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泽平 | ​​​文海导航人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邵泽平 | ​​​文海导航人

来源:本站    作者:邵泽平    时间:2024-05-31      分享到:


在鲁中南泗水县这片热土上,一位老人以其不凡的才华和坚韧的精神,在文学的殿堂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就是我的文学的老师宋永纪。  

宋老师生于1938年,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七十多年的沧桑巨变,可谓阅历丰厚,生活曲折、命运多舛。他务过农、教过学,1973年春,应招赴辛大铁路文艺宣传队任编导。同年冬,又调入县文化馆,专司文艺辅导工作,在文化馆工作的二十多年里,辅导业余作者上千人,对他们的作品,提出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同时,他还创办了我县最早的、唯一的文艺刊物《泗水文艺》(月刊)。当时电脑还没有发明,县印刷厂仍是铅字排版,无法印刷栏目繁多、版面美化的文艺刊物,宋老师只好用蜡纸刻版,他采用了套色叠印,圆笔绘图,斜磨花边,淡墨平推的创新方法,每张蜡纸能印一千多份(当时的公社秘书一张蜡纸只能印四五十份)。

他自编、自刻、自印,自己发行,每期月刊都排版翻新,插图多样,选登了本县业余作者的大量新作。历时七年之久,共出版《泗水文艺》、漫画专刊、宣传资料达一百二十多期。这些油印刊物装订之后,发往县直各机关、全县各公社、中小学、广大作者,以及全国各地有联系的市县文化馆,从而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增进了文化交流,提高了泗水的声誉,促进了全县七八十年代的文艺创作,培养了众多文艺爱好者。

1986年,由宋老师发起,经县文化局批准,成立了泗水县寻芳文学社,宋老师任首届社长。文学社成立以来,先后吸收全县八十多位作者入社。他们定期活动,出版社刊,并与县计生委、县酒厂、金庄造纸厂合作,由企业出资,先后创办了《寻芳诗报》、《矿磁酒报》、《寻芳楹联报》等报刊,活跃了企业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学作者的创作水平。  

早在1984年,宋老师协助县委党史办出版了《泗水枪声》抗日文学专集,其间,又为县文化局责编了《泗水民间文学资料汇编》(一、二两集),这些民间遗留的宝贵资料,充实了我县历史文化的宝库。1990年之后,由人大韩继谦主任、宣传梁士奎部长主导,宋老师主持,在海内外举办了五次有奖征联,获得了全国联坛的重视,也带动了我县的楹联创作,培养了不少楹联作者。2010年,泗水县诗词楹联学会成立,宋老师被选为首届会长。  

宋老师退休后,积极参与本县历史文化的发掘工作,在县政协的领导下,他为泗水历史文化丛书添砖加瓦,先后编写了《洙泗联语》、《泗水楹联集注》、《泗水谚语谜语歇后语》、《泗水姓氏家联》(与王同如合著)、《泗城旧事》。之后,又为县文联“泗水文化丛书”编写了《泗水民俗拾遗》;还为柘沟镇编印了《凤仙山的传说》等等。在个人创作方面,宋老师多才多艺,创作过大中型剧本、曲艺演唱、小说、诗歌、民间故事、电影剧本,在全国各地报刋发表不少作品并获奖,出版了诗集《临窗心语》(一二分册)、歌词集《临窗琴韵》、小说散文集《临窗剪影》,并加入了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

八十多岁的宋老师,岁月已在他的面庞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眼神却依然明亮如星,充满了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他的一生,仿佛都在为文学创作而燃烧,无论是各类题材的创作,还是对学生的悉心指导,都让人感受到他那份对文学的深沉情感。  

作为他的学生,我深深地感激宋老师对我文学道路上的引领。他不仅以自身的创作作为我学习的榜样,更在我每次遇到创作上的困惑时,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他的智慧与耐心,使我在文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每当我翻看宋老师的作品,都会为他的才华所折服。他的作品集十几本,每一本都如同一部历史的见证,记录了泗水的文化与历史。他的笔下,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洞察。而对我而言,他更是我在文学创作路上的指路明灯。在文学的海洋中,我常常会迷失方向。而宋老师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我照亮前行的路。他多次为我的诗集、散文集和长篇小说提出修改意见,每一次的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无数次作品指导,无疑是我文学道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在和宋永纪老师的相处的日子里,我想说,他是我文学路上的老师,更是我生命中的恩人。他的教诲和指导,将永远在我心中闪烁着光芒。我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师生情谊,带着宋老师的教诲和期望,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在宋永纪老师的耄耋之龄,我愿以这篇散文作为纪念,感谢他为泗水文化历史留下的浓墨重彩,也感谢他对我文学道路上的无私奉献。他的精神与才华,将永远是我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愿宋老师健康长寿,愿他在文学的殿堂里继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