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陈宗贵 | 《嘉山祥水》(祥水篇)马庄沟

来源:本站    作者:陈宗贵    时间:2024-05-27      分享到:


(一)马庄沟的概况

马庄沟位于嘉祥县城西12.5千米,卧龙山街道境内。长6千米,沟床宽5米。源于卧龙山街道姚庄村西,宽三米多,水位很浅,经常断流,为上游;先西北东南2千米到苏、于、杜庄三庄。然后,转头向南2千米,河宽5米多,过卧龙山街道酒庄村东,为中游;到后马庄村西南角 ,转头向东流去,变窄、变浅,成了潺潺小溪,形如排水沟 ,环绕后马庄0.5千米。然后再向东南0.5千米 ,过三二七国道和新石铁路两个涵洞,再向南1千米,于嘉祥县仲山镇北李楼村北、洙水河北岸入洙水河,为下游。

姚庄,贾庄、王营、王庄、柳庄等村称上游为“西沟”。苏、于、杜三庄称“家西小河”。酒庄村称“家东小河”。因紧靠着后马庄村村西,从后马庄村村南通过,马庄人又称之为“沟”,故得名“马庄沟”。

马庄沟何时开挖的不详。据说:北宋初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任城县到济州府的官道自东向西修通,就过马庄沟,从酒庄村南到卧龙河。曾于马庄沟上修了一座木桥,叫“沟桥”。

1920年,修通了济宁至菏泽段公路,为山东早期修建的公路之一。拆除了马庄沟上的木头“沟桥”。东西用土分头向沟中央堆出路,中间留两米多宽的流水口,流水口上建了一座石头的“沟桥”。1939—1942年,日军侵占时,曾整修兖州至济宁段公路,公路畅通。就从马庄沟桥上通过,向西过卧龙河,到巨野方向。

解放后,新中国在老公路南500多米处修了兖兰公路,后改名“三二七国道”。老公路废除 ,马庄沟上的沟桥后坍塌拆除。沟桥坍塌处与酒庄村南的水沟相连,一路向西通卧龙河。

1988年春天,一春无雨,春旱严重。中游2千多米十几台抽水机,不分昼夜,连抽了十几天。马庄沟两岸农田的旱情虽然解决了,但马庄沟却断流了,河底干裂。中游的苏庄、于庄、杜庄、类庄、酒庄、前、后马和新义村大小八个村庄联合重挖了马庄沟。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挖掘机、推土机等。全靠铁掀挖,人力和牲口拉。每个大队分工到户,责任到人。人们干劲十足。男女老少齐上阵,沟里人山人海,铁掀飞舞,马鸣驴叫,地排车“咯吱咯吱”地来回穿梭。半个月的时间不到,胜利完工,马庄沟深向下挖了三米半,左右拓宽到八米。

马庄沟恢复了流水,多年未干。由于马庄沟全程没有企业,马庄沟里的水一直没被污染。沟里芦苇丛生,密密麻麻;水草葱葱,油绿茂盛;游鱼很多,鲤鱼、鲫鱼、白鲢鱼为主;沟底河蚌肥、蜗牛胖,数量很多。一支烟的功夫就能摸一箩筐。常有人坐在沟边垂钓,更有人在沟里下网捕鱼。在沟边洗衣服的妇女们,一边洗,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拉呱、说笑话。

马庄沟上现共有七座桥,自源头而下以次为:姚庄桥,在姚庄村西,东西走向;杜庄桥,在杜庄西南,东西走向;酒庄南北两座桥,都东西走向。南桥通酒庄的中心大街,北桥到酒庄村北面,再向南拐,一百米后再向西拐到田庄(酒庄大队的第五生产队);后马庄桥 ,南北走向,向南50多米 ,到三二七国道。后马庄桥西新建了一个泵闸,名曰:马庄沟泵闸。干旱水少时挡住沟里的水,不让它流入洙水河,涝天水大时放水过去进入洙水河;三二七国道桥较小,其实就是个涵洞,南北走向,当年挖涵洞时塌倒,马庄一村民死在了里面;新石铁路桥, 高高桥墩,南北走向。

(二)马庄沟的故事

马庄沟“老沟桥”北二十多米沟东,后马庄到苏、于、杜三庄的公路西有一片老墓地,是马家林,坟头几十个。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片墓地是啥时候开始的。一九八八年挖马庄沟时 ,曾在沟底,马家老林地的神路上首,挖出来一口红漆棺材,棺内一男性骨骼,约一米八高。就连后马庄的马家人,也说不清是他们的那一辈爷爷。这里诡异事件经常发生。

相传解放前,酒庄一村民老张,天不亮去赶大山头集卖烧饼。从老官道向东过马庄沟“沟桥”,到马家林附近,突然,来了一群光腚孩子围着,吵闹着买他的烧饼。一人一个,先交钱后给烧饼。奇怪的是买完烧饼,光腚孩突然都不见了。起初,老张并没在意,急匆匆回家又拿了些烧饼,再到马家林附近时,天已经亮了。突然,老张看见马家林的每个坟头上放着一个烧饼。老张甚是奇怪!掏出钱袋子里的钱一看,毛骨悚然,全是火纸。自此,没有人敢夜间独自一人过沟桥,走马家林这边上的路了。

还有一个卖菜的人,路过马庄沟“沟桥”时不慎秤砣掉入沟桥南面的水中。他慌忙卷裤腿下沟去摸,摸遍了秤砣落水处周围水底的所有淤泥,就是没有。卖菜人焦急万分 !没了秤砣咋买菜啊!突然,他看见自己的秤砣在沟桥北面漂浮着。卖菜人开始也没多想,慌忙下沟捞起秤砣赶路而去。冷静之后思之,不对啊!秤砣是不能在水里飘浮的啊!莫非是遇邪了?越想越后怕,头发梢子发直。后来,在酒庄正东和酒庄村北面各修了一座桥,便没人再从沟桥过了。沟桥变的非常萧条,无人维护,再后来涨大水,沟桥就被大水冲垮了,坍塌了。

酒庄村南边的桥往东,过马庄沟约五十米,马家林东北约百余米,是我们这一带“鬼推磨”传说的发源地。所谓“鬼推磨”,就是走夜路的人看着是一条明晃晃的路,一直向前走向前走,感觉是在前行。其实是围绕着坟头转圈圈。走啊转啊!直到累了,坐下来休息休息,抽支烟,火光一亮,豁然开朗,竟然坐在坟头上。坟头的周围被自己踩的明晃晃的,一个圆圈。胆量小的人便会吓的六神出窍,魂不附体,一路狂奔狂叫。回家后便卧床不起,久病不愈,一命归西的屡见不鲜。胆大的便照着坟头猛踩它几脚,狠狠地骂它几声,“呸呸”连吐几口唾沫,起身走人,倒也相安无事。

相传,酒庄有一个生意人。这人胆大心细,经常推“红车”,也叫“独木轱轮车”,去大山头赶集卖东西。一天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冬天的后半夜,寒风刺骨 ,万籁俱寂。四五点左右的光景,他又去“赶集”。出村不久 ,便只看见一条明晃晃的大道。他推车走啊走啊!感觉走的时间不短了,该到了,感觉今天的路咋就这么远呢?深冬的天气,已经够冷了,累的他大汗淋漓,实在是累了,索性坐下来歇一会吧! 

刚坐下不久,远处传来一阵狗的狂叫声。他突然如梦初醒,发现自己竟然坐在路北不远处,那座孤坟边上的石磨盘上。这人胆大,大骂几声,推车而去,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以后还是经常夜间从这里走,鬼也再没让他“推过磨”。故而,鬼也怕胆大的人。

这路边确实有一个“孤坟”。是类氏人家的祖坟,坟旁有一个磨盘。坟内埋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妇。只知道是明洪武年间,山西迁民来的,具体那年,来自山西何县何乡,没有了家谱,无从考证。

相传,这家类氏,心地善良,男耕女织,人丁兴旺,很快发展到三十多口人,一天就得吃五六十斤面。老妇人带她十几岁的小孙女在磨坊里磨面。那时候没有电,更没有磨面机,全靠人推石磨,“咯噔咯噔”作响,很慢很累,天天如此。一天老妇人实在累的不行了,念叨说:“老天爷爷帮帮我吧,我一定焚香还愿”。

说着说着,坐在磨道里睡着了。梦中一位仙人飘然而至,长须飘飘,鹤发童颜,怜其勤劳善良,说派一对青鸟帮她磨面。老妇人机灵一下子醒来,果见两只青鸟在磨道里飞来飞去,盘旋片刻,无影无踪。老妇人万分伤心,不是说帮我推磨吗?咋就飞走了啊?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活还得干啊!还有几十口子人等着吃饭呢!强打精神去推石磨,刚一推,奇迹出现了,原本死沉死沉的石磨。磨却轻若鸿毛,推起来快步如飞。老妇人焚香谢天,上供还愿。

自此,老妇人天天焚香,推起磨来便天天轻快如飞!怕被外人看见,故磨房的门天天紧闭。外人感到奇怪,趁老妇人推磨之际,偷偷一看惊呆了!老太太推磨如飞,轻松自然,真是见鬼了。难道是鬼帮她在推磨,倍感奇怪,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便传成了“鬼帮她推磨”。这就是马庄沟流域“鬼推磨”最早来源。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有人为了强调钱的作用而演绎的说法。其实不然,实际是上天帮助勤劳人的善举,是鼓励世人勤劳善良,刻苦努力,创建美好家园的。却被善良的人们传成了与鬼相关的事情。

后来,老妇人夫妇相继去世。她们的后人便把他们合葬在马庄沟东。仿着家里的磨盘做了个小磨盘,陪葬在她们的坟前,用来纪念他们勤劳的先人。也许更是为了让他们的先人,到了那个世界里,也能得到神仙保佑和相助吧!

也不知这磨盘在马庄沟东的坟旁立了多少年,久经风吹雨打,雪冻日晒,变得千孔百斑,没有了当年的光华和风采。也或许是那位勤劳善良的老妇人在天有灵,遇到了勤劳善良的人便留他在坟前逗留一番,推上一会磨。也让他享受一下,由于青鸟的帮助 ,快步如飞的感觉吧!其实“鬼推磨”很少发生。只有极少数勤劳善良的人,才有机会在她坟前享受享受青鸟帮助的快感!因此,“鬼推磨”不是真正的“怪事”,而是对勤劳善良人的奖赏。或许,这就是“鬼推磨”真正意义吧!

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事都成了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然那座坟还在,只是磨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偷走了。马庄沟依然现实地存在着。可喜的是:嘉祥县政府为了合理政治疏通水系,计划今年下半年再次深挖马庄沟。古老的马庄沟将完全告别昨天,沉甸甸地走过今天,欣欣向荣地阔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