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桥 | 走近中国山东嘉祥 走进武氏墓群石刻
你知道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吗?你了解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吗?
它,距山东省嘉祥县城南15公里,位于纸坊镇武翟山北麓。过去曾称“武梁祠”,是东汉武氏家族墓前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石祠及双阙的总称。其中武梁祠为最早,它是从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开始,历经几十年营造的,距今已1800余年。别看它隐居山村,貌不惊人。它可是1961年3月4日,与闻名遐迩的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三孔、敦煌等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嘉祥人,在外地人面前提起家乡人文历史,我有两个特别显摆的地方。一是宗圣曾子,二是武氏墓群石刻。如果碰到的是个文化人,会马上听到几句羡慕嫉妒恨的话,但大部分人的表情是一脸懵懂。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提起武氏祠也会不屑的说,没啥看头,不就是几块石头吗?
嗨!你别说,就是这不起眼几块石头,价值连城,名震寰宇。它虽然没有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的盛况,相对有些寒酸,甚至是门前零落鞍马稀。但是人不来则已,一来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虽然客源数量比不上他们,但质量上乘,那层次绝对是杠杠地,称得上白富美、高大上。
当年我因工作关系,曾数次陪同国家部委、省厅、地市领导参观武氏祠,虽然我本人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但却发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层次越高,看这几块石头待的时间越长,关注度越高。有几次参观时和一些专家、教授、学者、画家、书法家偶遇,他们那种专注、执着、仰慕、崇敬的神态无数次让我这个旁观者驻足禁声、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特别让我震撼的一幕是,有一次好像是一位北京某大学的老教授与蛮声中外的老馆长朱锡禄,在这些精美的石头面前,华山论剑、高手对决,为某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相互切磋后,在瑟瑟的风中,两位银发飘飘的老者,惺惺相惜,一个反复念叨“再来”,一个再三叮嘱“保重”,最后干脆勾肩搭背,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哽咽。那种高山流水觅知音,依依不舍,相见恨晚的真情,真让人唏嘘不已。也难怪1997年,贾平凹来嘉祥时对武氏祠一见钟情,也眷恋上了这里的石头,临行时恋恋不舍的说道:“这个地方真好,朱老师有福。”
武氏祠的石头从深埋地下到考古发掘,历经1800余年风雨,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都跟它息息相关。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令古往今来许多文化名人心驰神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清朝金石学家、西泠印社八家之一的黄易、现代文化大家鲁迅、郭沫若等都对它推崇备至。
说起郭沫若,当时身为国家领导人他,在百忙之中曾跋山涉水、不远千里两次亲临嘉祥武氏祠考察,
郭沫若第一次来嘉祥武氏祠是在1957年3月。那年月交通落后,县里便找了一辆马车把这位文化巨匠从济宁接来。当年时任嘉祥县文教局局长的崔英,马上通知当时年仅23岁的青年文物管理干部朱锡禄,让他陪同大佬郭沫若一起坐马车去武氏祠考察。等来到距县城15公里位于武翟山脚下的武氏祠后,郭沫若就急不及待地走了进去,如饥似渴的趴在每一块石头前仔细研讨,44块石头看了近4个小时,并不时地在小本本上奋笔疾书,口中念念有词,啧啧称奇!
郭沫若再次来嘉祥武氏祠已是1959年11月初。当时,他偕同夫人和孩子乘坐吉普车先到了济宁,轻车熟路又钦点了当时在济宁市委宣传部和在太白楼文化馆工作的朱锡禄同志,一路同行二访嘉祥武氏祠。这时,武氏祠已有专人看管保护,保护人叫王如堂,是一个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他热情接待了郭沫若一行。这一次,郭沫若研讨的更加认真仔细,并不时地记录,不断地与朱锡禄、王如堂互动,兴趣盎然、交谈甚浓。返回济宁后,郭沫若诚恳地向有关负责同志提出了加强武氏祠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正是郭沫若的两次嘉祥武氏祠之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不久之后的1961年3月4日,嘉祥县武氏祠即以朱锡禄同志命名的“嘉祥武氏墓群石刻”的名义与闻名遐迩的北京故宫、曲阜三孔、八达岭长城、西安碑林、敦煌莫高窟等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武氏墓群石刻画像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今天,我们能看到这些珍贵艺术遗产,尤其要感谢身为乾隆年间运河同知的黄易,历史不会忘记这一最初的发现者和保护者,我们要感谢上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缘让黄易来到济宁,来到嘉祥这片土地上,当他与武氏祠汉画像石不期而遇的刹那,即掀开了属于画像石的崭新一页。他当年主持的发掘工作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
当年它神秘的面纱一经揭开,就震撼了世人、惊艳了世界。
那被称为天下第一阙的门阙,左右各一,对阙对称,高大巍峨,气势磅礴,高达4米有余,自有一股不可一世的大汉风范,
门阙两边,两座天下第一石狮巍然耸立,造型朴拙,巨口膛目,昂首顾盼,傲视群雄。
47块武氏墓群石刻更是中国建筑、美术、雕塑史上划时代的巅峰杰作。其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超过了同时期埃及的浮雕、古希腊瓶画,并称“世界三绝”。
武氏祠画像可大致分为神话传说、经史故事、现世生活三种类型,它集文史记载,雕刻绘画于一身。上溯先秦,融会两汉;雕古画今,凝思石上。正是汉代大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物于反映,它以儒为主,儒道互补,仙道五行思想杂糅,富有兼采众长的特色,与史记,汉赋,淮南等名篇巨制先后在不同的领域各领风骚,共同构成泱泱大汉的时代精神与风貌。其汉画石刻完全可以称为"汉骚石赋",汉化楚风,赋于石上,即骚赋精神的凝化形态。武氏墓群石刻其研究价值涉及到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考古学、建筑学和美术史等诸多领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许多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标志性图案,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像,联合国水利馆中的《大禹塑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伏羲女娲图像》,高校历史教材中的《荆轲刺秦王》,均取自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
武氏祠众多画像内容中,表现最多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故事画,并且画像之侧有榜文题铭和赞语。其中表现的古帝王圣贤有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尧、舜、禹、帝辛、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及 弟子等。
历史故事中表现古代忠勇义士的内容有: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王、蔺相如、范雎与须贾、豫让刺襄子、要离刺庆忌、曹沫刺桓公、侯赢朱亥劫魏师等。
表现节妇烈女的故事有:京师节女、梁节姑姊、无盐丑女、齐义继母、秋胡妻、朱明妻、王陵母等。
表现孝子的故事有:闵子骞、老莱子斑衣娱亲、丁兰刻木奉亲、董永卖身葬父、伯榆悲亲、邢渠哺父等。
另外还有:义浆羊公、泗水捞鼎、柳惠、颜叔等故事画。
每个故事又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高潮,表现故事冲突和事态发展转折点的瞬间,因而人物多具有夸张的戏剧性动作,在均衡平稳中又表现出动感和力度。
最为传神的当属荆轲刺秦王。方寸之间将《史记》中荆轲刺秦王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表现的淋漓尽致:荆轲拜秦王,图穷匕见,中间铜柱下匣子的盖刚打开,露出为了接近秦王而带来的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威武勇猛名垂青史的刺客荆轲,怒发冲冠,长长的头发刺向天空,两手张开,右脚踏地,伸向前方的左脚腾空而起,高声地斥骂,在他的背后,侍医夏无先用药囊击中荆轲、救了秦王一命;且其拦腰抱住,铜柱的右侧,头戴王冠、仓皇抽身逃遁差点一命呜呼的嬴政,不可一世的秦王,没有了昔日的威风,狼狈之像毕现,他从荆轲手中挣脱时撕下的半截衣袖,尚飘在空中;图穷匕见的飞刀,带着呼啸的风声,力拔千钧投向秦王,,匕首的饰穗还在风中飘拂着,穿透了铜柱,锋芒直指着秦王,秦王的身后,有一名卫士正在趋前救援;与荆轲的英勇无畏相对照,地上仰面躺着他的助手秦舞阳,此时他早已被这场英勇悲壮的搏杀吓破了胆,正倒在地上瑟瑟发抖……画像的作者紧紧抓住了这最富表现力的一瞬间,以简洁的笔触,将这一传之千古的刺秦故事定格在汉画像石之上。其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巧夺天工。
对于朱老爷子来说,他是最亲近这些石头的人,向这样的动人画面,这样精彩的故事他可以顺手拈来,讲上几天几夜,数年数月。我就是在这种春风化雨、细蕴无声的熏陶下,一步一步爱上了这些石头,由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由知之甚少,到逐步认识。前几天,因为认识,才又为这些会唱歌精美石头,写下了一首七绝诗《赞嘉祥武氏祠》
汉刻精雕冠众芳,
中华瑰宝藏嘉祥。
武梁金石绘经史,
弘道养正书华章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问一句。同志!你来过中国山东嘉祥吗?你看过武氏墓群石刻吗?如果没有,那么就来看看吧!人生一世,莫留遗憾!
- 上一篇:上一篇:陈宗贵 | 《嘉山祥水》(祥水篇)马庄沟
- 下一篇:下一篇:王伟 | 乾隆皇帝与微山湖畔四座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