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杜心广 ‖ 明清御用官窑琉璃厂

来源:本站    作者:杜心广    时间:2024-06-04      分享到:


明初,太祖朱元璋将兖州废州设府辖四州二十三县,同时筹建鲁王府,扩建兖州城,重建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等皇家建筑。如此重要的特大工程,需要大量的各种型号的琉璃建筑构件。为此,朝廷特在兖州城东郊,临近泗河西岸河堤方圆数里的地方建成了大型官办琉璃厂。

制作、烧制皇家建筑上的彩釉琉璃各式建筑构件是一件非常繁杂,要求极为严格很神秘的工作,具体来说,首先由朝廷钦派有烧制皇家琉璃建筑构件质资的,山西朱氏御用陶工一支迁徒来兖州,与鲁王府兖州府专职建筑的官员组成一个专司琉璃制作的琉璃局。该局广招兖州府二十七个州县的能工巧匠汇集兖州,经层层选拔录用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制作烧制的工匠、各级管理人员,组成一个专门机构,分设十个队。

一队设计队。是由能精通皇家建筑构件图纸的人员,准确无误的按照明代建筑礼制管理部门下达的各种建筑构件的图纸,按使用部门的级别不同,复制或加以改变后由专业技师设计画样,送到模具队照图纸格式制作模具。

二队模具队。该队由技艺高超的细木工人员组成,挑选质地坚硬,密实的木材,用专业木雕工具,精雕细刻成皇家各式建筑构件的制作模具,其中大殿上的螭吻、蹲兽有1米多见方,各式砖雕、琉璃砖瓦有一百多种样式。

三队砌窑队。有经验丰富的老窑工按设计图纸,砌建大小高矮不同,烧制各种大大小小琉璃建筑构件的琉璃砖窑,大窑直径约6米,高约3米,地下部分为窑底,烧火洞口,地面有数道围腰一周,大小不同,相距不同的通风口即出烟口。当年琉璃窑从泗河两岸往西,并排数排间距十几米,数十米不等有二里路长,有“八九七十二窑”之称,琉璃厂百姓称其为“窑轮”。琉璃窑地面以下约1.5米,全是柴禾烧过数百年形成的褐黄色熟土、窑壁上挂满高温烧窑形成的浴液固定在上面,说明琉璃官窑的历史久远。每次出窑之后,都要对烧过的窑壁做一次维修。

四队选矿队。由熟识陶土矿产资源的人员组成。由专业选陶土人员赴曲阜八宝山,防山挑选适宜制作各种琉璃建筑构件的黑、白、黄、灰各色陶土开采后,用车辆运送到琉璃厂。

五队陶泥、陶坯制作队。各种陶土运到琉璃厂后,通过粉碎、加工、淋水除去杂质,淋到大池子里沉淀成陶泥,然后通过碾轧赤脚踹蹂,手摔,制成适合放进各种模具的泥坯,上架晾干后,再按图纸标准样式修边,精雕细琢成符合标准的,符合各式礼制制度的雏型建筑构件。值得提出的一项疑问是三孔建筑是皇封御赐建筑,所有龙饰全为五爪龙,而全国的藩王府按礼制为四爪龙,兖州明代鲁王府建筑和鲁王建的寺庙上全为五爪龙,后人说是朝廷此举有平衡孔庙之意。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队柴草队。由专人负责烧制琉璃建筑构件燃料柴草的收购、运输、储存、搬运工作。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烧琉璃窑所需用的各种燃料只限麦秸、高梁秸、谷秸、棉花杆、芝麻杆等庄稼秸杆。为满足如此大的琉璃窑厂使用的燃料,源源不绝地运到琉璃厂需要大量的人力、车辆从附近州县大量收购集中起来后,再安排车辆运输,运到琉璃厂后,需要一个很大的草料厂码垛储存,遇雨雪天气淋湿后,还要摊开凉晒。烧窑时需很多人日夜往窑场里搬运柴草,满足如此大型的官窑所需柴草的收购、运输、储存需要大量的人员、车辆、用人、用工都是十分惊人的。

七队装、出琉璃窑队。该队由装、出琉璃制品经验丰富、老练沉稳,手脚麻利,干活仔细的工人组成,按琉璃建筑构件的大小分别装进烧制不同构件的窑里按标准码放,每次装好窑后,在窑顶上留出出烟口,用泥封严窑顶。第一遍毛坯构件烧成后,等窑温下降后,再依顺序出窑,清理干净后由专人运往上彩釉车间,由上釉工人涂彩釉后,再次装窑烧制。每次出窑都要挑选出变形不合格的部分,将合格的运往仓库分类存放。

八队烧窑队。建筑构件毛坯装窑后,由经验丰富的老窑工日夜轮换守在窑门口仔细掌握大小窑烧窑的火候、温度,一般要连续保持窑温在1100至1230度,连续烧七天七夜才能停火。

九队上彩釉队。将烧制一遍的建筑构件根据设计图纸所需用的样式涂上各种颜色的彩釉,这道工序要求很严格,由专业画师亲自描绘,每一笔画都不能出现差错,如孔庙大殿、鲁王府大殿上的大型螭吻、蹲兽,需仔细用多种彩釉,描绘多遍才能完成,才能使其产生神态各异,生动传神的效果。按礼制制度标准,三孔所用的构件全用金黄色,鲁王府使用的琉璃建筑构件全为绿色,建筑为红墙绿瓦。有关资料说明:绿色主成长之意。

上彩釉后的构件再次装窑烧制的难度大,火候难掌握,稍有不慎全窑报废,责任重大。

十队运输队。建筑曲阜三孔、兖州鲁王府如此重大的工程,需要多年才能完成烧制任务。其间无论是运陶土、柴草、成品都需要一支庞大的牛马车队、人力车队来完成繁重的运输量。当年来往于曲兖二府的车队一辆接一辆,绵延数里,场面相当壮观。

以上十支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环扣一环,为建设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的三孔和巍峨华丽的鲁王府做出了重大贡献。

琉璃厂村至今流传着往曲阜人传人,传送琉璃砖瓦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全是土路,遇上连续阴雨天,道路泥泞,车辆难行,为不延误工期,官府只得动用曲兖二府百姓万人以上,沿途人传给人将琉璃砖瓦传送到三孔建设工地上。

当年琉璃厂一带也相当繁华,因为参与有关琉璃建筑构件、运输、烧制、管理的人员众多,除以上所述十个队外,还有琉璃局以及下设机构的各级官员,办事人员,为这支庞大队伍服务的伙食加工人员、房屋建筑人员,沿途各个大小的饭馆,车马店,旅社都一应俱全,最繁华时这里不少于两千余人,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年全凭手工人力操作,没有任何机械化设备。

兖州琉璃厂明初的兴盛时期,日夜灯火、窑火通明,人来车往不断,饭馆、旅店生意兴隆。有资料显示,兖州生产的琉璃砖瓦远销泰山、德州、济南、泗水、平邑、邹县一带,泰山上建的碧霞祠、德州的德王府、济南府的明清建筑以及历代鲁王府建的庙、鲁王陵墓以上的地面建筑所用的琉璃建筑构件,全是兖州生产的,曾有“兖州琉璃遍齐鲁”之称。

兖州琉璃厂从明初的鼎盛时期至清代维修的衰落时期,到清末兖州修建德国天主教堂时的败落时期,期间跨越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清末大批琉璃窑工们流落各地。只有少部分依然留在当地形成了琉璃厂自然村。

现在琉璃厂明代官窑遗址依然保留三处明代窑遗迹。其地上残留的琉璃砖瓦片,密实坚硬,敲打起来,声如石磬清脆响亮,现在琉璃厂村有关琉璃窑的“窑轮”和“窑轮”以北淋陶土的“白膏泥池子”和“窑轮”南侧存放烧窑草木灰的“灰窝子”三个地名,叫起来依然耳熟能详。

2012年,因在琉璃厂村旧址建设兴隆文化园东区,古老的琉璃厂村消失了。但是新建成的社区名称依然沿用琉璃厂这个地名。

2013年,兖州明代琉璃官窑遗址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