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鸣 | 夸赵才永家:深情的回望
《大地恩情》是赵家儿孙们对已逝老人追忆的情感晶体,是理性自觉对懵懂情感的深情回望。这簇文章如一梱名贵苗木,散发着新鲜檀木的馨香,公开发表后,就植入大众情感的沃土,蓬勃生长。
《易经》说:“乾为天,坤为地”。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站在儿女的立场上,把父母比作“乾坤”和“大地”很贴切,并且包含着深䆳的传统文化内涵。
被子孙集体缅怀的雷州半岛的这两位老人,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全息代表。儿孙一出生,就笼罩在他们巨大的关爱中,让他们感觉世界本应如此。如同太阳每天升起,如同大地长出庄稼。如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他们离世,让儿孙一时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共同的思念和缅怀形成一种强烈愿望,在一声召唤中聚集起来。此刻家人们早已眼含满苞泪水,只须一个引子,就会哗哗流地流出来。尽管他们平时并不都能用文字表达情感,还是纷纷拿起笔,写出感人至深的怀念文章。这部文集角度不同,文风不一,但情感同样浓烈。
这种由家族集体创作的怀念文集,在出版史上比较鲜见。吴茂信老师介绍我认识这个家族的代表赵才永先生,并请我阅读此书。捧读之余,写下如下感想。
一、这是一场深切缅怀
对儿孙来说,父亲母亲、祖父祖母与生俱来的关爱,像早晨的光明,夜晚的温馨一样,让他们习以为常。残酷的自然规律让儿孙的情感天地为之改变,引起集体怅惘,并转化为深情怀念。估计这本书的发起者是受过高等教育,又在高校任领导职务的“三儿”赵才永,他略一招手,马上引来积极的回应。以两位老人为伦理基点,作者有三个儿子, 两个儿媳,三个女儿,两个女婿和一个外甥女婿,以及三个孙子、四个孙女,还有一个外孙,阵容强大。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细数与老人在一起的旧时光。用充满温情和怀恋的笔触,一寸一寸地抚慰自己的失亲之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有的像散文,有的像随笔,有的像论文,有的甚至像总结。在这里,情感作主,内容为王,形式并不重要。
亲人永逝,再也不会回来,活着的人把刻骨铭心的隐痛表达出来,如同亮出自己的情感伤口,把流出的鲜血重拭一遍,把崎岖的情感旅程重走一遍,是一种勇敢的选择,只有对生活极端热爱的人才会做出这种选择。他们整理与老人在一起时的记忆和感受,是对生命上游的涓涓细流的尊重与珍惜。正如“大儿”所说:“我索性任情倾吐,把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不同年龄段的记忆,不加修饰和雕琢,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父母在那个简单质朴年代的美丽与哀愁,以寄托对他们的无限哀思。不求感天动地,只表感恩心境。”
二、这是一场深情仰望
有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永远失去了才会倍感珍贵。老人走后,儿孙才发现,他们撑起的天,像苍穹样广阔;他们带走的爱,如大地般宽容。
儒家认为夫妻关系是社会的基石。古人常常把男女关系与阴阳、天地、乾坤等相提并论。夫妻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能处理好夫妻关系,就能处理好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也会给人生带来动力,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诗经》把歌颂男女情感的《关雎》放在首篇,大有深意。《中庸》 说:“夫妻之道,造端于夫妇。复旦其极也,察乎天地。”孟子也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和原点,有夫妻然后有父子兄弟。
老夫妻一生的和睦的关系让儿孙仰慕和仰望。男主外,老人是村里的秀才,能为乡亲们的大型活动选日子,成为全村人的主心骨;作为雷剧的编剧,又是村民的精神领袖。女主内,为了操持这个家,女主人几乎从不停歇,基本的农事和家务已经足够繁忙,还要在其间隙中不停地编织。到儿女家短暂小住,也要带着草编。儿孙反复提到的难忘场景是,老夫妻一边编织,一边唱雷歌,时而哈哈大笑,那种快乐的劳动场面,嵌入每个人的记忆。老人勤俭和睦的朴素生活,深深地影响着后代。他们能细数出老人俭朴、仁爱、真诚、谦逊、坚韧以及宽厚的胸怀、坚韧的勇气等特点,这些特点就是牢固的家庭黏合剂,使家庭稳固而安详,没有任何张惶与不安。他们一生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琴瑟和鸣,一路从容笃定,风轻云淡,晚年他们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他们育有九个儿女,困难时期有两位夭折。他们千辛万苦哺育成四儿三女,有那么多关爱值得怀念,有那么多优点值得继承,更有那么生活细节值得牢记。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儿孙都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组成一个稳固而幸福的家庭。
三、这是一次爱心召集
本书序言说:“家像一棵蒜,父母是支柱,子女是蒜瓣。父母不在,蒜的支柱没有了,蒜瓣就离了心。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父母在,家就在,回到父母身边就是一家人,父母是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父母不在,这一切也就不复存在。”
不少人处理不好家庭矛盾,兄弟姐妹视如寇仇,水火不容,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感情尚存的一般家庭也会在“支柱”消失后,儿女特别是孙辈会渐渐疏远。赵氏儿女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他们要树立起永远不倒的“精神支柱”。牢记老人的反复嘱咐,儿孙们要“兄友弟恭、姐妹情深,要常来常往、守望相助”。“有什么喜事或者困难,尽可能在赵氏家族微信群中发一条消息,让大家知道,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 苦”。他们的补救之举就是共同撰写一部著作,进行一次爱心召集。“大儿”说:通过此举,“希望能唤起子孙后代的共鸣,帮助整天忙碌的兄弟姐妹,挖掘一份单纯与美好。父母对子孙后代几十年如一日的养育和疼爱,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铭记。”他提议大家时不时聚一聚,谈一谈,即便在一起吃顿家常便饭,或者围坐闲聊,都会让幸福驻足,亲情常驻。在一起可以怀想老人温暖的微笑和谆谆的教导,让老人的生活智慧照亮子孙的人生旅途。守护好这盏爱的灯火,既是老人的生前愿望,也是家人们的共同追求。赵氏儿女共同撰写的序言中说:“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另一个是“成就感。”这两者都会让天堂里的老人感到欣慰。
四、这是一场理性升华
这个家庭,完美体现了儒家的要求,“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但也含咀新时期的先进理念,摒弃儒家的陈腐教唆。《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讲虞舜以孝心感动上天。其父瞽叟及异母弟象和继母多次想害死舜,让他爬上谷仓修补仓顶,却在下面纵火,舜像空中飞人,手持两个斗笠逃脱;又让舜掘井,等他下去后,瞽叟与象却开始填井,舜又掘地道得以逃生。即使这样,舜依然以至孝之心对待瞽叟和继母,以关爱之心对待象。这种荒唐的对滥忠愚孝的说教连孔子都不同意,他在《论语∙宪问》中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是维护男权社会的大肆宣传对中国人危害不浅。
这个家庭虽然笃信“儿孙孝顺门庭大,祖德贤良日月长”。但并不认同那种不问对错的单向盲从,“长孙”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奶奶的话:“家是讲情的地方,用坏情绪去讲道理,永远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她反复叮咛:“你们要做平等的夫妻,相互尊重;要做宽容的夫妻,百年共枕;要做欣赏的夫妻,相处愉悦。”家庭所有成员都认同老人教诲,与伴侣和衷共济,使家庭和睦幸福。“长孙”写道:“每当遇到家庭矛盾的时候,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奶奶的声音,我反复默念奶奶 讲的‘度量要大,胸襟要宽,声音要小,柔声细语,将笑容带回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让我慢慢消除脑海中翻腾的怒火,选择包容与体谅,化干戈为玉帛。”
“二儿媳”在《婆婆与我亲如母女》一文中说:“婆婆说,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争气才能强大,少些遗憾。随和才能谦逊,慈悲为怀。一个傲慢的人,往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别人评价过低。要从中汲取教训,以谦逊之态,领岁月教诲;以慈悲之心,敬来日方长。”你能想到这是一位含辛茹苦,养育五个孩子的农村妇女能讲出来的话吗?
儿孙们爱戴老人,是在怀念和继承他们身上的诸多美德。但更重视对正确价值观的吸收,因其“影响着子孙后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讲,决定着子孙后代能走多远、行多稳、飞多高。”
五、这是一次才华展示
这本书的领军人“三儿”赵才永受过高等教育,又在高校任领导职务。他对此书贡献最大,撰文最多,质量也最高。如《揖花村赵氏文化的传承人》写父亲对姓氏文化的贡献,厚重而绵密。《父母的齐家之道》,分为“读书起家”、“孝悌和家”、“勤俭持家”、“忠厚传家”几部分,简直就是家风教育的教科书。《父亲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写父亲“犁田耙地”、“播种插秧”、“除草施肥”、“灌溉排水”和“颗粒归仓”。在他的笔下,万亩洋田上地气升腾,虫啾鸟舞,人勤春来早,父亲以饱满的热情抢抓农时,播下田野的新希望,奏响春耕的主旋律。他熟练地撒下种子,或者把生机勃勃的秧苗插入水田,将大地“染”绿,让春天的气息在广袤田野间。简直是“一步春风一步诗”,成为一幅幅朴素的农耕风俗画。《父亲用罾捕鱼》写父亲“海边 推罾”、“沿岸扳罾”、“河里赶罾”,则又是生动有趣的连环渔猎图。这些细节包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情怀念,细致而优美。文章包含着对旧时光的深情眷恋,如同亲眼看着一列绿皮火车慢慢驶离,虽然抛带走了缓慢、拥挤和脏乱,也裹携走许多美好的温暖。
如果不是这次召集,或许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写作才华。如“二儿媳”的《婆婆与我亲如母女》一文,情感浓烈,感情真挚,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好文章。她说:“婆婆和公公犹如苍鹰张开一双宽大的翅膀紧紧守护着我们这个家,我和孩子就像小鸟依偎在他们的羽翼之下,他们给了我们以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和高山般坚实的依靠。”开阔的想像力和文字精准的表现力,可与许多文学家比美。“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生活就像骑单车,只有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平衡。成长不是年岁的增长,而是把哭声调成静音模式那一天开始的。”文学发乎情止乎理,只有文学家才能这样说出充满哲理而又精彩、精辟的话,只有文学概括才能让理性插上翅膀飞翔。进行这样的表达,得有些天分。三个女儿在“食”字上做文章,大妹写的是母亲做饼过新年,小妹写的是母亲烹饪的特色美食,大姐写母亲烹调的过年硬菜。她们从母亲厨艺的几个侧面缅怀母亲。都写得妙笔生花。“二媳妇”的才华明显影响到她的一双孪生女儿,她们共同撰写的《孪生妹妹回忆爷爷奶奶》一文,用“艰辛与幸福”、“悲痛与坚强”、“忧愁与豁达”、“回忆与思念”几部分来怀念祖辈,既有文采,又富理性。当然,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如“孪生妹妹”应为“孪生姐妹”,才能准确说明是两个人。本书的其余作者在文章都不同程度地才华展示,相信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会在工作学习中增强信心。
六、这是一场爱的教育
这个大家族举行这次活动,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年轻人。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年轻人纷纷在文章中表达出感悟和感激。
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许多家庭为婆媳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爱,时常闹得不可开交。而这个家,却把婆媳关系处理的密同水乳。“二儿媳”说:“婆婆把我当成亲生闺女,我的感觉是,对我比姑姑还要好。我知道婆婆的不容易,对她也当亲妈一样孝顺。我与婆婆又如母女般生活在一起,相互支持、互相依赖,难舍难分。”这么说绝不是两个大度之人的相互忍让,她们的感悟经过苦难的淬炼,“二儿”不幸遇难,对女儿来说是幼年丧父。对媳妇来说是中年丧夫,对老人来说是老年丧子。一家人相濡以沫,“二媳妇”说:“我深深感受到,只要付出真心,婆媳之间也会有像母女般的真情。婆婆虽是普通的 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堂,可是这并不妨碍她拥有一颗慈爱的金子般的心。”这位“媳妇”来自深厚情感的深刻感悟,形成处理婆媳关系的至理名言,让我忍不住大段引用:“我要向赵家的儿孙媳妇们说句心里话:婆婆健在的时候,无论是能帮忙带孩子、做家务,还是生活不能自理,都要善待她,善待自己的明天。为人母,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婆婆有不合潮流的习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毛病,要心平气和善意地提出,帮助她逐步改正。绝对不能触碰婆婆尊严和体面的底线, 千万不要嫌弃婆婆不讲卫生、没有文化,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婆婆的不是之处,称赞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贬低的话请三思而行。你对婆婆的态度,便是将来儿媳对你的态度。因果报应总有一天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一定要及时醒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方能得到善果。最美的教育在根基,在于家庭,孩子需要疼爱和陪伴,婆婆更需要关心和照顾。家有贤媳,情暖三冬。家有老人,就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媳,都要倍加珍惜今生缘。”
说得多好啊。媳妇会变成婆婆,她的言行会在子孙中潜移默化、激荡砥砺,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 上一篇:上一篇:阿良|问荷轩的情趣
- 下一篇:下一篇:曹宇翔 | 扎西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