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桥 | 漫话千年古刹法云寺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陶成桥 | 漫话千年古刹法云寺

来源:本站    作者:陶成桥    时间:2024-04-17      分享到:


座落在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的青山、西焦城群山环抱中的法云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它的存在是历史长河中无数个偶然中的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产物。在农耕文明中,有土地、有水源、有温暖气候、有山峦之险能保生产、保安全的地方就是上佳的立国之地,进可生产经营,退可居险固守安全。

据旧县志记载:“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现青山东,有东、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遗址。嘉祥自古地势南高北低,焦城古国北面地势低洼,是八百里泽国,东面、南面都有大山,先人们从西面一马平川、千里沃土河南、巨野方向迁徙而来,遇到了青山这块风水宝地,就必然会产生这块落脚谋生的焦王封地。就会有了人间烟火,在一代代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下,人类文明就会一步步向前推进。

而满足了柴米油盐物质生活需求后、必然会进一步追求琴棋书画的精神生活。江湖上是争的是家长里短,庙堂上是论的是家国天下。而无休止的贪、痴、嗔,利害得失的权衡,又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衡,为了抚慰躁动的灵魂和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宗教就会应运而生。并会随着时代的大潮起起伏伏,潮起潮落。其发生、发展、兴盛、衰亡的历史脉搏清晰可见。

法云寺又名发云寺,始建于中国封建社会南朝梁代(502-557年)末年,因相传每逢干旱之年,百姓来此求神祈雨,连续十日八日,便会有片片白云飄出,如丝如绸,姗姗而来,不日便会普降甘露,甚至阴雨连绵,连月不开,故而起名发云寺。它是鲁西南地区声名远扬的一处重要佛教寺院,是弘扬佛法的圣地,故又称法云寺,即佛法生云之意。

法云寺居青山之阳,焦山之阴,依山而建,群山拱环,别是乾坤,为青山南麓最幽绝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法云寺历经沧桑,几经兴衰,数经修复,一直香火不断,影响颇广。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发云寺正殿碑称:“夫邑以南有寺曰发云寺,繇梁秀洎今阅千祀馀矣,其间墉址壮伟像塑古异,无容缓颊谭已试掇其胜……”。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天下神,数发云”的传说闻名遐迩。

清朝康熙十一年(1671年)重修发云寺,更加开拓道场,过去的法云寺分前殿、东西配殿和正殿。其中大雄宝殿最宏伟。红墙绿瓦,十分壮观。大殿正面莲花宝座上中为佛祖释迦摩尼,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高均3米。前殿塑有四大金刚,四大金刚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横眉瞪眼,样子很有趣。南殿有玛祖师像一尊,高3米,寺内还有普贤、文殊、观音三大士。另外还有武士、老者、童子和仙女等十数尊。东西两壁坛台上有十八罗汉塑像,高2米,形态各异,神采奕奕,色彩斑斓,技艺精绝。据研究长清灵岩宋塑专家张鹤云教授介绍,法云寺罗汉有宋代塑像的风格,与长清灵岩寺塑像很接近,衣饰逼真,卷褶自如,形象写实。表情活波,很有生活气息。根据耳朵较长,和坛座较高的特点。可能比灵岩寺塑像还要早。具有极高的艺术文物价值。

旧时法云寺香火极盛,福泽四方,东至邹、腾,西至曹、郓,南至丰、沛,北至梁、汶。香客居士、善男信女,进香乞灵者络绎不绝。尤其春夏之交扶老携幼、前呼后拥,相率朝拜者不绝于途,寺院上下内外香火缭绕,“阿弥陀佛”声不绝于耳。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朝换代的风云激荡中、法云寺风雨飘摇,香火日渐衰落,建国后1964年山东省文化局又对正殿拨专款进行了一次修缮,其后在十年文革“破四旧”运动中,法云寺被彻底拆毁。人们用其砖木在乡里盖起了一座礼堂,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发云寺正殿和清康熙十一年(1671年)重修发云寺碑记各一块被用于当时的农田水利建设,至今下落不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物质条件的富足、政治环境的宽松,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民族复兴,盛世再现。千年法云寺也终于迎来她佛光朗照、法云披彩的良机善遇。其间历经了民间发起、官方介入、佛教界大力扶植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得益于重修法云寺的大功臣李中英老居士,她原是嘉祥县人民医院财务会计,1991年9月退休。退休后有缘接触了佛法且深入学习,极其虔诚,继承了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发扬了"人间佛教"的慈悲精神。由于当时嘉祥县及济宁周边佛教场所较为缺乏,老人大悲心起,愿力恒发,为给当地信众恢复一个清净如法的道场,2002年李中英老居士以74岁高龄,不顾年迈,从民间层次上首倡恢复寺院。她几乎走遍了全县各个镇街,拜访了众多佛教界人士,多次邀请市佛协领导来嘉祥考察千年古刹——法云寺遗址。老人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并发动广大信众,募集数十万启动资金,顺利实施修复工程。施工期间,她不顾自己年老体迈,数月未进家门,坚守工地,喝山泉、啃干粮吃咸菜、住帐篷。经历了炎夏酷暑、蚊咬虫叮,经历了严寒冰冻,更经历了缺钱少物的多方困扰,以常人少有的毅力,用半年多的时间在一片废墟上完成了寺院主体工程建筑。使这座已经消失40多年古寺神奇般的重现人间。

第二阶段得益于2003年县政协原主席张恒坤为首的各级领导,从官方层面上开始介入,其因是梁山准备兴建一座大型寺院,定做了28尊缅甸玉佛像。而梁山水浒一百单八将绿林豪杰美学与佛教倡导的文化冲突。况且梁山县于1949年9月建县,是由原寿张、东 平、东阿、汶上和郓北等县的边沿地带组成。梁山县历史短暂,山上只有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忠义堂,从未有佛教寺庙遗址,国家规定此类建筑可以再原址上恢复重修,但不允许新建。故梁山建庙计划未获上级批准。张恒坤同志在偶然机遇中得知此信息后,抓住这天赐良机,在关键节点上立刻带人前往联系,并从官方层面上首议上报重建法云寺手续,把玉佛像请入嘉祥,2004年元月,山东省政府获准嘉祥重修法云寺,并将十分珍贵的28尊巨大缅甸玉佛像请到了嘉祥,让废墟之上祥光再现,名刹再立。

在工程建设中,县领导多次过问法云寺的建设情况,县民族宗教局跑审批,搞规划,定设计方案,协调资金,排忧解难,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寺院所在地西焦城村提供了一切可以提供的方便,一些企业无偿修路,打井,包建建筑物。许多善男信女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第三阶段是在民间发起、官方介入搭建了法云寺硬件建设的平台基础上,佛教界高僧开始介入了软硬件的大力扶持。嘉祥县恭请了原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哲长老主持了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典礼,一时间国内外高僧云集。目前主持嘉祥法云寺的是济宁佛教协会会长、嘉祥佛教协会会长上明下哲长老的得意弟子与传承者妙谛法师。妙谛法师深得佛心,精研佛法,功德卓著,形象端庄,更加开拓道场,弘扬佛教大乘风范,祈祷伟大的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今的法云寺香火鼎盛,规模宏大,法事连连,常常是各界著名人士,海内外僧界高僧云集,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前来烧香拜佛及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尤其每年的正月初一更是热闹非凡,这一天来寺院者数万人,一些海内外华侨、华人佛教徒也纷纷前来朝拜、做佛事。

现在法云寺在前有李中英老居士,后有济宁佛教协会会长、嘉祥佛教协会会长妙谛法师操持下,已发展成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有殿、堂、楼、阁、亭、塔、16处的大型佛教圣地。

寺院门前有两座高大的石牌坊,其一为青岛湛山寺住持明哲法师及众僧敬贺法云寺开光而立,正面坊额题“佛光普照”,两柱对联“法演真宗清净慧,云集祥瑞百福生”,背面坊额为“千年古刹”。

另一高大石坊,正面坊额题“法云禅寺”,两柱对联为“教化无量众生海,安住一切三味门”;背面为“清净庄严”,两联为“随顺诸佛真实效,增长众生清净心”。

法云寺山门建在一高台之上,拾级而上就是山门,为红墙黄瓦歇山式建筑。此寺依照旧制,没建单独的山门。山门是与天王殿合在一起的。殿门额“法云寺”为明哲法师所题。正面迎门为弥勒佛,用缅玉雕刻而成。天王殿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

位于天王殿左右,东为钟楼,西为鼓楼。

过天王殿进入院内为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为卧佛殿供奉缅玉卧佛像。西配殿为观音殿殿内供奉三尊缅玉菩萨像。靠南墙还有一站立妈祖像。

院北部高大月台上建有大雄宝殿,气势恢宏,十分壮观。大殿内供奉着目前中国最大三尊缅甸玉佛像---释迦摩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称为三圣佛。释迦摩尼像后有缅玉观音菩萨立像。大雄宝殿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贴金缅玉像,金光闪闪。全寺28尊玉佛像皆玉石洁白细腻,构图简洁,技艺娴熟,是玉石雕刻之精品。

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高台上为藏经楼,两层建筑。一楼阔五间供奉千手观音像。二楼阔三间,内藏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

藏经楼之后有多宝塔,为石塔,十三层。塔前静心、观云二亭东西分列。静心亭前为佛学大师、大德高僧明哲长老的灵骨舍利白塔。

从大雄宝殿前向东,观音殿后分别为东跨院、西跨院,楼房数栋,分别为讲堂、念佛堂、斋堂、会议室、办公室、会客室、仓储、居住地。

寺院内自然景观有甘露泉,位于大雄宝殿西北角,殿、石两壁之间,泉口为一圆形石井,涌水流入龙池内,一年四季,泉水不绝。滴水观音凌立于三泉之侧的莲花瓣宝座上,下部有大力士支托底座,滴水观音洒下甘露,滋润芸芸众生。

法云寺是目前中国唯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构建完整的佛教玉佛寺庙。这种全由玉质佛像组成的玉佛寺,在国内迄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无可比拟的礼佛威仪,美学含义和艺术价值。

现在的法云寺可以说是佛光万丈,法延磅礴,名扬四方,盛况空前,在绵绵不绝的千年香火中,续写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