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文学」大中艺文志 ‖ 忠孝完人牛梦英的传奇人生

来源:本站    作者:大中艺文志    时间:2025-04-07      分享到:


滋阳牛氏的始祖牛黉,字志伦,号柏庵,世居济宁藤花树街。因娶了鲁藩邹平王府的定陶县主,被封为亚中大夫、宗人府仪宾,移家至位于钟楼街东(今八一路口)的牛郡马府,后来又在城南绕家庄建了别墅(后改名牛家楼)。其父牛端,任兵马指挥;祖牛应时,曾祖牛骍,官阶、字号、生卒皆失考,能留下姓名,恐怕也是沾了牛郡马的光。


牛黉颇有贤名,正德年初,因赈济黄河水灾受到朝廷嘉奖。并被称为宗亲典范,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记入地方志。嘉靖三年(1524年)六月初九,定陶县主卒,仅仅七十天后,牛郡马也随之而去,葬在了济宁祖林东。


牛黉的儿子东山,字鲁瞻,仼鲁王府引礼官,卒后葬在兖州城南小马青村东,是第一个葬在滋阳牛家林的。牛东山的儿子之革,字子固,号念柏,仼高邑知县,朝廷为其钦建“恩锡三朝”石坊。牛之革的儿子象坤,字海涵,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辽东盘山驿监军道,朝廷为其钦建“司寇大夫”石坊。牛象坤的儿子天铸,字范宇,廪贡生、候选州判。牛天铸的儿子起宗,字振先,府试案。牛起宋的儿子洪范,字箕陈,岁贡生,考职州同。


牛洪范有四个儿子,梦徵、梦瑞、梦英、梦硕。梦徵居段家村,梦瑞居牛家楼东,梦英居牛家楼西。以上是滋阳牛氏的简略传承,今天就讲讲有忠孝完人之称的牛梦英的传奇人生。


牛梦英,字卓然,号眉村,别号别墅,滋阳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 年),卒于清乾隆十四年( 1749 年)。是空山先生牛运震的叔叔。


牛梦英打小就有文名,二十四岁考秀才就考了个第一名。雍正初年,朝廷举贤良方正,牛梦英因有才名,又以忠孝享誉乡里,地方官就推荐了他,受到雍正皇帝的召见。在皇帝跟前,牛梦英举止从容,应对得当,于是就得到了试任河南息县知县的任命。


牛梦英身材修长,又长了一副美髯,在那时是个妥妥的帅哥。他口才很好善于辩论,常常夸自己是可以做大事的人。他精力充沛,才气纵横,但性格刚烈,遇看不顺眼的事,马上就与人争执。他好指出他人的过失,有不公平的事,总是直接予以指责。他读书时,就曾因为书院里举荐人才不公平,而非得向官府讨个说法。所以,他虽本性善良,有公义,敢担当,但也没少得罪人,人缘不那么好。


牛梦英虽然没有从过政,但他到了河南息县,干起工作来却是得心应手,雷厉风行。他首先革除了衙门里的数十条不合理的规定,把盘剥老百姓的各项弊政一一革除。他还本着益民便民,减轻百姓负担的原则,重新订立了许多新的规章制度。他抑强扶弱,廉明公正,很快成了息县老百姓的偶像。士民敬他如同父母,而滑胥酷吏畏其如神明。



牛梦英处理问题精明果断,黠胥奸徒面对他时,不由自主地就会发抖。有个叫李永盛的监生,是息县有名的豪强,做了不少仗势欺人、执强凌弱的事。牛梦英先是进行深入调查,对他做的不法之事一一调查清楚,然后将其拘捕,绳之以法。李永盛为了脱罪,到处请人向牛梦英说情,但他却不为所动。此举既为息县百姓除一大祸害,也使牛梦英在息县立了威。武生党某的儿子,被人诬陷为勾结盗匪,被下了大狱。牛梦英经过调查,查清他没有勾结盗匪的事实,是被人所诬陷,立即将他释放。



牛梦英在息县任上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就使息县得以大治。吏治清明,士民乐业,赞颂之声传遍河南。这时候,上官也批准了他为正选知县,准备派到其他重要的县里去任职。但牛梦英却出人意料的辞而不受。他说:“仕之途赊矣,仕之道毕矣,吾之忠竭矣,知止知足,吾其归矣。”要出人意料的是,上官竟然也同意了他的请辞。


牛梦英离任那天,息县的百姓竞相来送。武生党某率领全家,哭着送出了十里。还有一个少年人,在路边摆上酒席给他送行,并手执白铤守护了一夜后才肯离开。原来,这个少年,竟是因违法被牛梦英杖责过的人。


牛梦英的仕途,也真可以算是个异数了。他以秀才出身,举贤良方正,数月即任知县,而后数月又已致仕归于林下。如此经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牛梦英回乡后,首先到宗祠告奠祖先,自称:“完忠之局者,复以完孝之事也。”从此,他在家孝敬父母,友善兄弟,教子侄读书。闲下来则栽花种树以自娱,聚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读诗论文。但是,牛梦英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对地方事务仍然十分热心。他曾协助地方赈灾,创办粥厂施粥,救活饥民无数。也曾倡议本地的士绅,捐钱代知府沈某还上亏欠的银两,使他能脱罪回乡,侍奉老母。牛梦英虽然与许多地方官交情颇深,出入官府如入自家宅门,但他却从不干涉地方政务,不因任何私事麻烦地方官。


正是因为牛梦英身上兼备了这样多的奇导之处,淄川人王稚子才为其作传,并名为《忠孝完人传》。王稚子在传中颇为遗憾的说:“独是完人年尚未及强仕,而精神有余,抱负非不足,倘一心以行义,久于其途,由中尊而迁郡,由郡伯而升丞,内转则为喉舌,秉钧衡,悉分内事。吾知其必大有裨益于一人,以利济乎民生者。如是,则满乎忠之量;即以显亲、扬名,满乎孝之量。充实焉,美人矣;有光辉焉,大人矣。而完人乃甘心于完也,此完之所以止于完也。昔孟子之论乐正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今吾于完人亦云。”以此观之,王稚子似乎还没懂牛梦英。


牛梦英是空山先生牛运震的叔父,长其十五岁,两人感情十分深厚。牛运震幼年因母亲多病,是在牛梦英的夫人高氏照料下长大的。后来牛梦英的儿子元震、行震,又都从牛运震读书。牛梦英对牛运震期许很高,曾写信指出他性格中桀骜不驯的一面,希望他进入仕途后要多加注意。牛运震在秦安为官时,曾带着父母同行。牛梦英又曾不远千里前往探望。牛运震贬官后,牛梦英又三次赴京师,为其被劾之事奔走。故牛运震在其为叔父撰的墓志铭中感叹:“呜呼,吾受吾叔父恩最深,而今以一铭投吾叔父也。”


牛梦英有古玩花木之好,中年后着意于笔墨,尤笃于书画。他家藏碑

帖千余种,自秦篆汉隶以下,至晋唐楷法章草,他全部精心研摩。其晚年尤其醉心于八分,于《鲁峻》、《礼器》二碑得力最多。其书风苍古奇崛,金石气十足,


画虽没有专师哪一家,但能以篆隶笔法为之,不计较形似,而在乎意到。故其所作枯树、怪石、竹木、兰草等,都显现出了勃勃生机。牛梦英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士大夫书画向文人书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他的书画虽然没能达到像郑板桥、金农、高凤翰他们的高度,但却也在不自觉中形成了欹侧偃蹇,逸笔草草,尤如古铜断碑的面貌,风格十分独到。兖州博物馆藏有牛梦英的《壬子夏日雨窗漫写》书画合屏,另据《牛氏大宗谱》载,雍正八年(1730 年)其曾为《牛氏族谱碑》书丹。


清乾隆十四年(公元 1749 年),牛梦英卒于家中,享年五十九岁。海

宁陈公在其生前为其题“完孝完人”的匾额,王稚子为其作《忠孝完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