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兖州的考棚街和贡院

来源:本站    作者:大中艺文志    时间:2025-02-26      分享到:


考棚街位于老城区西部偏北,北起建设路,南至九州路,因北临贡院,是明清两代士子们考秀才时住的地方,故称考棚街。

中国的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与察举制度相对应的制度。其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 587 年),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1905 年),历时 1300 余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制度。科举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在明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在明代,读书人在未取得功名前,年龄再大也被称为童生;童生只有经过县、府、院三个阶段的考试后,取得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的资格,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又分为三等,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生,于廪生、增生之外再增加的,称为附生。考取生员是士子们进入科举的第一阶段。在府、州、县学学习的生员,又有被选拔出来的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学习,称为监生。监生中,由生员入监的称为贡监,官员子弟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为例监。

在明初,监生可以直接做官,明成祖之后,监生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可以直接参加乡试。各省的提学官还会对生员进行岁考、科考,并按成绩分为六等,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乡试在北京、南京及各布政使驻地考试,逢子、卯、午每三年进行一次,考试的地方称贡院,时间在八月,称乡闺或秋闺。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分三场举行,考中的举人,俗称孝廉,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第一名称解元。放榜以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乡试的第二年,逢丑、末、戌年,每三年由部主持一次会试,又称礼闱。此时,全国举人赴京参加会试,于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因在春季,又称春闺。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即举行殿试,时间是三月十五,贡士参加殿试,均不会落榜,只是由皇帝主持重新定名次。殿试第三日放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分称状元(或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因用黄榜,俗称金榜提名。在科举考试中,能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称连中三元,在整个科举历史上,也只有洪武年进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络二人。

兖州府的贡院在今中医院的位置,正门往南有贡院路。清乾隆三十年

五(公元 1770 年)版《兖州府志》载 :

督学文场在城内西北,大门三间,照壁一座,东西鼓吹亭二座,东西旗台二座,东西辕们二座。东辕门内巡捕二间,东辕门官厅三间。大门内二门三间,大堂五间;恭悬康熙四十三年御制诗文,又悬乾隆二十二年御赐学臣谢溶声诗章。堂东西班房各三间,东西文场共三十间,堂后穿廊五间。二堂五间,书吏房五间,三堂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寝房五间,厨房三间。

兖州府贡院又称为督学文场、试院、考棚、学使校士馆等,因曲阜亦设试院,故又称兖州府西试院,每逢考试,滋阳、汶上、宁阳、阳谷、寿张、金乡,鱼台、嘉祥的童生在此考试,曲阜、四氏学、邹县、滕县、峄县、在曲阜考试。

滋阳县因是贡院所在地,文庙教授可保送两名生员,每次童生试,滋阳可考取二十名秀才。在明代二百七十余年历史中,滋阳共考取进士 25 人。清朝 250 余年中,滋阳考取举人 89 人,进士 19 人;武举 62 人,武进士 7 人;荐举拔贡 10 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文武官员 250 余人。其中成绩最好的是任赢,他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 1535 年)考中二甲第五名。而牛运震在雍正十五年(公元1732 年)考中举人时,滋阳有 7 人同时中举。而第二年,他又与舅父杨明寀,好友董淑昌同时中进士。

1912 年,辫子军进驻兖州,贡院成了张勋的司令部。1938 年,日军侵占兖州,贡院成了日军马厩。1939 年《滋阳县城区图》标注贡院位置为鲁西中学。1945 年后,国民党驻军在城区西北设置军火库,1948 年军火库爆炸,兖州府衙、府学、贡院遭到破坏,砖瓦木料被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