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王思诚的书法——兖州书画家传14
王思诚
王思诚(1291—1357)年,字致道,嵫阳南砂堆人。王思诚出身农家,自幼聪颖过人,七岁时从师习《孝经》、《论语》,过目能诵。后来拜汶上大儒曹元用为师,学问精进。元至治元年(1321 年),三十一岁的王思诚进士及第,被授予管州判官,不久回京任国子监助教,累升为翰林院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侍制。元至正元年(1341 年)升奉议大夫、国子司业。次年任监察御史,后任太中大夫、河间路总管。正十二年(1355 年),升任集贤侍讲、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元至正十七年(1357 年),王思诚因病辞职,改任通议大夫、国子祭酒的虚职。十月,王思诚病逝在回京的途中,享年六十七,朝廷谥“献肃”,归葬故里今兖州兴隆庄街道祖茔。《元史》有其传。
王思诚为官清正,不慕虚名,实心为百姓,为朝廷作事。他任监察御史时,上疏借天灾说事,让朝廷摄于上天,平反冤狱,赈济灾民。他在檀州铁矿暗访,改善矿工的生存环境,惩治了无良狱吏。在河间路总管任上,免除“柳课”,制止献瑞,勘探黄河三门峡,处处为黎民百姓着想,政绩突出,官声极佳,深受士民爱戴。王思诚还是一个敢作敢为,有担当的官员。他任陕西行台治书御史时,正值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起义。红巾军攻击陕西,西安报急。王思诚力排众议,冒着越境擅发的大罪,请察罕帖木儿带兵驰援,击退红巾军,解了陕西之危。至于其他的如平反冤狱,兴建学校、擒捕盗匪这些政绩,发生在王思诚身上的更是数不胜数。王思诚笃守儒家理念,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元治正三年(1343 年),朝廷修《辽史》、《金史》、《宋史》,王思诚参与了编撰。
王思诚雅好文艺,擅作诗文,流传至今的有近百余篇。其亦能书法,擅长篆、楷。传世作品有曲阜孔府的元至正元年(1335 年)《代祀阙里孔子庙碑额》,存兖州博物馆的元至正十年(1350 年)《房安墓志》,存曲阜孔林的元至正十七年(1357 年)《奉议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孔思迪碑》。
- 上一篇:上一篇:「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鲁门,鲁门
- 下一篇:下一篇:「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兖州历代诗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