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延法 | 记忆中的胶轮车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于延法 | 记忆中的胶轮车

来源:本站    作者:于延法    时间:2024-05-01      分享到:


胶轮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运输工具,尤其是在挖河、修路、改造农田的工地上,是依靠胶轮车把土方从泥泞不堪的河床上运到大堤上。

胶轮车是一种木制运输工具,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加工成车架,轮子是胶皮轮胎,含有内胎和外胎。需要用打气筒打足气才可以行走省力省劲。

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工程运输车辆,主要靠肩挑人抬,靠胶轮车或地排车拉运货物。装车都是用铁锨,一锨一锨地装到胶轮车上的荆篓(用紫穗槐、白蜡条或柳条编织的盛装粪土及农产品的工具)里,每一锨都有几十斤重。胶轮车上一边放一只荆篓,每只荆篓都装好几百斤泥土。推车前进非常吃力,往往在胶轮车前有一或两人拉车。推车人只要能岔开双腿,驾挎住车把,让胶轮车稳稳当当地前进就行。当年农民为了改天换地,挖河修坝,改造农田,多打粮食,支援祖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有了“东方红”链轨拖拉机,可以耕地,也可以推土,但一个公社也只有一两台这样的工程机械,遇到冬季大干工程,还是主要靠人力。这人力百分之百都是年富力强的农民。他们扎紧了腰带,即使冬季也是光着膀子,肩上搭一块长长的白布毛巾,一是擦汗用,再则当垫肩。冬季大干的民工不计报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农民。

后来,我们陆续有了拖拉机,装载机,挖掘机,还有翻斗运输车,以及各种先进的工程机械。科技的进步,让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享受到了社会主义事业增增日上,人民幸福安康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