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 乾隆皇帝与微山湖畔四座大营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王伟 | 乾隆皇帝与微山湖畔四座大营

来源:本站    作者:王伟    时间:2024-05-27      分享到:


编者按

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因着大运河,乾隆帝南巡时五次经过微山湖区并五次驻跸在微山湖畔。至今微山湖畔还流传着他五次南巡时的故事,微山湖畔还有他南巡驻跸时修建的大营遗迹。如今,乾隆帝和他的王朝早已经远去,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它们向人们静静述说着世事的变幻,曾经的过往.....  

不同于我们今天出门游玩只是为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乾隆皇帝出巡(比如南巡和东巡)大多是背着任务去的,所以在皇上行宫的挑选布置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乾隆皇帝住过的行宫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路过歇脚或应视察河运需求而临时搭建的独立住处;第二种,依附已有建筑——如寺庙、官衙府署、先贤祠堂、故居进行改建的行宫;第三种,在风景名胜处新建的行宫等。

乾隆皇帝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33年间,曾六次南巡,第一次南巡沿途未设置行宫、大营,一般驻跸庙宇府衙或大户人家,有时候也像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一样“驻跸舟中”,但是从第二次南巡开始,对南巡程途的安排就格外重视,每次出行前都要仔细看报来的文图,分析研究,然后选定。

第三次南巡回程时,乾隆对山东程途中的营尖做出具体调整:“回銮灵岩寺至崮山甚近,既潘村尖营修理甚大,着潘村改为大营。潘村至陈家庄亦改为大营,李刘庄照旧作为大营。八十里路大营只有一处,其余尖营俱属均匀,着照旧。钦此。”《南巡盛典》“程途”门类共五卷,其中两卷为《程途图》。

乾隆前四次南巡于山东沿途所设大营、尖营、行宫,山、河、城池、重点村庄、州县交界等大体方位,图中皆有文字标记,为后人研究南巡程途解决了许多问题。

经停行宫,也称临时行宫,在乾隆时期称大营或水大营,大部分由御营改建,其建造原因在乾隆皇帝的诗作《龙泉庄行馆即事》《曲陆店行馆叠丙申旧作韵》中都有说明,既是为节省运载费用,也是考虑皇太后年事高,不宜长时间舟车劳顿。临时歇脚的住处往往建筑简朴、不加修饰。

如林家庄行宫“诸从朴斫、不施丹艧”,乾隆皇帝曾在行宫题写“何处不堪体物理,于斯亦未忘民艰”,而顺河集行宫仅“土香阶草,数宇瓦房”。当时乾隆皇帝南巡时,水路一般每隔六七十里,就要设立一个大营,以便皇帝及随从人员休息之用,一般标准并不高,但有的也建有亭台楼阁,十分奢华,比如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驻跸在北教场大营,曾写下一首《驻浙江水营》:江南水营屋三间,已谓不当心踖踧。浙江水营倍过之,点缀亭台及花木。争强长此竟安穷,今驻明发只一宿。

未曾预戒吾之过,实不思及此预督。将求吾喜喜何曾,益觉怦怦增鞫[jū]恧[nǜ]。在这首诗中,乾隆皇帝感到前面经过的江苏水营屋子已经够大够多了,可嘉兴北教场大营设置的场所更奢华,建造的御花园亭台楼阁、花草葱茏真是浪费。自己也只住一个晚上,看到这种景象,自己越发感到“怦怦增鞫恧”的惭愧啊。

在微山湖区曾建有乾隆皇帝四座南巡时驻跸的大营,其中两座在韩庄镇,一为韩庄闸大营,二为信义庄(今韩庄镇性义村)大营,另外两座分别是鲁桥镇新挑河的大营和驩城镇的常家口水大营。韩庄的两座大营建设年代较早,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山东巡抚阿尔泰安排峄县县令建设而成,是乾隆南巡期间第一批建设的行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和第三次南巡回銮的时候曾驻跸信义庄大营,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南巡回銮的时候曾驻跸韩庄闸大营。  

鲁桥镇新挑河水大营,旧址在新挑河村南,至今依然土地平阔,夯土质地坚硬,部分基石清晰完好,尚存一块“皇恩浩荡”石碑,应为当时百姓为感谢乾隆皇帝蠲[juān]免税赋而立的。该行宫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山东巡抚崔应阶安排鱼台县令所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第五次、第六次南巡时曾驻跸于此。

行宫北侧为运河河道,西侧为烟波浩渺的微山湖,据《鱼台县志》记载,行宫东侧浅水区蒲草青青、荷叶田田,为便于皇帝游览,还铺设七百丈青山泉石路,其间建桥涵十七座,远远望去如长虹卧波,甚为壮观,后来石板桥周边有两城北薄董姓兄弟迁来居住,村名为九孔桥村,如今青石板路已无迹可寻,但九孔桥村依然固守在风景旖旎的微山湖畔,记录着那段历史。白马河上架桥九座,有木桥三座、石桥六座。该行宫还曾有“微山湖畔夏雨荷”的故事,至今让人叹惋。

常家口水大营,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御营改建而来,江苏巡抚杨魁命沛县县令具体负责组织施工建造。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第五次、第六次南巡回銮时曾驻跸于此。后来田姓人家来此居住,村名就定为大营,目前该村中仍有一口具有传奇色彩的御井,为青砖自下而上精筑细构,该井就是水大营建设期间凿成,乾隆皇帝两次南巡中所使用的御井。

虽经数百年岁月,青砖垒砌依然十分完好,井水清澈甘甜,直到上世纪八十代都是该村及周边村庄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该村及东邻村庄共有三口这样的井,在同一水脉上,当地人对此三口井从西到东称为龙脉,最西端这一眼井就是水大营中的乾隆御井,在龙首,依次向东分别在龙身和龙尾处。当时乾隆皇帝随行人员数千人,所用的马匹就达六七千匹,周边所有的井水都被喝干了,唯独龙首这口井,不仅井水甜甘清冽,而且取之不尽,可供上万人马饮用。目前另外两眼井已难以找寻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写于2024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