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商海蠡测 ‖ 曾庙与武梁祠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商海蠡测 ‖ 曾庙与武梁祠

来源:本站    作者:商海蠡测    时间:2024-10-21      分享到:


如果说巨野的陶庙和金山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典型载体,它体现了中国历代民间的实用主义的多神信仰范式;那么嘉祥的曾庙和武梁祠则是中国历史上儒教信仰的典型载体,它体现了当时官方和士子意识形态的主流样貌,反映了千古一脉的文化传承路径。

10月4日上午,我们驱车先到位于嘉祥满硐镇的曾庙参观。

曾庙是孔子学生曾参的专庙。因为曾子在儒家学说传承中具有的承上启下作用,其忠孝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世尊为“宗圣”,所以从东周考王十五年(前426年)开始就建庙祭祀,称为忠孝祠;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建,并改称“宗圣庙”。


曾庙坐北朝南,南北长276米,东西宽108米,占地面积约29808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成正、左、右三路,前后五进院落,建筑30座,殿庑70余间,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虽然是国庆节期间,但是来此游玩的客人并不多。曾庙的大门外有三座高大的石坊,均为四柱三楹建筑,西边的是“一贯心传”坊,东边的是“三省自治”坊,正对庙门的坊是“宗圣坊”,坊上有一个瓶,即承露宝瓶。三坊彰显了宗圣曾子的功德和在儒学中的地位。


走进大门,目及之处但见古建庄严,柏木森森,桂花飘香,甬道幽深,游人到此就好像正在翻开一部来自远古的鸿篇巨制,温柔、谨严、敦厚、自然。院内有“涌泉井”,系曾子第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毓墫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为纪念曾子侍亲至孝而建,取“曾子至孝,枯井生泉”之意,同时,也隐喻曾子的孝道思想如涌泉源源不绝。

戟门是曾庙的二门。门上的楹联有些意思:“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承阙训;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很有些张无忌得武学秘传的味道。


院内有御碑亭,碑上有乾隆皇帝的御笔《宗圣曾子赞》:宣圣辙环,在陈兴叹:孰是中行,授兹一贯?曾子孜孜,惟圣依归。唯而不疑,以鲁得之。会友辅仁,任重道远。十传释经,超商轶偃。念彼先子,沂水春风。渊源益粹,笃实春容。临深履薄,得正以终。三千虽多,独得其宗。可见乾隆对曾子的评价之高。

宗圣殿是曾庙的主体建筑,为九级重檐歇山式,面阔七楹五间。殿门上悬清雍正皇帝御笔亲书的“道传一贯”巨匾。殿内宗圣曾子,冕冠衮服,双手执圭,颇有儒家宗师风范。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陪祀。这种规格除孔庙大成殿外罕有匹敌。从后世的《四书》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曾子思想的传承路数。


曾子所著《孝经》是儒家传统经典五经之一,是汉代国家教科书,是有汉一朝立国的精神支柱,影响后代中国两千多年,是中华文明巍然屹立世界五千年不坠的精神纽带之一。

曾子的忠、恕、孝、信理念对当代构建文化自信,形成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这种信念从东汉末年士子武梁规划建设武梁祠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下来了。


武梁祠,现称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位于嘉祥县城南三十里的武宅山下。从曾庙出发不过二十分钟。走进博物馆,恰好碰上朱馆长正在为来自济宁的客人讲解,于是便相跟着走进了武梁时代和武梁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


第一展厅包括石阙、石狮各一对,石阙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汉代石阙,象征着汉代曾担任过执金吾、长史等高官的武氏一族的崇高与荣耀,石阙上雕刻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饱满精美,活力四射,代表着古代中华文化的精神;石狮是国内最早的西方神兽实证,代表了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的造像能力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源流。


第二展厅包括石碑五方,画像石若干块。第一通石碑就从伏羲女娲文明肇始讲起,经黄帝等五帝到夏桀,带领后人走进了中华文明的时代长廊,陕西黄帝陵的黄帝像,绍兴大禹陵的大禹像,中小学课本的炎帝像都是从这里走来,走进历史的风烟,走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走进了中国人的血液和基因,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然后孔子见老子、泗水出鼎、荆轲刺秦王等一幅幅故事,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瞬间和人文记忆。看完这些石碑上的故事,我忽然感觉:这里好像一部《史记》凝固在石头里,好像一种精神风标融入到士人的血液里,好像一曲中华文明的歌吟仍然在固执地激荡风尘。太震撼!它至今仍然回响在我的心里。

实际上,完整的武梁祠营建的是一个封闭的自然构成闭环的历史天空,它头上是日月星辰,上层是神仙世界,中间是人世兴衰,下层是地狱鬼怪。它是古人的精神世界,它是儒家或官方文化的现实阶梯,它与孔孟之道司马迁的《史记》内核一以贯之,不曾断绝。这就是设计者武梁的精神追求,与曾子的孝恕忠信理念一脉相承。


经过宋代的欧阳修、赵明诚,明代的洪适,清代的黄易,民国的胡适、鲁迅、梁启超,现代的朱锡禄、巫鸿等学者的大力推介,特别是2024年3月份山东台大型纪录片《武梁祠》的播出,武梁祠-这颗闪烁着中华文明光彩的明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珍视与热爱。

曾庙与武梁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虽然现在与佛教圣地相比仍然是门前冷落,但随着中国人文化自信的确立,随着中国人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古老而厚重的儒家文化一定会重现昔日荣光,挺起中国人之所以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