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居 | 俺村有个“戏剧班”(一)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马德居 | 俺村有个“戏剧班”(一)

来源:本站    作者:马德居    时间:2024-04-06      分享到:


联云:

夜幕降临,鼓锣阵阵琴弦起;

冬至寒风,“高腔”声声传韵音。【注】

动笔伊始,还没有说个“子丑寅卯”,却将一幅对联呈奉于诸君面前。何也!盖因上面的这副联语,是对我村农院戏曲文化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是我从内心发出的一种由衷赞美也。

我退休后,春秋季总是回到故乡住上一段时间。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睸、草青苗绿、一派生机。可以说,农村的春天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空气新鲜,气候宜人。在这个季节回故乡,先不说亲情乡情故土情,仅仅是这呼吸呼吸这沁入肺腑的清馨空气,也是令人陶醉的。到了秋季,金粮满坡,果实满院,农村人的脸上,一天到晚闪耀着笑颜。秋风秋水秋天朗,果满树、粮满仓。这情这景这排场,村里人都是喜多多、乐满怀的。

我今年冬季住在农村里,每到星期一、星期四的晚上七点半至十点,锣鼓声、琴弦声和着山东梆子的唱腔便准时从邻居吕守臣的农院传来。站在院子里仔细听一听,鼓锣合点、弦音扣板、声腔压韵、有板有眼。我隔院听戏,亦能听出来经常唱的戏曲有:《朝阳沟》、《打金枝》、《三哭殿》、《铡美案》、《三上轿》等曲目选段!我出于对戏曲的热爱,曾就“唱戏”问题询问过农院戏曲的组织人吕守臣先生。守臣先生说,这项活动已经进行了将近三年了。这三年,每个星期活动两次,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疫情防控紧张时,戏曲爱好者居家不能到场,他与夫人孔玉环照样进行不误。一个拉弦,一个演唱;一唱一和,自娱自乐。来集合唱戏的有本村的戏曲爱好者,也有外村的“戏迷”。还有的夫妻俩个在晚上从十几里地赶来。我了解到,经常参加活动的本村人员有吕守臣(板胡)、孔玉环(演唱)夫妇;马德军(头把弦);孙秀敏(演唱);张荣香(演唱);赵爱秋(演唱);

此外,周围村里也有不少戏曲爱好者参加!其中有:嘉祥县老僧堂镇的周生标、汤桂香夫妇;嘉祥县老僧堂镇汪官屯村翟秀环;嘉祥县老僧堂镇秦庄村李振营(二胡)、李留启(打鼓)、秦化允(板胡)、祝香云(演唱)、程海莲(演唱);嘉祥县老僧堂镇北蒋村李元清;郓城县黄泥岗镇刘行村朱翠花;郓城县黄泥岗镇孙垓村闫迎元;嘉祥县老僧堂镇打虎张庄村张志文(打鼓);嘉祥县老僧堂镇魏庄社区靳东灵、杨翠莲、贾秋凤、宁翠兰等都是很有水平的演员。这么多的演奏、演唱人员齐聚在一个农村小院里,锣鼓喧天、琴弦声传、戏音播远、喜笑颜开。不客气的说,我村里这个自发组成的“戏班”,不仅初具规模,还真的象回事哩!拉头把弦的马德军,是我亲弟弟。弟弟拉板胡的水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早在一九七四年,嘉祥县山东梆子剧团看他弦子拉的好,拟吸收他去剧团工作。只是因为当时计划经济时期,有户口限制,未能如愿。演唱演员孔玉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就对戏曲着了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戏曲的热情有增无减。孔玉环女士是个多面手,有时候唱花旦,有时候唱青衣,有时候唱老生。如果是高兴了,还能喊上几嗓子“红脸”、吼上几嗓子“黑头”!不用扮相,唱的自然、严谨、贴音、在板。我村的另一位演唱演员孙秀敏女士,我没有与她见过面,但有微信。有一次她参加了演出,让别人用手机录了像发到群里。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唱腔圆润,形象逼真、动作优美。看了录像,听了录音,竟然分不清是业余爱好还是专业演出了。今年冬天我在家里住,疫情原因无法串门了。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在吕守臣先生的小院里如果再举行演唱会,我这个老戏迷,是一定要去参加的,说不定来了兴致,也要吼上一嗓子哩!

随着剪不断的戏曲之情,我的思绪渐渐地伸向五十多年前我上初中一年级时的一次演唱会。一九六五年底,我在郓城八中上初中一年级。为迎接新年到来,各班都要排节目。我们八级二班让我参加演一出“活报剧”,内容是表演美国鬼子在越南军民的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垂头丧气、怨声载道、穷途末路。那个时候我年龄小,只知道鬼子坏。但在心灵上,已经对丑恶播下了仇恨的种子。我参军前,堂弟马德甫在村里组织了一个“小戏班”,组成人员中就有现在仍活跃在戏曲娱乐圈里的吕守臣、孔玉环夫妻俩人。记得当时?我村这个戏班演出了一本“山东柳琴戏”,名字叫做《匪特落网记》。说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妄想窜犯大陆,派特务郭天九潜伏大陆,发展势力,策应国军,进行破坏活动。我沿海军民高度警惕,识破敌人阴谋,一举消灭来犯之敌。饰演“郭天九”的是我村村民周效明,他尽管没有文化,经勤学苦练,最后把“郭天九”这个人物刻化的入木三分,演的活灵活现。群众自发的娱乐活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提起来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那可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组织了一次两次了。早在解放初期,老一辈人为了庆祝解放,宣传男女平等,提倡妇女放脚,号召男人剪辫子,村里一些人组织了高翘队。主要成员有:孔庆祥、周传芹、周庆举、周传言、马连香等人。一时声名乡里,配合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励作用。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乡土文化,是哺育我们成长的力量源泉。农家乐、乐农家!农民乐、乐农民!农村乐、乐农村!党的二十大擘画出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前景,其中就包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我有理由相信,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戏曲文化,是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一枝永远盛开的花。戏曲,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农民的物资生活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闲暇之余聚在一起唱一唱、乐一乐,彰显太平盛世、昭示国泰民安,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注】高腔,即山东梆子!山东梆子又称豫剧高腔。

 

——2023.01.09写于故乡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