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仲伟帅 | 连捷进士仲延仕

来源:本站    作者:仲伟帅    时间:2024-05-15      分享到:


仲延仕,字佐臣,号瀠波,清山东兖州府宁阳县民籍。世居宁阳县城北堽城屯村,今堽城镇堽城屯人。生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正月二十七日,先贤仲子子路七十代裔孙。幼年颖异,以附生列儒籍。癸卯年恩科(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山东乡试中式第三十四名举人,甲辰年(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会试中式第二十三名贡士,殿试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朝考三等第一百二名。钦点即用知县,签分广西。(《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同年齿录》85,页57)、(《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30,页122)

据清光绪《仲氏族谱》记载,仲延仕祖上由济宁城南仲家浅迁居宁阳县,始迁宁阳始祖仲符,系先贤仲子五十三代孙,曾祖贻范,字禹九,例贡生,敕授修职郎,晋赠儒林郎。祖绪颜,字铸亭,钦赐恩贡生,候选州同知。父统贤,字子彦,太学生,敕封承德郎。堂伯统达,字德三,太学生;统逵,字云阶,太学生;统远,又名德溥,字润泉,邑增生。胞弟延儒,字聘之,邑庠生;延伟,字济臣,议叙六品衔;延俽、延倬,俱业儒。子二,肇钦、肇铨。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时值慈禧太后寿辰,特改甲辰正科为甲辰恩科。因受“庚子事变”和“辛丑和谈”对清廷的影响,皇城沦陷、两宫西狩后,京师贡院被毁。但乡、会两试开科仍然是朝廷必须面对的未了之务,是众多士人关心的功名大事。甲辰恩科科考不得不选址在中原大地的开封继续举行。仲延仕同天下举子一样,收拾行装,如期赴考。

此次会试,选择开封,原因是开封地处中原大地,河南贡院也坐落于此,交通极为便利,有利于全国士子往返。另外就是河南贡院占地大,号舍多达一万余间,有能力代替被焚毁的京师贡院承担会试重任。加上河南义和团滋事并不激烈,是京师以外一处合适的试场。更重要的是,庚子事变时,两宫西狩期间逃难河南,河南官员的接驾很是周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认可,很是中意,或许如此,批准了将会试转往开封的奏章。

农历三月九日,甲辰会试的首场在河南贡院开考,考场设正考官一人,乃协办大学士裕德;副考官三人,由吏部尚书张百熙、左都御史陆润庠、户部侍郎戴鸿慈任事。此外还有同考官18人,内监试2人。

三场试毕,甲辰科取录贡生276名,湖南人谭延闿中得会元,仲延仕中式第二十三名贡士。京师殿试按往年殿试的规定:农历四月二十一日为殿试时间,四月二十五日传胪。但由于辛丑之后会试在河南开考,发榜日期又在四月中旬,贡生们在规定日期前难以抵达京师。清政府考虑到实际情况,将癸卯、甲辰两科的殿试延期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殿试于保和殿开考。

关于此次殿试的盛况,本科探花商衍鎏(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在《清末科举考试亲历记》自述中回忆道:“殿试向例为四月二十一日,因改在河南会试,恐士子不能 时赶到北京,遂展期在五月二十一日殿试。殿试之先尚有复试一场,殿试派读卷宫八人,是科为大学士王文韶、鹿传霖,尚书陆润庠、张英麟、葛宝华、陈壁,侍郎李殿林、绵文。……穿常朝服入东华门至中左门,听点名领卷,送场者至此为止。……殿廷所备试桌,式如炕几,高仅尺许,盘膝趺坐于地毡之上以事写作,试士皆所不惯,于是多自携考桌,其制用光面细布蒙薄板,以铁条为活四柱,纳于板背,折叠成片,支起扣于套环,即为一桌,较内廷所备者稍高,以藤筐盛布箱,贮考具及其他应用品。入殿随意择坐,但殿宇森严,先至者多踞前排,后排阴暗不能辨字,后至者多迁于殿前廊下。策题颁下约在辰刻,至中和殿阶下跪接,每人一张,策题用黄纸印刷,领题后还保和殿就座对策。殿上均黄绒地衣,下衬以棕荐篾席,正中设御座,丹陛三级,加以五彩蟠龙地衣,禁止吸烟。乾隆以前,皇帝多御殿考试,道光以后未亲临,派亲王为代。发策四道,即日交卷,不许继烛,策文最短以千字为准,卷为八开,每开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写足约两千字。”

殿试完毕,士子分三甲授予出身,甲辰科一甲进士及第,三名,状元刘春霖,直隶人;榜眼朱汝珍,广东清远人;探花商衍鎏,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二甲进士出身120名,三甲同进士出身150名。仲延仕中得殿试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该榜进士中,还有一位后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的名人,就是沈钧儒,中国民族同盟创始人之一、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甲辰科的进士当中,前面提到的会元谭延闿,后期成为进入武行的名人,官拜湖南督军,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该榜进士在经历了清末礼崩乐坏和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冲击中,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有的飞黄腾达青史留名,有的宦迹低微默默无闻, 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绝响。

关于仲延仕的传记,史料并不多见。除《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同年齿录》有少量履历外,清光绪《仲氏族谱》载:字佐臣,光绪癸卯恩科举人,甲辰连捷进士,签分广西侯补知县。妻孙氏、陈氏。子二:肇钦、肇铨。记载其为“侯补知县”。而在其撰写的《续修仲氏族谱序》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君文龄家传》两文中,其自署身份是:“赐同进士出身、广西即用知县。”所谓“即用知县”,是指新科进士在经过各省知县铨选程序后,被皇帝特恩,无需经过候补程序,直接被任命为知县的官员。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该新科进士曾有幸面见过皇帝,并得到皇帝的高度认可,或者该新科进士为当朝重臣之后,皇帝有意拉拢官僚集团,或者该新科进士在吏部引见的过程中,奏对时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即使获得了“即用知县”的新科进士,也不一定马上就能实授,这需要看是否有空缺。如果某县刚好有空缺,而且该员又符合任职资格,那么吏部就会奉旨实授。如果知县职位未空缺,那么就需要等待。

不知什么原因,仲延仕中得进士后,虽为“钦点即用知县”,然并没有前往广西赴任,是等待补缺,还是其他,不得而知。而此时正值仲家浅大修全国仲氏通谱,他和参加癸卯山东乡试的黄县仲子后裔廪贡生仲跻春(1955年授衔开国少将、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仲曦东之祖父)、庠生仲跻敬、增生仲跻辅(学名春官)、廪生仲伟臣、仲伟名(学名藜乙)、庠生仲崇仁(学名端一)等6人,应邀前往济宁城南四十里的仲家浅参加《仲氏族谱》的纂修工作,并担任副总纂官。此时,他年仅三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春风得意之年,学富才高,堪此大任,迎来了在家族影响中的高光时刻。他在仲氏阖族完成通谱的最后时刻,应仲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统岚之妻尚氏宜人的授权,撰写下《续修仲氏族谱序》。全文如下:

宗主母尚太宜人, 既承先宗主云麓公未竟之志,吁请当道,重修泗水祖庙。复以宗谱失修,亦云麓公有志未逮者。乃通饬阖族,举九十余年未续之谱,一旦踵而成之。猗软休哉!何幸躬逢其盛乎?窃维三代而后,宗法不讲。虽魏晋立九品,中正取士,于门第而流弊滋多。惟列代褒崇至圣后裔,隐有茅土遗意。而先贤嫡裔亦叼世职,颁祭田祀厥先祖,设厅事理其族人,犹存古昔宗法之大义。而而合敬同爱,以为累世亲亲长长之民,设他族举以为法。自能各理其族,以辅治化之隆盛乎。子舆氏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也。”虽亭林顾氏云:“三代而上其民多聚,三代而下其民多散,乌知今不古若欤?”顾族众散处,若无谱以纪之,或有谱而代远年湮,世次阙略,渐至一本所分,直如陌路。合敬同爱之意奚自而施?虽欲各理其族,不几无所适从乎!故谱牒为敬宗收族之要务,而凡圣贤后裔,尤须加意讲求者。方今慈圣临朝,平章敷治。而吾宗主亦补阙拾遗,承先启后,以自理其族,仰辅治化。是举所关,岂徒序昭穆辨世代而已哉?若修谱之次第,随时之损益,与夫采访之艰,任事之勤,则有族中诸公在。兹不缕述,谨书之以弁诸简端,聊志欢忻鼓舞之意云尔。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十一月吉日

赐同进士出身广西即用知县七十代孙延仕谨志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仲延仕在候补待缺的期待岁月中,终于接到了广西柳州某县的补缺,前往赴任,然至柳州,途中病染沉疴,未及到任,竟染病而卒,终年三十有五。据其曾孙、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仲伟民先生闻高堂言讲:“遗体由几匹马车运回宁阳故居,是当时在广州海关任职的兄弟操办此事。因为过于伤心,这位弟弟,也很快忧郁而死。”

先生本应继三善遗风,政事扬名,其才治赋,显耀一时,却如流星一闪即逝,昙花一现则谢。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士林惜之。(仲伟帅)

 作者简介:

仲伟帅,山东微山人。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仲子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四批齐鲁文化之星,济宁市优秀儒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