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丰家雷 ‖ 由“鲁侯养鸟”说开去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丰家雷 ‖ 由“鲁侯养鸟”说开去

来源:本站    作者:丰家雷    时间:2024-07-28      分享到:


《庄子·至乐》有一则寓言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这段故事的意思是: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侯用车辆迎接它,并供奉在宗庙里给它敬酒,乐师演奏《九韶》使它快乐,准备了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却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因为鲁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而不是用养鸟的办法养鸟。

孔夫子有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不仅是在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还有另一方面的意思,“自己喜欢、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能强加给别人”。即,己之所欲,亦勿乱施于人,也就是这则预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难看出,故事中的鲁侯真心喜爱这只海鸟,也是真心地对它好,竭尽所能地为这只海鸟提供了他所能提供的一切条件,可鲁侯不懂海鸟,把自己的喜好当成了海鸟的喜好,把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神仙日子——吃肉喝酒听音乐提供给了海鸟。可属于海鸟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地翱翔蓝天、吹拂海风、捕食海鱼,而非关在笼子里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结局自然是好心办了坏事,海鸟“三日而死”。

战国末年的韩桓惠王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因为秦国强大,韩国惧怕被秦国吞并,韩桓惠王想出了一条“疲秦”妙计,派出一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作为间谍入秦,游说秦国修一条连通泾水和洛水的大渠,以修建此项巨大灌溉工程来消耗秦国的国力,使它无力再吞并韩国等弱小国家。

弄巧成拙的是,秦国本来就想发展水利,提升粮食产量,韩国的“疲秦计策”正好契合了秦国发展,郑国渠修成,不仅解决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粮草不足问题,更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变成了实打实的“强秦战略”。这真是“瞌睡给了个枕头——正是时候”。韩桓惠王按自己的想法办事,不考虑秦国的实际情况,拉紧了弹弓没有打中鸟,却不幸打伤了自己的眼睛。

鲁侯和韩桓惠王的故事告诉我们,若不敬畏规律、顺其自然,哪怕怀揣良好的愿望并为之付出努力,也难以得到想要的结果。历史的教训发人深省,现在的人,还会做这种违背规律、费力不讨好的事吗?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范围内曾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大寨是当时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先进典型,地处山西省昔阳县的山区,他们战天斗地,硬是在贫瘠的山沟沟里建成了水平梯田,被称为大寨田。本来学习大寨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是非常好的,是鼓舞亿万农民改变农村面貌的精神动力,可个别平原地区竟也搞起了大寨田,把本来平整的土地堆成大土堆,然后再造出层层梯田,从形式上看,的确很像大寨田的样子,但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耕作层只有15—20厘米厚,把深层的生土翻上来种地是长不好庄稼的。罔顾自然规律,结果可想而知,劳而无功,甚至是劳而有过。

“官不扰民民自富”。基层管理者知民情、通民意、顺民心,顺其自然地开展工作,方能事半功倍。本来是为了农民致富过上好日子,可在具体操作时,有些人却是外行指导内行,对农民种什么、怎么种指手画脚,大有越俎代庖之意。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道程序都安排得详详细细、周周全全,生怕老百姓不会种地,简直是操碎了心。到头来,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便这些人忙得天昏地暗、精疲力竭,也种不好庄稼,农民群众不仅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反而利益受损,滋生不满情绪。可见,违背规律、想当然做事的结果必定是一场空、两头空。

尊重客观规律,敬重自然法则,任何时候都是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就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前进发展道路的科学认知。具体到每一位党员干部而言,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也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少数领导干部不尊重客观实际、主观臆断,不经科学论证,乱决策、乱拍板。这种缺乏科学性和民主化做出的决策严重脱离实际,搞出的“形象工程”往往事与愿违,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敢闯敢干,但基本前提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扑下身子、下沉一线,把情况了解透彻,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是要注重调研工作,加强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落实政策的基本功,“按规律办事”也离不开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当下,要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一手材料,真正把实际情况摸实摸透,科学辩证地解剖麻雀,做到重要事项心中有数。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避免调研成“作秀”,真正把调研成果作为决策的前提。

三是严明党的纪律,强化规矩意识。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员干部自身形成规矩意识,关键在于强化自身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时刻以党纪国法为准绳,强化刚性约束,树牢红线意识。也在于制度执行力,要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制度化、常态化,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往事历历,警示后人。切不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