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焦克志 | 两城庙会

来源:本站    作者:焦克志    时间:2024-04-13      分享到: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是两城人赶庙会的日子。传说这一天的庙会,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从前,在村子的东北角,建有规模宏大的火神庙。每年春天,天干物燥,正是极易发生火灾的时候。人们为了祈求火神的庇护,保佑百姓平安,于是商定:在每年的二月十九日,举行隆重的祭祀火神的活动。后来,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庙会,也就是现在的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贸会。两城的农贸会,以老街为中心,不断向东、向南扩展,几乎覆盖了镇驻地的大街小巷。吸引了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每年都会到这里聚集。

一年一度的农贸会,自由而随性。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来,只要不违法,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到会上做交易。摆摊设点,没有人强制和命令,没有必须遵守的条条框框,没有划片分类的商贸规定。售卖东西的人,只要根据到会的先后顺序,把农产品或生活用品接续摆放就可以了。因此,两城的农贸会,绝不给人僵化刻板的印象。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像一个大花园里盛开着的花,自由、热烈、奔放,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美。所有的东西,也没有固定的价格。

卖家可以任意要,买家也可以随意给。成功与否,全凭着你情我愿的市场规则。如果你想购买某种产品,最好先不要着急下手。多走走看看,货比三家,或许用不了多久,你就会遇到更称心如意、更物美价廉的同类商品了。

会上买卖的东西,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农副产品、座椅板凳、服装鞋帽、零食小吃、花卉盆景、果树苗木、图书文具、古玩饰品,小玩具,小宠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大到几千几万的电动车,小到几分几厘的绣花针。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卖不到的产品。中间还夹杂着算命的、看相的、拔牙的、点痣的,杂耍的、套圈的,这说明:有市场,就有需求。还有那些年轻人喜欢玩的蹦蹦床,小孩子玩的大滑梯,充满气的大城堡,捉迷藏的游戏房,把孩子们乐得大呼小叫,让家长们看得流连往返。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人们或走或停,东张西望,目不暇接。有喊“清仓甩卖”的;有喊“工厂倒闭”的;有喊专卖“两元”、“三元”、“五元”商品的;有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有喊“原来百元一件的商品,现在一律卖十元”的!“十元钱一件,买啥都十元!十元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这么言辞恳切的叫卖声,吸引了一圈一圈的人在摊子前围观。人们拿着商品,比较着,评论者。现在,大家抗忽悠的能力普遍提升了。如果不是物超所值,任你怎么吹嘘,人们依然是不会上当受骗的!

到了中午的时候,赶会的人,你来我往,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们走着路,说着话。到处熙熙攘攘,笑语喧哗。大人带着小孩,男的扯着女的,都趁着今天的日子赶热闹。农民歇了工,小孩停了学。买不买东西没关系,目的就是到会上转一转。谁不想到有人的地方亮个相?谁不想去热闹的地方刷刷自己的存在感?迎面遇见了亲朋好友,一定拉着拽着,请到家里去吃饭。

庙会,本来就是一个凝聚感情的日子。有些出家在外的女儿,早就想好了,凑着赶会的机会回娘家!娘家的人,提前几天就打了电话:王惠,李霞,张玲玲,别忘了二月十九来赶会,爸爸妈妈等你们!别忘了把孩子带来,姥姥、姥爷想他们了!或许,小孩子早就着了急,早就开始了掰着手指算日子。他们在自家的大门口拍着手唱着:扯锯,拉锯,姥姥门前赶大会。人家的闺女都来了,咱家的闺女还没来?说着说着来到了。骑着马,坐着轿,欢欢喜喜多热闹!

赶会,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好日子。本来,过了年外出打工没几天,现在又借着赶会的理由回了家。男人高兴,女人也高兴。骑了摩托车或着开了电瓶车,载了女人来。在街道上,在人群里,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地不得了。青年男女,满脸都写满了喜悦。赶会的路,可以不知疲倦地走。一边走,一边还相互深情地注视着。买几朵花,买几串北京风味的糖葫芦,买一些好看的小饰品。总之,只要女人喜欢的,钱就花得大方。舍得花钱,女人那种幸福的感觉才会从心里面咕咕地冒出来。有的男人搂着女人的肩,自由自在的在大街上走着,好像正在共赴一场心灵之约的盛会。

这世界本来就属于年轻人的,农贸会也是他们的天下!  二月十九日,很少有个好天气。“有好日子无好天”,这是人们千百年来总结的规律。赶庙会的时候,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要么就是响晴响晴的天,明晃晃太阳把人们照的睁不开眼!年轻人都脱了外套,穿上了短袖。要么就是气温骤降,天气阴冷,把赶会的人冻得一直打哆嗦,冬天的羽绒服又穿在了身上!乍暖还寒的时节,气温本来不正常,再加上又是祭祀火神的日子,要不从天气上弄点事儿,哪能显出火神爷的威力?年年都是这样,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不管天气怎样变化,人们照样兴致高昂地走在大街上!赶会的热情丝毫不会因此而减少。不就是多戴一顶太阳帽,多撑起一把油纸伞,或者多穿一件厚衣服么,还有比赶会更重要的事情吗?

每年的庙会,最高兴的还有孩子们。年龄小的,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能登高而望远。年龄大的,扯着妈妈的手,能最大限度地享受着亲情。看到好玩的,就玩上一会儿。看到好吃的,就买上一堆儿。看上相中的衣服,就让爸爸妈妈掏钱。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多了,家长对孩子们的要求都是尽力满足。农贸会,或许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傍晚回家的时候,人们都满载着自己的收获。或许之前没打算买东西,或许当初就是想到会上逛一逛。但是,最终还是买了很多,买的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杈把扫帚、板凳马扎、衣服鞋帽、板栗花生,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小玩具,小金鱼,小狗,小猫,小兔子,还有小猪仔,小羊羔,还有牛犊子。总之,只要是和农村过日子相关的,不由自主地都买了。还有各种各样的绿植、花卉,去年买了没养活,今年还是照样买。转了大半天,空着手回家,不买点东西,好像对不住自己。会上的那些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别说小孩子经不起诱惑,大人也很难抵挡住。

可能过了好多天,大人和小孩依然沉浸在赶庙会的记忆里:您看看,这件家什儿,多漂亮,多好用,是我今年赶会的时候买的!  二月十九日,本来一天的会,现在,还会持续到第二天。老街里的那些街巷,第二天还有人不舍得走。有时,不知不觉就占用了两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