捕快也奈何老爷不得!”

阮小二和吴用都是老朋友了,说话都是直来直去。二人正说着,这时,芦苇丛中摇出一条小船来。

阮小二见是阮小七便招呼道:“七弟,快来见过吴先生!”

吴用抬头看时,只见那人生得:疙瘩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眼眶。满腮钢针胡须,头上乱发丛生。走一步山摇地动,吼一声晴天霹雳。

阮小二、吴用正在和阮小七搭话,只见独木桥上又走来了赌博归来的阮小五。只见他手提两串铜钱,直生得:一双手浑如铁叉,两只眼赛过铜铃,面上虽有些笑容,眉间却暗藏煞气。

吴用赞一声:“好!兄弟三人!”迎上前去,大家厮认了,便做一处找了个水阁酒店坐下,要了四个菜,十斤牛肉,打了一桶酒,边吃边聊起来。

阮小五问:“先生到此贵干?”

阮小二道:“先生闻听我杀了大蛇、小蛇,闯下了大祸,特地到此通风报信来了,说官府正在派兵来捉拿我们!”

阮下七道:“那两条蛇实在可恶,的确该杀,只是官府昏庸无能,净用了些不三不四的人!”

吴用听得默不作声,只是拈须冷笑。

阮小二见此情景,只好问道:“先生一言不发,为何冷笑?”

吴用放下箸,伸出两个指头道:“我笑有二:一、笑官府好坏不分,大才不能重用,庸才却能滥用;二、笑你们兄弟胆小,空有一身好武艺,却在此处受穷!”

阮小二兄弟三人一听,直气得“哇哇哇”大叫道:“先生说得是,只是不曾遇到机会,若有机会,哪怕闯皇宫,劫皇纲,老子们也敢做敢为!”

吴用见时机成熟,便捋须说道:“此时正有十万贯金银珠宝要你们打劫哩,不知道你们有此胆量没有?”

阮小二兄弟三人一听,忽地跳跃起来道:“先生此话当真?”

吴用道:“那个骗你们不成?此间郓城县东溪村有个晁保正,名曰:托塔天王,是个仗义疏财的好男子,如今打听得有一套富贵待取,特地让我来和你们商议,半路上打劫了下来,归我所有,不也落得个下半世快活?”

阮小五和阮小七把手拍着脖项道:“这腔热血只要卖于识货的,你说水里来,咱就水里来。你说火里去,咱就火里去。要怎么干,咱就怎么干!”

吴用道:“六月十五日,是蔡太师生辰,他的女婿梁中书,在民间搜刮了一些民脂民膏,共有十万贯金银珠宝要与丈人庆寿,晁保正从一个好汉刘唐嘴里得知了此消息,决定在山坳僻静处劫取这套不义之财,还望三位跟我到晁保正庄上一叙!”

阮家三兄弟大喜,点头应允。翌日一早,四个人离开石碣村,拽开大步,取路投东溪村来。

到了东溪村,阮小二兄弟三人拜见了晁保正,又结识了刘唐、公孙胜两位好汉,共七个人,依计而行,来到了黄泥岗。黄泥岗本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阮小二、晁盖、吴用等人便在此险要处设下了埋伏,专等那押送生辰纲的人马到来。

这一日,正是五月中旬天气,骄阳似火,热气蒸腾。阮小二七人正在林中守候,只见山道上走来十一个禁军,每人肩上都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

这十一个禁军有一个都管,一个虞侯,还有一个脸生青痣的大汉押着,一步一颠地慢慢挨来,他们署蒸热烤,已经走得筋疲力尽。

吴用见敌众我寡,心生一计,让卖酒的白胜在酒中下了蒙汗药,药倒了十一个禁军和两个都管,抢过十一担金银珠宝装在车上,一直推下黄泥岗去了。

这时,那青脸的汉子,兀自无事,身一挺跃起,手持宝刀追赶上来,口中骂道:“大胆蟊贼,竟敢抢劫太师生辰纲,一个个拿命来!”

晁盖、吴用听得骂声,看看追得较近,便欲迎敌,阮小二把手中朴刀一横道:“各位哥哥快走,不可误了大事,我来断后,对付这个青面兽!”

那脸生青痣的大汉,乃是提辖官杨志,武艺相当了得,把一口削铁如泥的宝刀耍得妙不可言,处处生花。两个人斗在一起,一来一往,一进一退,好不惊险。

二人斗了片时,杨志忽然顿悟道:“莫不是想把我拖住?”想到此处,忽地跳出圈子,撇下阮小二向前猛追。

晁盖、吴用一行人早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等杨志回头,再来捉拿阮小二时,阮小二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杨志对天长叹:“罢罢罢,蟊贼害我不浅,无脸回去交差也!”挥袖而去。

再说阮小二、晁盖、吴用等人劫了生辰纲,惹下滔天大祸,惊动蔡太师。于是,便派官兵前来捉拿。所派之人正是新参军的白马、黑牛两位教头。此时,两位教头都已经改用了姓名。白马改名叫:朱仝;黑牛改名叫:雷横。

二人点起马步弓手并士兵一百余人,同蔡太师派来的何观察等人一起飞奔东溪村来。

朱仝、雷横本来都是和阮小二、晁盖等人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有意要做顺水人情,决定把阮小二、晁盖一伙人放走,离东溪村很远,便故意虚张声势,吆吆喝喝地大呼大叫起来:“休要放走了阮小二、晁盖等人!”

这时,阮小二、晁盖等人听得真切,正不知往何处躲避,慌慌张张之际,只见一人闯进门来:“哥们,不好了,黄泥岗事发,那卖酒的汉子白胜已被拿在济州府大牢里了,今天派来了何观察和两个都头前来捉拿尔等,事不宜迟,赶快逃走吧!”

阮小二、晁盖等人看时,来人不是别人,却是本县的押司宋江。

那宋江不及多说,只是催促阮小二、晁盖等人快走。并嘱咐道:“哥们不可到别处去,只有梁山泊可以安身!”说罢上马打鞭一溜烟而去。

这时,庄外人喊马嘶,朱仝、雷横率领官兵们已经围剿过来。

阮小二、晁盖、吴用等人收拾好细软财物,把金银珠宝装载车上,不敢从前门出,只往后门走。后门正是朱仝拦截,刚打了个照面,朱仝便虚晃一枪:“恶贼哪里逃!”然后,悄悄地对晁盖说:“哥哥,不必惊慌,只往梁山泊去便是!”

阮小二、晁盖等人见朱仝有意放他们一条生路,记下这份恩情,躲开官兵们的追捕,径直奔上梁山。

 

作者简介

赵哲、笔名:赵喆。出生于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东单村。现籍青岛市。《大众科技报》特聘记者、《中华创新》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青岛市楹联协会副会长。作品有《风雨人寰》60万字;《爱国情怀》50万字;《徐福东渡》50万字;《血战211》25万字;《战友彭丽媛》30万字;《村官》45万字;《秧歌魂》40万字;《徙向太空》50万字;《微湖双英》30万字;《中国流民》50万字;《物术、武术》50万字;《孝道文化》40万字;《路》30万字;《民间中医》40万字;《赵哲童话》100篇;《赵哲诗词》100首;《作协怪象》正在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