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高俊喜 ‖ 诗画中的《兖州八景》

来源:本站    作者:高俊喜    时间:2024-12-18      分享到:


2024年7月18日上午,在兖州区检察院会议中心举办了“书香政协,端信讲堂”(第16期)——《中国书画鉴赏》讲座。主讲人:王大中先生。

在热烈的掌声中,王大中先生首先讲述了中国书法史。从最初的文字符号,甲骨文、金鼎文、大篆(战国简书)、小篆(秦,汉简)、草隶、隶、楷、行、草。这一系列的文字沿革与传承,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几千年书法在发展变化中,写字不仅是书写的功能,而逐渐上升为书法艺术。

在讲到兖州书画艺术创作时,特别重点介绍了,兖州明代鲁王府书画作品与兖州的影响。尤其是宗藩文化中那些不朽的诗篇,仍在传达着先人朴素的家国情怀。

朱当㴐,字望洋,嘉靖时人,是鲁王府巨野王支的辅国将军,镇国将军朱阳铢的第五子,朝廷曾敕旌他“敏学”(赐予匾额或牌坊,后有敏学书院当为由此)。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卷十“天潢志”中记载,他“博览群集,蓄书甚富,购得异本,手自抄录,不下万卷;尤工墨妙,间为诗文,亦甚雅驯”。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艺文》收有他的《鲁城杂咏》八首。

(一)

孔圣千年道,独存泗水源。

中流涵冤魄,下濑入龙门。

云影迎风聚,芹香共藻浑。

灵鲲化鹏去,慅底浪花翻。

(二)

紫翠龙山色,斜阳影欲残。

归云拥林树,旅雁下沙滩。

凫峄连珠秀,烟岚匝地寒。

几回闲拄笏,东望兴漫漫。

(三)

流水潺潺绿,垂杨袅袅黄。

风烟如有约,造化似无疆。

时惹莺梭露,轻飞絮雪香。

那看常送客,折赠别情长。

(四)

石闸名金口,雪涛振玉珂。

漎漎来脉远,㶁㶁濑声多。

游子迷津问,渔人倚櫂歌。

尘心应万斛,涤濯更如何?

(五)

复圣当年志,安贫陋巷居。

名高诸子德,力读五车书。

庙貌今仍在,箪瓢乐有余。

缅思真好学,瞻拜一踌躇。

(六)

老杜今何在,荒台尚有踪。

晚风迷碧草,落日伴青松。

水岸飞霜叶,鸦声逐莫钟。

长吟情不尽,竚立想仪容。

(七)

石佛谁名寺,灵源海底通。

一泓寒浸玉,千丈倒垂虹。

草色栏边绿,天光镜里空。

银瓶分素练,端可济疲癃。

(八)

屼峍高临斗,峥嵘直倚天。

铃声闻十里,鹤迹阅千年。

舍利前朝化,心灯午夜燃。

我来登绝顶,举手挹云烟。

芝草祯初应,啼鸟梦未回。

此八首实际是写古兖州八景:1.泗水流芳2.龙山环照3.玉河烟柳4.金口秋波5.颜渊古庙6.南楼夕月7.石佛灵泉8.兴隆塔影。通过朱当㴐的这八首五律,从诗词中我们知道了兖州明代兖州八景,当时,颜渊古庙为八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更迭,清代光绪版《滋阳县志》中,对兖州八景的定义发生了个别的变化。即:明代的“颜渊古庙”,在清代变为“舞雩春风”,《兖州记忆·上》第十九,记载了:风华绝代兖州古八景,现录:清初仲宏道的《滋阳八景》诗。

玉河烟柳

御河流水玉河通,柳色人家一望中。

绮阁夕阳连幕翠,画楼春晚带霞红。

招风落絮飞将至,听雨鸣鹂语未终。

独坐小桥浑欲醉,从驺催赴鲁城东。

石佛灵泉

停辔垂柳问古泉,澄潭清冷沛桑田。

青风荫我能忘俗,老桧依人似解禅。

石佛袈裟传自鲁,灵符蝌蚪不知年。

登临罢即还高枕,畏向空山听杜鹃。

兴隆塔影

峥嵘塔与白云齐,影落灵光古殿低。

翠色独凝洙水北,风声遥应岱峰西。

碧苔渐蚀开皇宇,黄绢犹留学士题。

多少徘徊游子意,凭高闲数暮鸦栖。

舞雩春风

艳阳天假文章日,舞雩千秋气象同。

浅浅桃花红入座,依微柳色绿当丛。

何时童冠邀连袂,懒向春风再理桐。

为想家山归未得,鲁门怅望峄阳东。

南楼夕月

荒台无复古南楼,胜地空存月影幽。

静树参差疑待晓,鸡虫恍惚欲传秋。

浮云不共先生住,细草还同杰句留。

遥忆当年临眺意,应知杯酒杜陵愁。

金口秋波

凉飙七月渡河滣,金口时来一问津。

泉壑澜回声似雨,波涛翠卷叠如菌。

清溪照影怀秋菊,冷露侵衫忆故人。

不是悲秋如宋玉,西风容易动思莼。

龙山环照

清山明灭望中开,水曲城隈影一来。

点缀烟霞趋郡郭,遥看云树入楼台。

龟凫多有飞来意,洙泗真堪回溯哉!

笑我闲吟尝晚眺,东南佳气若为猜。

泗水流芳

泗水之来从陪尾,迂回旋复郡中盘。

潺湲韵接嵫泉响,涓洁淆添鲁殿寒。

百谷若同沧海赴,千秋常自溯洄看。

赏心圣里流逾远,坐对秋波日欲残。

从清代仲宏道八首七律诗中,《滋阳八景》与明代古兖州八景相对比,不仅顺序排列发生了变化,而且将“颜渊古庙”更换为“舞雩春风”。因时过境迁,八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我们是从古人的诗词中而得知。这也反映出了书画创作而发生变化的时代信息。兖州地处儒家圣地,孔孟之乡,书画诗词文化底蕴浓厚,许多文人墨客,慕八景而来,抒怀吟咏,绘制兖州八景,明、清几百年来,图文并茂的《滋阳八景》,已经成为兖州人文历史文化的城市名片。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经过时局的动荡,战争的摧残。《滋阳八景》有的已经消失,面目全非。新中国成立后,经兖州各级人民政府妥善修缮保护,大多都被申请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兴隆塔,金口坝。修建了少陵公园,青莲公园。目前兖州八景中还有五景:玉河烟柳、兴隆塔影、南楼夕月、金口秋波、泗水流芳。至于,石佛灵泉,舞雩春风,龙山环照。三景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兖州的书画艺术家,总算还有诗画流传,成为兖州人民值得记忆的乡愁。

兖州区委区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思想,进一步加大我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经研究,决定成立兖州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专班。分为:一、端信文化工作专班。二,大禹文化工作专班。三、李杜文化工作专班。四、红色文化工作专班。五、清廉文化工作专班。六、和圣文化工作专班。七、军事文化工作专班。八、历史文化传承活化利用工作专班。

多年以来,兖州区委区政府,一直对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加大力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在旧城改造中,妥善保护明,清古民居。在位于中山东路,东御桥路口,那是寸土寸金最繁华的商业路段,开辟创建了兖州八景之一的:玉河烟柳为“府河公园”。

“府河公园”,将明代,汤郡马府邸古民居,清代,甘家书楼古民居。修旧如旧,精心修缮。在公园内增建了亭、廊、曲栏、石栏,与原有的登嬴拱桥相结合,“玉河烟柳”石刻、耸立在“府河公园”内。在繁华的市中心,不仅为兖州人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能领略到“玉河烟柳”中的诗情画意。在“玉河烟柳”的季节里,我特意去了“府河公园”。目睹那亭台,长廊,拱桥,古屋,沿河石栏。使我这位老兖州人,放情抒怀,有感而发,口占一首《玉河烟柳》;

丰兖渠,薛公疏。郭英建城府河流,三座御桥凌飞渡。老大街,中山路。东桥路口喧嚣处,旧城改造古迹留。少陵台,郡门府。长廊亭台清幽雅,玉河烟柳嫩芽蹙。

扶石栏赏潺潺流水,登瀛桥看柳色人家。站在桥上,仰目北眺。“南楼夕月”的遗址就在眼前。我家曾在少陵台西畔居住。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浮想联翩,一首《少陵台遗址》诗歌油然而升;

兖州有座少陵台

千百年来是兖州人

追叙杜甫的影子与实物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

年轻人子美进士落第

郁闷不乐

游东鲁看望父亲杜公

一、

登南门城楼

子美大发诗兴,口占: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激情中转身眺东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二、

时光如梭,诗圣留名

后人缅怀建了一座八角亭

刻杜工像,题南楼诗

府设义学,书院;

易名:景贤,少陵,东鲁

南楼夕月

誉为滋阳八景

三、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亭无踪影,遗址荒芜

西畔侧柏几株,墙外

草舍茅屋,蔬园麦粟

这条街因“书院”而得名

四、

儿时常跟母亲推水车浇园

相约几个小伙伴争爬土山

带刺的酸枣树枝扯破衣衫

谁也不知道这土山

竟是大唐东郡南楼

杜少陵吟诗一举成名

五、

上世纪末,旧城改造

九州大道拓宽工程

兖州市人民政府妥善保护

仿砌城堞将遗址加固

“少陵台”匾额隶书

立碑为重点文物保护

辖区居民委员会

一直沿用“少陵”地名

“南楼夕月”

依然是兖州八景

值得荣耀的乡愁,文物

流传古今的《滋阳八景》中,玉河烟柳、南楼夕月,竟完美的结合在一块。是巧合?是奇迹?应该是兖州区委区政府长期坚持各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工作的具体措施。为兖州人民重塑《滋阳八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字字精粹,那是文学的珍珠。及其精简的文字,却能表达了无限的情感,叩响了读者的心弦。让今天的我们,从诗词中去领悟历史文化的魅力,了解兖州千百年来的辉煌,从古诗词中找寻古《兖州八景》,与当下实实在在的:兴隆塔影,金口秋波,泗水流芳。如今的“玉河烟柳”,“南楼夕月”,相互辉映,在繁华喧嚣古城中像一块珍贵的碧玉。在诗词中了解古兖州八景。在八景中回味诗词的魅力。这正是挖掘历史文化的真谛。

参考项目:《诗意鲁王府》,主编朱明川,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2021年5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5月第1次印刷。《兖州记忆·上》,张金鹏,柳成利,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5月第1次印刷。
作者简介:高俊喜,浩石,兖州人,兖州区民间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兖州春秋》副主编,多篇散文,发表在《兖州文学艺术》《今日兖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