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於恢 | 贾家公子 (外一篇)

来源:本站    作者:於恢    时间:2024-06-04      分享到:


贾家公子

贾芸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可能是因为贾芸跟我有点相像吧。作为贾府的一个旁支亲属,贾芸并不是多么有地位的公子。当别人都在恭维王熙凤时,贾芸并未恬不知耻地往上巴结。要不是家里度日实在艰难,贾芸也不会俯首低眉地去讨好凤姐。但是贾芸绝不是薛蟠那样的公子哥,他在残酷的生活面前能放得下公子的架子,这就是所说的能屈能伸。

在卜世仁家碰壁之后,贾芸一气之下来到了大街上,不巧遇到了泼皮倪二。令人想不到的是,倪二却是有一副侠肝义胆,能在贾芸需要帮助时慷慨解囊。不用作者对卜世仁口诛笔伐,相信读者读到此处也会禁不住痛骂卜世仁吧?

贾芸不是什么大人物,他是小人物,但他绝不卑微。虽然他在费尽心思地讨好贾府的人,甚至不惜认贾宝玉为“父亲”,但我们并不会认为贾芸无耻,我们会感受到一个落魄公子的辛酸。与贾芸一样,丫鬟小红也是一个直面现实的人物。小红与贾芸的个性真是十分相合,即使在生活中遇到诸多不公平的遭遇,小红依然没有自怨自艾,依然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小红一出场就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美丽:形容俏丽,口齿敏锐。这些在贾芸看来,怎能不为之倾倒?

懂得向生活低头并不是卑微,而是成长。像薛蟠就永远成长不了,薛蟠只能任由自己堕落下去,最终被污浊的社会吞没。而小红和贾芸就属于生活中的强者,强者的外表也许显得微弱,但强者的内心是坚韧的。

对于小红和贾芸的结局,我认为应该不坏。因为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句“有恩的死里逃生”,可能是在说小红和贾芸这样善良的人吧?《红楼梦》在整体上是一个悲剧,但是我相信一些善良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王生

 

道教鼓励人们享受人间的欢乐,所以人们都乐于成仙,蒲松龄的《劳山道士》可算是仙家的典范。王生负笈远游,希冀遇仙,他的目的很世俗,就是为了追求人间的幸福。这和佛教放弃荣华富贵不同,道教是为俗人服务的,而佛教不能不说是一种精神鸦片。

乐生恶死,好逸恶劳,这是人的本性,谁也不希望遭受苦难。那些所谓要用苦难磨砺自己的人,其实不过是在勉励自己,谁也不希望一直都处在苦难当中。即使是唐玄奘,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彻底脱离苦难。王生想要不劳而获,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试看那一位劳山道士,素发垂领,神光爽迈,显然已经经历过多年的修行。道士与两个好友饮宴的情节是本篇的精彩部分,剪纸就可变成月亮,一双筷子竟然能化成嫦娥跳舞。在作者神妙的笔下,劳山俨然成了一处人间仙境,读者至此,无不心向往之。

作者在《聊斋志异》的自序中怀疑自己是老僧的后身,但在聊斋故事中,有法力的往往都是道士。作者应该更倾向于佛教,在聊斋故事中,往往是《楞严经》或是观世音这些佛教事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者笔下的和尚却大多世俗庸陋,甚至可恶。也许作者是有意融合佛道两教,亦或是作者不过把这两派宗教作为一种工具罢了。如果蒲松龄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那么他绝不愿意随意拿宗教调侃,聊斋文字是高于宗教信仰的,这也是大部分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