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振江 | 汗水挥洒白马河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尚振江 | 汗水挥洒白马河

来源:本站    作者:尚振江    时间:2024-04-12      分享到:


当前,鱼台县委号召发扬稻改精神,不由想起了76年的冬天,我参加挖白马河的经历……

挖白马河时,没有大型挖河机械,全凭手中的铁锨,运士也是俩人一杠用泥兜子抬(一兜约二,三百斤)。那时队里除老弱病残和正在上学的学生,所有青壮劳力和年轻姑娘们都上了白马河工地。我当时下乡在甄庄村小学当民办教师。记得当时学校要放寒假了,张兆礼校长通知我们上白马河帮工,参加为期三天的义务劳动。

 一、上了白马河工地

这天一大早,我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携带棉衣被褥,顶风冒雪,脚踏坚硬的冻土路赶到了白马河工地,现在的鱼城湾里地方。只见标语张贴的到处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着拼命干,死了做贡献”、“大干三十天,回家好过年”、“比学赶帮超,争取优质工程完”。各个生产大队历次挖河的荣誉奖旗,民兵连,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铁姑娘队,生产流动红旗等插满了工地现场,这些让人看了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挖河先得从河中间筑坝拦水,打垄沟下水泥管挖井坑,把河里水用泵抽完。清挖淤泥流沙到硬士层,河底得挖深四五米,在深层得挖几层台阶,接力似的把泥士倒腾上来。当时生活条件差,人们冷的在泥水里受不了,只好喝几口价廉的老白干坚持,都想积极多干。因此有很多现在健在的老年人,得了骨关节炎病,大部分都是在当年上河工时留下的。

我记得我们生产大队摊工段二十米,这就是说从河中间往下挖四五米深,还要再挖二十米长,然后向河两岸平推挖二十米。从河底到河堤高也大约二十米,挖土运士这工程量有多大,其运土的难度可想而知。大家一锨锨撇、挖,一兜兜抬上大堤。别说是抬着这么重的东西上提,就是徒手上堤一般人也都费劲。人们的肩都压肿了,甚至   还有累瘦病倒的。

在这种环境下,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几十天时间,没有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责任心是干不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这种拼命精神,没有现在说的“稻改精神”,我们鱼台要想摆脱贫穷是根本办不到的。

 二、亲身体会了一把

我们到了工地,没歇停就投身于热火朝天的劳动之中,我被安排抬泥兜的活,这个活在河工中比起在河底挖泥来说,还算比较轻巧。当时生产队长王传忠大叔说,“小尚回队来干活我们欢迎,可平时在学校教学,没大出过力,干活照顾一下,装泥士时给少装点。”抬泥兜的小伙也让我一把,但我谢绝了大家好意。我说:“大家在河工几十天啦,够辛苦劳累的了,我来就是向大家学习、劳动锻炼的。再说也是一样拿队里的工分,我和大家一样干,谢谢乡亲们的照顾。”于是,我让装士乡亲给装满,把泥兜绳放正中间,杠上肩抬起来。但由于初次干,不得要领,弯腰没起来身,起身杠上肩,沉重泥士压的身子左右摇晃,两个手托着杠子,爬坡上路,差一点歪倒压趴地下。旁边乡亲劝我,别干啦歇着吧!我说“哪行呢,我就是来劳的。”大家也说,慢慢干就会啦。在乡亲们帮助指导下,我慢慢起身抬兜上肩,压步走稳,我俩前拉后推一步步从河底向堤上走去,就这样我们俩走了几个来回,逐渐熟悉起来,身子不摇晃啦,走起路来稳了,手也甩开啦,也不喘粗气啦!到后来我和大家一样,轻松自如,健步如飞,甚至还和周围的姑娘小伙比赛呢。工地上,大家情绪高涨,欢快地度过了一天。到了晚上收工回来,队长王传忠大叔,还当着大家的面夸我,说我没大出过力,干过重活,全天和大家一样干活,坚特下来好样的。我听了队长的赞扬,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我坚定了信念,没有在困难面前累趴下、当逃兵。

其实,不累是瞎话,奔跑劳累的我,躺在临时搭在伙房灶台边,把用盛装煤块的草包铺在地上,往上一躺,浑身象散架一样。肩膀上被木杠压的红肿,痛的不敢触碰。但是我想到白天的情景,乡亲们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单衣、薄裤,甚至光背,站在冰冷的泥水中撇土、挖泥;运土的姑娘、小伙迎着寒风,淌着汗水,爬坡攀登;到了晚上又睡在这荒凉的田野,用茅草塑料布支棍撑起地窝草房,睡在麦草铺就的地铺上,真是令人感动啊!想着想着,劳累了一天的我,和工地上乡亲们一样,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大家被队长叫醒,草草洗涮了一下,吃过早饭,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挖工中去。

就这样我在白马河工地上,和乡亲们并肩劳动,坚持了三天三夜,经历了艰苦的劳动锻炼,完成了规定的帮工任务,胜利返回了学校。 

四十一年过去啦,岁月流逝,很多事情如流水般已成过去,但那段挖白马河的亲身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