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刘广新 ‖ 《重修孟母三迁祠断机堂碑记》的来龙去脉

来源:本站    作者:刘广新    时间:2024-10-29      分享到: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是山东济宁一大名片。济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济宁是儒家文化发祥地,是中国古代五大圣人: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的诞生地。在古代“邹鲁”是文化昌盛的代称。济宁是“邹鲁文化”的核心区。“大道之行,行于邹鲁之邦,文明以止,止于洙泗之滨”。“邹鲁文化”的巨大成功孕育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孕育出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他们的思想学说对中国历史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巨大作用,乃至对世界文化及国际交流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曲阜是孔子故里,邹城是孟子故乡。按古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邹城还是孔孟两大圣人的诞生地。是“邹鲁文化”的发祥地。曲阜有“三孔”,邹城有孟庙、孟府、孟子墓、孟母林、三迁祠、断机堂等众多文物古迹。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间,宣和三年即公元1021年迁建现址。历经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达38次。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五进院落建筑得以流传下来。到清代晚期,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1832年(道光十二年),孟子第七十代嫡孙孟广均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从此孟广均在战乱频仍,风雨飘摇的清代中晚期主持孟氏家族族务长达38年,历经艰辛,竭尽全力,修复孟庙殿堂做出了巨大贡献。1836年,在济宁任职河道总督的栗毓美捐资白银两千两,为修复“三迁祠”、“断机堂”等设施助有一臂之力。孟广均为栗毓美勒石铭记《重修孟母三迁祠断机堂碑记》,这通石碑至今仍矗立在邹城孟庙碑廊,而载入史册。

孟广均(1800-1870),字京华,又字胥沾,号雨山,又号铁樵。少年时代“性纯笃,尤聪颖,博闻强记”。十岁便研习《孟子》《诗经》及唐诗宋词,后入邹县城里“圣书院”,不几年便通晓《论语》《中庸》《大学》《孟子》《战国策》等先秦古文,尤其对唐宋古诗颇有研究,常吟诗填词,博得同年学友的喜爱。自幼在家父教育下研习书法,以颜体见长,笔力雄健,结构俊秀,饶有古意。二十岁时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才子。孟广均志存高远,曾作《赋得大厦须异材诗》,诗中“夙具非常质,堪为巨室材”表达了他人生理想抱负。

1825年,二十五岁的孟广均以县学廪生被选拔贡生。次年春赴京会试未中。1828年由地方官提名连续三年再赴科考,均“三试春官未第”。1830年,其父孟继烺病故,孟氏家族的全部重担压在了孟广均身上。1832年,清廷颁旨钦命孟广均以嫡长子身份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从此,孟广均在战乱频仍、风雨飘摇的清代中晚期主持孟氏家族族务达38年。孟广均承袭世职后,面对的是庙府颓圮荒芜,林墓、三迁祠、断机堂不蔽风雨,一片残破景象。1834年,孟广均亲自主持重修孟子林享殿。由于修复费用较高,为筹集资金,只得将林内枯柏估价卖出,换取银两进行修缮。这次维修享殿,还重新镌刻了孟子墓碑,并将宋景佑《新迁孟子庙记》碑移入享殿西夹室内保存。修复这两处建筑后,因财力不支,修复工程不得不暂停告一段落。

1836年,时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东河道总督栗毓美来邹县勘查河道,拜谒孟府殿堂,得知修复工程因财力不足而停止,于是捐白银两千两助修三迁祠、断机堂等设施,促使修复工程得以开工。

栗毓美(1878-1840),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山西浑源人。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1801年科考取拔贡生,1802年,24岁的栗毓美朝考二等第二名以知县用,分发河南。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盐粮道、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河南巡抚。1835年,道光皇帝钦命栗毓美赴山东济宁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亦称东河河道总督)。

栗毓美是清代中晚期一位能臣廉吏,他是清代嘉道年间倡导“经世致用“的改革实干家。是中国水利史上著名治黄专家。栗毓美为官四十年,抱定“苟可以利国利民,必当身任其责”的宗旨,真正践行“某一日在官,不忍一日不尽心民事”,并以此作为为官的行为准则。从1835年,栗毓美督河道五年,黄河安澜,漕运畅通。任内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发明“抛砖筑坝法”,为黄河抗洪抢险发挥了巨大作用。五年任内为国家节约帑银百万余两。栗毓美从政以来,从基层知县做起到河督任内,兢兢业业,宵衣旰食。栗毓美任河道总督常年奔波于黄运大堤,巡查河道启动工程。1836年早春二月,年近六十花甲的栗毓美奔赴河南省黄河大堤。据《栗恭勤公年谱》载,二月,栗毓美来到黄河大堤,按预定计划趁早春之际,雨少水缓,便着手防洪以备不时之需。根据巡视情况随时落实调整堤岸加固,令下属河务官员严守大堤,勿存一丝懈怠。历时三月有余返回济宁衙暑。五月,勘察济宁南北运河两岸官堤民堰,使两岸加固工程次第开工。同时对鱼台八十里纤道抓紧抢修。

清代力保漕运畅通的关键对黄河的治理。当年五至十月,栗毓美为黄河安澜,汛期不漫堤决口,在加固黄河大堤上是下了大力气的。他发明的“抛砖筑坝法“发挥了巨大作用。

九月霜降后,黄运等河迎来稳定期。栗毓美利用这段时间在济宁东南大校场操演阵法,校阅官兵,并自捐白银置办军械器具。

不久,栗毓美从济宁出发勘查运河东岸。此段运河穿插于微山湖中,河湖相连,地势低洼,水情复杂,河道历来摇摆不定,是大运河北段险要工程。栗毓美来到邹县,据《重修孟母三迁祠断机堂碑记》载:“经邹崇礼门,见新碑矗立,询知为孟母三迁旧址,断机处即在是。谒祠庙,于时桥堤难行,遂步于堂殿,见若亭台倾圮,为之怃然”。栗毓美得知修复孟庙殿堂经费不足而停工。“嗣于是年冬,招孟雨山博士到济宁,授以白银二千,兴复三迁祠,并建坊于道旁,修圮岸之圮于水者。”孟广均在济宁河督衙暑,受到栗毓美热情款待,对河督大人慷慨解囊深表谢意!栗毓美表示捐银助修,略表绵薄之力,嘱咐孟广均要将孟庙殿堂修复好,让后人世代祭祀瞻仰。同年又有陈敬斋捐银两千二百九十两,敬廉阶捐银六百两。有了这笔资金支持,孟广均率族人开始了前后三年大修工程。先后修复了孟庙断机处、三迁祠、亚圣庙、启圣殿、启圣寝殿、致严堂等建筑。又重新雕刻亚圣殿内孟子塑像前神牌位,新修两庑神龛及各类祭品等。故而至今孟母断机处等不少建筑经历200余年的风风雨雨,期间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可是孟庙宏伟建筑群仍保留着原有风貌 这其中孟广均付出的心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质疑的。同样栗毓美捐资助修孟母殿堂,重建三迁祠、断机堂及“三迁故址坊“也是值得称颂的。

孟广均为感念栗毓美捐资助修孟庙殿堂等建筑设施,于1840年六月镌刻勒石《重修孟母三迁祠断机堂碑记》这是-通千古名扬的颂扬碑,感念碑!立于碑廊供人瞻仰。此碑立于栗毓美病逝三个月后,1840年二月十八日。栗毓美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因操劳过度,心力交瘁而病逝郑州胡家屯大堤工地,为治理黄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碑文如下:

《重修孟母三迁祠断机堂碑记》

道光十六年,栗恭勤公以侍郎官山东、河南河道总督,出入兖州,履勘河道。经邹崇教门,见新碑矗立,询知为孟母三迁旧迹,断机处即在是。公经谒祠庙。于时桥堤难行,遂步于堂殿,见若亭台倾圮,为之怃然。嗣于是年冬,招孟雨山博士到济宁,授以白金二千,兴复三迁祠,并建坊于道旁,修圮岸之圮于水者。博士爰购木石,于明年春兴工,既勤既作。俾三迁坊仍还旧观,增修石岸二十余丈。门殿墙垣、暴书亭台、洗砚池并奂然一新,皆公之力也。

昔姜嫄肇祀,仲子考宫,于古有徵,因而非创。盖自天命元鸟,诗咏关睢,商周之兴,实为妇德。史氏阙失,母教无传。迨于春秋,厥生孔孟。父既早世,两家孤儿。习礼陈籩,后先同揆。立言立德 于是始基。夫其过庭诗礼,远子非嫌。责善则离,易子而教。厥为母德,一气相成。顾复之恩,逾于严父。严君之义,尊无二上。尊逾于母,威不逮慈。慈母之教,感于一气。坤道载物,地以承天。兴宗覆宗,岌岌殆哉!母德尚矣。公事因母如母,济宁士大夫共见之。唯其无忝所生,教思锡类。斯乃仰止孟母之遗教,以为千古之为人子者劝。公清白乃心,取予不苟。燕处一室,状若书生。及见一善行,好行其德。典衣质钱,勇过贲育。生平行事,有裨于风俗人心者甚巨。以视世之布金钱斋寺僧、造佛像,以求福禳灾,实足以见其妄耳!世之人内无以养其亲之志,又不能合天下之欢心以事其亲。积怍生愧,积愧生悔。顾媚祷于佛,妄冀生天。世如有佛,孰与奉其朝夕侍养之父母之为愈哉?矧以攘夺其君,刻剥其民,清夜扪心,乃以事佛。世如有佛,顾亦如贪官污吏之可以货取哉?传谓移孝作忠,又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世之显扬其亲者,当以恭勤公行事为天下之大经大法也。公讳毓美,山西浑源州人。

钦拣东河学治河事户部湖广司员外郎前内阁中书甘泉汪喜孙谨撰

议钦州同乙未恩科顺天举人乙酉科拔贡日照许瀚敬书并篆额

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一级戊子科举人乙酉科拔贡、亚圣孟子七十代主鬯孙广均立石

道光二十年岁在庚子六月

碑文洋洋洒洒、充满激情的千言赞誉,对栗毓美慷慨解囊,捐资助修孟母殿堂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对栗毓美居家孝子,清正为官,一颗赤诚仁爱之心及一系列善举给予实事求是而中肯地评价。

栗毓美出生山西浑源一个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家。这是一个世代耕读传承知识分子家庭。祖父辈都从事教育事业。既使栗毓美兄弟五人先后步入仕途,进而成为世代簪缨官宦世家。栗氏家族从未有豪华奢侈之风,亦无骄横腐化之气。栗毓美自幼就受到栗氏家风的教诲与熏陶。他深知百姓之苦,为官近四十年,其指导思想即居家为孝子,从政为廉吏。栗毓美秉承儒家传统思想修齐治平,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成为晚清一代能臣廉吏的楷模。透过他一生业绩,实不为过。

据《栗恭勤公年谱》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二月,栗毓美的母亲白太夫人病逝,时年十二岁的栗毓美及弟栗毓彩尚在年幼。同年其父雨亭公迎娶继配孙太夫人。“公事之,克尽子职,孙氏教诲抚育亦无异所生”。故而碑文中赞誉道:“公事因母如母,济宁士大夫共见之。唯其无忝所生,教思锡类。仰止孟母之遗教,以为千古之为人子者劝”。同样,作为为人子的栗毓美无疑受到孟母母爱式的教育,体会到母亲的艰辛,无论是生母继母同样付出的是母爱,如何报答只有孝敬。母爱是伟大的,两千多年来,孟母母爱式的教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早已在世代中国人心中扎根。孟母教子的伟大形象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故而在碑文中赞誉栗毓美“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世之显扬其亲者,当以恭勤公行事为天下之大经大法也”。

栗毓美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不贪权,二不爱钱。他曾立下誓言:“某一日在官,无一日不尽心民事。”一颗赤诚之心明鉴日月。故而如碑文中所说“公清白乃心,取予不苟,燕处一室,状若书生。及见一善行,好行其徵。典衣质钱,勇过贲育。”栗毓美为官一世,热心慈善事业,扶困济贫,尊师重教,创办义塾,带头倡捐,用自己的俸禄银和养廉银赞助公益事业达四万七千两白银。

栗毓美身居二品大员,身后无积蓄,仅浑源州老家区区老屋数间及家族林地四十余亩。栗毓美病故于郑州胡家屯黄河工地。临终之际身边无一亲属在旁,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道德情操,职业操守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连道光皇帝闻知他的突然去世既痛心又赞叹不已!

《重修孟母三迁祠断机堂碑记》这通碑历经近二百年风霜雨雪,战火洗礼,而今斑驳模糊,但它静静矗立于孟庙碑廊,默默地向世人昭示着往昔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