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剧评」鄢海兰 ‖ 不愧苍天不负民

来源:本站    作者:鄢海兰    时间:2024-12-24      分享到:


新编历史剧《清官李蛮牛》于11月17日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公演了。这部历史剧由国家一级编剧汪荡平和国家二级编剧孙海云贤伉俪联手创作,国家一级导演何芝光执导,湖南省艺术节“田汉表演奖”获得者罗文,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肖笑波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光绪年间知县李蛮牛在邵阳为官期间,清正廉明、不畏强权、护民爱民的感人故事。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的老师们把这个故事演绎得生动感人,细致传神,让观众看后回味无穷。

笔者看过之后也是思潮起伏,除了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让人叹服之外,更多让笔者回味的是两位编剧老师通过剧本展示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完美地表达了历史剧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清官李蛮牛》的价值观

《清官李蛮牛》刻画了哪些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呢?笔者认为,概括起来就是在李蛮牛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四种思想,分别是:清正廉洁思想,奉公守法思想、公平正义思想和众生平等的思想。

首先来看李蛮牛的清正廉洁思想,这是贯穿整个剧目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李蛮牛“自带钱粮来当官”,既是为了遵循“不使官银,不失本性”的祖训,也彰显了他在这条清廉自律祖训影响下,自觉形成的向上向善的本性。

剧情的开始,就设置了李蛮牛的母亲李老夫人跋涉千里、历时一个多月从山东赶到湖湘邵阳兴师问罪的场景。李母见儿子一年多不曾回家取饷,以为他是使用官银,从而违背了“自律自省护官声”的祖训,特意专程前来正家风、彰祖训,

“好好教训你这个不肖子孙”。看到这里,我和观众一样忍不住好奇:在积弊日深的清朝官场,竟然还有“不使官银,不失本心”的祖训?不用官饷,这个官要如何当呢?原来,李蛮牛是当了家传的老坑端砚,组建民团,剿匪安民;拿出自己的私房银子,资助走投无路的穷书生刻苦读书,中举进仕。剧情就这么层层推进,一步步地阐述出了其余的三种思想。严格来说,在本剧里,这四种思想既有单独表述,又互相融合衬托,从而完美地塑造出了一个可敬可亲,有血有肉,即使时空相隔数百年、却俨然就在我们身边的鲜活的角色,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就这么充分地展示了出来。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来看李蛮牛的奉公守法思想和公平正义思想是如何展现出来的。清官李蛮牛和贪吏袁知县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嬉笑推让背后是奉公守法、公平公正和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尖锐博弈。

李蛮牛被为虎作伥的衙役们押上县衙公堂,即将卸任的袁知县并不知道押上来是新任知县,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打铁匠,便横耍官威,喝令李蛮牛:“饶舌的刁民,还不与我跪下”;李蛮牛答:“无过之人不跪无理之事”!这句大义凛然的话真是石破天惊。此时的李蛮牛跳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思想的禁锢,化身成为了一名与当时腐朽官场作斗争的勇士。他遵祖训、守初心,扬正气、护公平,哪怕仅有一己之力,也要撕开“当官不搞钱,就像炒菜不放盐”的重重黑幕,让那一缕缕阳光纵使艰难、也要从缝隙中照射进来,给民众以希望。

随着剧情的推进,李蛮牛和袁知县的斗争开始白热化了。袁知县当知县多年,狂贪“马尾战购粮款”“三海大修工程采石款”及“朝廷钦拨赈灾款”等国情民生的重大款项,众属官跟着“吃肉的”袁知县也“喝了汤”。面对李蛮牛的“盲查帐目”巧妙审案法,他们纷纷交代了自己的贪腐事实。然而,当李蛮牛命他们交代“吃肉的”上属袁知县的巨贪事实时,他们却“摇头躲闪”,不敢了,怂了,因为袁知县即将从七品知县升任从四品府台。在必须“知进退、识尊卑”的封建官场,举报上官,那可是天大的事啊!面对众属官的畏惧惶恐,李蛮牛再出石破天惊之语:“做人不能亏心,做事不能亏理。官再大,只要他贪腐属实,老爷我一本参上去,照样把他的爪子剁下来!”坚持为官清正、不屑同流合污、敢于维护正义的形象又一次呼之欲出。

贪吏袁知县最终认罪伏法,在被押送“京师候审”之时,两位编剧老师设置了他和清官李蛮牛的最后一场对手戏。就是在这场对手戏里,李蛮牛的清正廉洁思想,奉公守法思想、公平正义思想,最后升华成了众生平等思想,一位历史上的清官就这样活在了当下。。

剧情是这样演绎的。袁知县虽然认罪,但他还是不理解,因为“十年寒窗,求师拜帖,花销真的大;不捞外快,不求偏财,怎回本养家?”李蛮牛便与他细细剖析道理,两人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白。李蛮牛问袁知县:“你何以养家?”袁知县答:“朝廷的俸禄”;李蛮牛又问:“朝廷的俸禄何来?”袁知县又答:“百姓赋税”;李蛮牛再发直击灵魂之语:“养你的俸禄来自百姓的赋税,故尔,百姓才是你的衣食父母!”袁知县却“吓得一跳”,认为李蛮牛的见解太过“惊世骇俗”,李蛮牛这时就坦然地说出了“民为国之本,廉为官之魂”的民本思想,这个思想里面包还含着官轻民贵思想、众生平等思想等等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先进思想。这些思想的演进历程,宛如一部震撼人心的精神史诗。这些思想超越了身份、地位、财富的差异,认为每一个生命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这就是不分肤色、不分信仰的人类对和平共同的渴望,对美好生活共同的向往,对爱与善良共同的追求。

在这样的层层递进之下,李蛮牛从舞台走向了观众,从历史融进了现实,一个在史料中若隐若现的清官形象清晰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清官李蛮牛》的现实意义

一部好的历史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典型性,创作者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对其性格、行为和思想进行深入刻画。这些人物的经历和命运,能够与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人物类型相对应,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观众在欣赏历史剧时,会不自觉地将古代人物的遭遇与现代生活中的个体联系起来,进而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我觉得《清官李蛮牛》带给我们的,不光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震撼和思考,这才是历史剧借古喻今的重要意义。

李蛮牛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惑,这种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思想能够促使公职人员自觉抵制腐败,做到权为民所用,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李蛮牛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思想能够弘扬正气,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激发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心态,让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

李蛮牛的奉公守法思想在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奉公守法意味着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成为社会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在古代,这种思想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支撑;而在现代,它同样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关键要素。拥有奉公守法的思想,就能够增强我们的自律意识,这种自律并非是外界强加的约束,而是源于内心对法律的尊重和对社会秩序的珍视。它让我们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不当违法乱纪之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李蛮牛坚持以民为本,将民众的利益置于首位,深刻诠释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所以,他关心民生,积极保障百姓的温饱;教化乡民,营造安居乐业的民风民情,“植根湖湘廿八载,兴业助农十数县,修身立德,堪称表率”。这再一次说明了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幸福安康。

成为一个清官或成为一个好官也许容易,给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很有难度。光靠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不贪不占,直至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感谢《清官李蛮牛》,哪怕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雨变迁,一位清官的标杆形象依然能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

不得不赞叹汪荡平、孙海云两位老师和整个演区团队大师级的艺术造诣!纵观剧目,情节设置顺畅丝滑,唱词表达准确精炼,人物个性鲜明突出,舞台展示收放自如。《清官李蛮牛》不仅是一部精彩的戏剧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人生课,它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对社会、历史和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