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高俊喜 ‖ “我在兖州挺幸福”——兖州区文联文学创作作品之二 《兖州城北有条河》

来源:本站    作者:高俊喜    时间:2024-12-24      分享到:


生于兖州,长于兖州,一直在兖州学习、工作、生活,从没离开过兖州。然而却有着“三迁其家”的经历,而且都是择“河”而居。我将年逾古稀,兖州是家乡,故乡都是恰当的词语。

我生长于兖州城内最繁华的核心地段,中御桥南街,离“培英坊”不足百米。从小喝着清冽甘甜的府河水长大。儿时在“培英坊”下玩耍,四块巨大的坊脚石,那是我童年时的滑梯。“培英坊”飞檐斗拱,风铃悦耳;桥上人家,桥下水流。曾在玉河烟柳中放风筝,冬天挑水需砸开冰窟窿。府河是一条母亲河,滋养了府河两岸的兖州人。

一、第一次拆迁

一九七三年春,位于中御桥路口,国营饭食服务公司的“勤俭饭店”选中了我家老宅故居,协议拆迁。将我家安置在府河北岸,少陵台西侧菜地里,盖了六间房,历时半年多,这片菜园逐渐成了居民区。

二、二迁其家

一九八三年,因家中人口的增加,我向大队递交了建新房的申请。按照居民的需求,少陵大队又在北护城河北岸的菜地里安置了八十户居民,我被批准建房,当时称“少陵新村”。在菜地建房,无水无电,条件简陋,因出了城,而且是兖州城北这条河,从地理位置上讲应该属“乡下”,临河建房、是先贤们积累的上策。可北护城河比不上城里的府河,府河不仅清冽甘甜,而且有“玉河烟柳”之美称。北护城河早就失去了其“护城”的功能,而成了一条防汛,泄洪,排污的河。因附近有“肉联厂”的杀猪污水排入,使原本“泉水清澈”的河,变成了一条黑水河。因长年淤积,水质浑浊,水面漂着厚厚的污浊物,虽年年杨柳依依,却难掩饰污水散发出的臭味。夏季,蚊蝇滋生肆虐。当时搬来无水无电,晚上一片漆黑,心中不免产生了凄凉之感。后来许多人家在院子里打了压水井,1986年,扯上了电,各家用上了照明,才算有了家的模样。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祖国大地,兖州城北这条河一左一右,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三、少陵公园

位于中御桥北路西侧,北环城路南,占地13.21万平方米。1983年3月12日破土动工,1985年1月初步建成。后不断完善,至1990年总投资310万元。园内有少陵台、杜甫纪念馆、一方园、儿童乐园、动物园、人工湖、环形河等景点。

少陵台位于公园中心,高12米,占地1200平方米,台上的重檐八角亭、名曰:望嶽(月)楼,亭下石碑刻文记载少陵台来历。杜甫纪念馆在少陵台以西,占地350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建筑。南面有垂花门、院中杜甫塑像高2.65米。主体建筑为三面硬山屋顶建筑。一方园位于“秋水湖”北侧,占地4335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式“园中园”。院中有“兖风堂”,其匾额对联皆由山东著名书法家于太昌先生用大篆体书、联曰:“一代流派传李杜;九州禹甸接青徐。”兖风堂侧翠竹环绕,西眺有“清风亭”对联是由兖州书画、篆刻名家徐叶翎先生书题:“修身似玉正气千秋;砺品如梅清风九野。”园中茂林修竹,亭台楼榭。竹音馆,翰墨轩、星廊、月廊、假山、莲池,莲香阁尤为一题的是副对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对联概括了公园的内涵与古九州的文化融为一体。整座一方园建筑造型融南北风格为一体而独具风采。东大门为歇山过厅牌坊,双四柱三楼歇山重檐,绿色琉璃瓦罩顶,彩梁画栋。大门宽44米,长13.7米,高11.2米。中檐下匾额“少陵公园”4个鎏金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舒同手笔。从此兖州县也有了供人们健身、娱乐、休闲及一题的场所——少陵公园。

四、重建新北关桥

据1997年《兖州市志·卷九·交通》载:位于北关护城河上,公路桩号0+18米处。1959年建石拱桥1孔6米,长18米,宽11米,高4.5米。1987年在原桥基础上加宽两侧钢筋混凝土板桥,净宽32米,桥面两边为人行道,两侧安装仿古石栏,石栏两端下有石鼓,上有石狮。桥头石柱上镌刻着“北关桥”,三字风格秀逸,隶体书写,是兖州书法名家戴宣勤先生亲题。重修北关桥,是中御桥路,南、北、中,全面拓宽工程的一部分。中御桥路南自南关桥,北至新北关桥,全长2600米、宽40米,中御桥北路将原兖州一中校园一分为二。中御桥路南北贯通全城,是兖州城市的中轴线,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五、兖州体育馆

1987年1月,兖州体育馆工程动工。征用北关村与少陵大队的土地,也就是少陵新村路北,我的家门口。该工程系工程网架结构,跨度33米x48米,建筑面积1587平方米,工程造价300万元,为省内县级大型体育建筑物。1989年3月竣工。新建的体育场南大门正对我居住的胡同口。1987年6月7日,我县长跑运动员王庆环,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女子5000米比赛中,以15分29秒的成绩打破亚洲记录,夺得金牌。为兖州人民争了光。不久又在体育场西建了兖州游泳池,兖州的体育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六、滨河公园

1994年5月始,对西,北护城河进行治理,总长度4500米。1995年底建成滨河公园,砌护坡及挡土墙8684立方米,公园建成面积21.43万平方米。砌垒石山景点三处。铺装小广场3处,建石拱桥一座,河两岸石质护栏。片石园路4000平方米;种植乔,灌等花木一万余株,草坛3000平方米,绿块600平方米。同年,北环路安装100盏双臂钠灯,我居住的红花西街安装了20盏单劈钢灯。1994年11月开始,对公园北墙(一段因靶场留下的旧城墙)进行仿古改造。总长130米,墙高6米,基厚7米。城门为拱形,拱高5.3米,宽4米,厚10.5米,城门顶高7米。城墙上设烽火台2个,垛口150个。滨河公园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西北护城河的脏,乱、差的状态,成为环境优雅的风景游览区。

二零一一年,又引泗河水注入北护城河。此工程在田家村大桥南建一橡胶拦水坝,引入兴隆文化园东区新开挖的人工河,并于北护城河贯通。文化园人工河注入了泗河水,兼蒲茂盛,芙蕖溢香。泗河水注入北护城河路,使河水四季丰沛,风光旖旎。看着家边的北护城河逐渐展现新姿新貌,闲暇之余,漫步在兖州城北这条河边,扶栏眺望对岸的兖州古城墙,闻着花香,聆着鸟鸣。乘着愉悦的心情,口占了一首《蝶恋花·今昔北护城河》,词曰:“引泗水注北城河,林荫花茂,曲栏拱桥。游船荡桨波澜起,鹊跃枝头嬉争闹。忆昔日泥沟臭水。蚊蝇滋生,掩鼻勿过。几届政府相治理,休闲垂钓好地方。”

七、又遇拆迁

2007年,我居住的这片棚户区,拆迁改造,就地安置。我的心情喜忧参半,此时我工作的单位已经企业改制,解甲归田。年过半百的我又遇拆迁,必须得第三次搬家。“御桥少陵北红花,半百移居几处家。”此时心情沉重,喜忧参半,力不从心。2010年,我办理了退休手续,生活总算有了保障。2011年初,七拼八凑交足了十万块钱,签订了上房协议,领了钥匙,搬进了“银宇新苑”小区的新楼。幸运的是,这是兖州第一栋拆迁安置配有电梯的小高层。水、电、暖、气。太阳能一应俱全,生活质量与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左邻右舍都喜笑颜开,沉浸在万象更新的喜悦中。

2018年,体育场升级改造,足球场草坪绿茵,跑道红色塑胶,内圈400米,外圈500米,设置了围栏,更新了灯具,增加了体育器材,安装了固定的长凳,为市民提供了健身运动的好场所。因为有了设备齐全的体育场,周边许多住宅商品楼拔地而起。联诚小区,雅静园,中御国际花园,祥瑞花园,惠民瑞马世家,先后竣工入住。晚上华灯初上,万家灯火通明,再也不是昔日的旧模样。

八、这是一条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河

这两年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在兖州全面开工建设。我楼下的北护城河,今年夏季雨、污分流工程完工后,使滨河公园焕然一新。绿荫郁葱,垂柳拂水,碧波涟漪。新修缮的河北岸,翠竹丛中新增了一组:李杜文化石刻。主体内容“李杜相会在兖州”。由李丹先生撰文,高登月先生书丹,甘东明先生作“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浮雕刻画一块。选用了李白、杜甫在兖州相会时所作的诗各四首。聘请了徐叶翎先生等八位兖州知名书法家,用真、草、隶、篆、行不同的书体书写,高登月先生刻石,最为突出的是李白,杜甫在甑山的唱和诗。

唐天宝四年秋,李白,杜甫在兖州相聚,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二人结伴策马登程,共同去鲁城北访范居士。杜甫作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锵。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是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杜甫仰慕李白,在兖州相会后,二人感情至深,视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访范居士痛饮后归鲁城,一路谈笑风生。路过甑山,李白口占一首《戏赠杜甫》,诗曰:“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调侃杜甫太瘦是因为“作诗苦”。将这首酒酣以后的诗做为与杜甫作《赠李白》的唱和诗。并且将甑山形像的称为“饭颗山”。

关于兖州有“甑山”,大概许多兖州人都不知道,地图上没有标注,无处可寻。据清末周元英编的《滋阳县乡土志》,卷四《山水》:“甑山,在城北五里馀石马村后。无石,地势所聚,高若大阜,方圆六七亩,有柏数百株,树木荫沉,森然毓秀,中多古墓,雨水冲剥,石椁刻有露于外者......”(樊英民先生著《兖史考略》第364页),明代作家冯梦龙编《喻世明言》,第四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篇中所述:唐末五代时,大梁皇帝朱温封葛周中书令兼节度使之职,镇守兖州,曾在甑山打围,申徒泰射倒一鹿的故事。书中提到的葛周确有其人,《旧五代史》中卷十六,葛从周列传,说他为梁的开国立下不朽功勋。

周元英先生的《滋阳县乡土志》也就是百年,确切的记录了甑山的位置,其实笔者本人也见过这个大土堆。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初,我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周家村北边有一块少陵二队的地,在这块地里往北不远处,有一高高的大土堆,有人说是xx家的墓地。附近村民经常到此取土,后在大地园林化中被整平。看来应该是《滋阳县乡土志》所述的甑山,当时笔者也没听说过甑山的来历,原来这高高的土堆就是李白诗中的甑山(饭颗山)的遗址。没想到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仙,诗圣北门出城,过这条北护城河,经甑山“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到范十居士家品酒论诗,范居士对这两位文坛巨星敬重有加。中国诗歌史上的两颗明星相聚,并且在兖州城北的甑山留下了浓重色彩的篇章。兖州城北的这条河,承载着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这组新落成的“李杜相会在兖州”的刻石,是兖州区委区政府大力挖掘李杜文化的新成果,也给兖州滨河公园增添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氛围。让游人们在休闲之中领略唐诗的魅力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或许当你漫步在风光旖旎的河边,期待着邂逅中国的诗仙与诗圣,请他俩再讲讲甑山《戏赠杜甫》的故事,还有“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以及“怜君如弟兄”的深交情谊......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水能滋润万物。择水而居,是古代先民们的智慧与生存之道。我三迁其家,都是择河而居,从1983年至今,一晃40年。岁月如跎里,儿子娶妻生子。天伦之乐中,陪着孙女入托,入学。40年,芳华不再,鬓发渐白;时光知味,岁月留香。40年中,我目睹了兖州城北这条河左右两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最脏的这条河逐渐变了容颜。两岸杨柳依依,河水涟漪,白昼里风姿卓越,夜晚时流光异彩。我是兖州人,我为兖州城市飞速的发展而自豪,我将年逾古稀,我在兖州很幸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中秋、国庆两节相连,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人们乘节假日,争相去旅游。观赏大美河山,绿水青山,秋韵枫红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参考书目:1、《兖州市志》山东省兖州市地方史志,编篆委员会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9月第1次印刷。2、《东鲁寻踪说李杜》徐叶翎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1年1月第1次印刷。3、《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六卷》龚书铎,主编,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2年1月第1次印刷。4、《兖史考略》樊英民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作者简介:

高俊喜,兖州人,原兖州农业机械厂退休。兖州区民间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兖州春秋》副总编。有散文作品发表在《兖州文学艺术》,《今日兖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