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年英|为古老的河流文明立传——读李怀荪《浦阳镇》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潘年英|为古老的河流文明立传——读李怀荪《浦阳镇》

来源:本站    作者:潘年英    时间:2024-05-05      分享到:


怀化本土作家李怀荪先生耗时14年时间创作长篇小说《浦阳镇》,这件事情我最早是在《潇湘晨报》几个青年记者那里得知的。当时我受聘于该报《湖湘地理》的民俗顾问,经常跟他们往返于黔东南和湖湘之间,一次路经怀化,几个记者去采访李怀荪先生,我就在那里第一次听到了李怀荪这个名字。从青年记者同行的口中得知李怀荪先生当时正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就是写作一部厚重的长篇小说《浦阳镇》,年轻的记者们对李老师的所作所为极为钦佩和景仰,言语间充满了溢美之词,可我当时却表现淡然,原因除了我对于年轻人的判断有所顾忌和保留外,也还有我对于李先生过去创作业绩一无所知的成分在里面。

之后不久,我有幸被邀参加过一次关于湖南历史文化名镇洪江的木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终于近距离接触了李怀荪先生。虽然那时我对李先生在地方历史掌故方面的渊博知识有了直接的认知和感受,但我对他正在写作的长篇小说《浦阳镇》依然持观望态度——毕竟小说创作不同于一般的文字写作,更不可与地方历史的通俗演义同日而语。所以那次会后,尽管李先生给我发来了电子版的《浦阳镇》长卷,但我依旧没有热情把这部书稿读完。后来在湘西的一次作家作品研讨会上,有人无意间又谈到了这部作品,而其所持的观点却是否定性的,这就使得我对这部作品几乎不再抱有太多的信心。但在对待文学作品方面,我这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信得过别人的判断,自己没亲自看过书,我很少提自己的看法。而后直到最近,我终于抽空把这部110多万字的长卷认真拜读完了。

书读过,我的判断就出来了。我可以十分负责任地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长篇小说。书读完的那天晚上,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长时间里,我沉浸在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世界里,不能自拔,仿佛也跟着他们走过了一世人生的沉浮和悲欢一样。当时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立即打通作者李怀荪老师的电话,想跟他交流读后感,同时恭贺他写作出了一部可以堪称杰作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湘西”通常是指湘黔桂鄂四省区交界的一片空间范围,在这片空间范围内,武陵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伸展,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靠云贵高原,北接鄂西山地,东南连雪峰山,东北与张家界交界,南部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交界……简而言之,从地理上讲,湘西是一处远离权力中心的山地和边地,其与生俱来的边缘性和切割强烈的山地特征必然跟“神秘”的文化与文明紧相关联,密不可分。而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湘西”又是苗族、毕兹卡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和汉族等民族杂居之地,族群构成复杂,文化形态多样,而在其多种文化样态中,又以巫傩文化最为突出。巫傩是一个神灵世界,也是一个神秘世界,所以在历史上,湘西地方,一直是一处神秘的所在,有“神秘湘西”之说。

李怀荪先生试图以一部《浦阳镇》来揭示广泛存在于湘西民间的各种种神秘文化现象,这委实是个不小的抱负,也委实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业。起码,从知识储备上来说,你得有关于湘西各种“神秘文化”的所谓“地方性知识”,你还得有关于河流生计及文明的另类知识(因为他最终是以一条河流的生计来作为叙事的载体的),最关键的,你还得有关于文学创作的能力储备。

我说了,之前我对李怀荪先生的历史知识素养有了相当的见识,但我对他的文学创作能力依旧无从了解,直到我读完了整部《浦阳镇》之后,我才对他的文学才华钦佩不已,不再怀疑他的写作能力。但我依然不知道他这种超凡的文学才华究竟从何而来。后来我在《浦阳镇》的勒口里,看到关于作者李怀荪的介绍,是这样简单的几行字:“李怀荪,湖南省会同县人,1940年生,早年从事戏剧、文学创作,后投身湘西历史文化研究达二十余年,有著述逾百万字在海内外发表。先后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和中国作家协会。2000年退休后,历时十四年,创作出长篇小说《浦阳镇》。”看了这个简单的介绍,我对于之前自己很多的怀疑、不解和惊讶均可释然了。

毫无疑问,李怀荪老师为写作《浦阳镇》,是做了充分准备了的。曾经,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曾经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去图书馆看报纸,收集各种时代背景的相关信息,同时阅读了一百来部文学作品,为后来《平凡的世界》的写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对比起来,我觉得李怀荪老师为写作《浦阳镇》所做的准备,显然一点也不亚于路遥,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据说作者并非从一开始就打算写作一部叫做《浦阳镇》的长篇小说,相关的报道里介绍说,作者最早的想法是写一部关于湘西神秘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书名都取好了,叫《五溪文化史》——这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作者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和素材,也有相当丰厚的知识积累。但后来作者是怎么改弦易辙去做文学创作的构思的呢?这就是个谜了。可以想见的是,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准备也同样是非常充分的,因而最终触发了他写作长篇的念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所谓文学创作上的准备,以我的理解,一是写作的经验,二是生活的积累。

在《浦阳镇》之前,我没拜读过李怀荪先生的任何文学作品,所以我很难对他的文学写作经验有怎样的判断,但看有关报道,得知李怀荪先生其实是很早就成名了的作家,16岁就发表了文学作品,曾受到周立波、赵树理等文学前辈的激赏。由此可见他的文学创作经验其实是十分丰富的。而从生活的积累来说,一来他本身是怀化会同人,既在大湘西文化的范畴之内,又是沅江的上游,可以说,李怀荪先生从小就是生长并浸泡在湘西神秘文化世界里的,对湘西种种的神秘文化与生活耳濡目染,有着最直接的经历和感受;二来他的生活和工作一直都在湘西底层社会之中,又有多年的民俗学、人类学田野作业经验,以及戏剧、文学创作的实践经验,这就无疑为这本书的写作和完成,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正因为作者有着如此良好的先天条件,以及后来的雄心和抱负,所以书稿最后的完成其实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浦阳镇》这部长篇里,作者对于地方戏剧的描写是如此的内行、贴切和得心应手,而其在小说故事编排的天衣无缝,叙事节奏把控的举重若轻,民间语言运用的驾轻就熟等方面,都显示了无与伦比的超强能力,完全可以媲美任何一位业已功成名就的小说大家。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几行醒目的文字介绍着书的内容: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湘西秘史

小说以雄健而恢弘的笔调,原始地展现了湘西巫傩文化、盘瓠文化、梅山文化和戏曲文化等盘根错节的交合与博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湘西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行船放排、榨油炼油、行傩打醮、送瘟回煞、抛牌过印、求子烧胎、打保福、送亡师;唱戏玩灯、打虎盘蛇、赶尸放蛊…… 但凡湘西的日常生活、生产、祭祀、民俗,应有尽有,对湘西的风俗民情描写,几成绝唱。

一部湘西版的《百年孤独》

小说通过魔幻色彩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让古老的湘西打破旧有的屏障,使外来文明进入这片神秘的土地,通过浦阳镇几个大家族千丝万缕的纠葛,展现了浦阳镇的百年兴衰,又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状态。浦阳镇衰败了,湘西却在历史中前进了。

“白鹿原式”的家族恩怨纠葛

沈从文笔下写的是湘西土著,《浦阳镇》的主角则是外来的商家,这些商家又和当地土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浦阳镇上桐油商人张家和木材商人刘家是两家大户,小说围绕着两家一段不幸的婚姻以及衍生出的人和事,演绎出一个个纷繁复杂的家族恩仇。这些人物,生活在当时湘西社会的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之中,演绎着湘西人的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