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 正视公劳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赵青 | 正视公劳

来源:本站    作者:赵青    时间:2024-04-08      分享到: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党政军民学、工农商学兵,除学生之外,每一个人的工种不同,工作属性就不同,所产生的工作劳动、价值也就不同。尤其当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所赋予的职责就是公职,所产生的劳动就是“公劳”。

公劳,从一定意义上而言,站位是公属性,履行的是公职责,所行使的是公权力,工作对象是人民群众,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公劳,马虎不得。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杨仪以秉承丞相遗愿为由,联手马岱将蜀汉大将魏延诛杀。杨仪自以为有大功,应该由他来替代诸葛亮秉政。但是,诸葛亮生前已留下秘言,说杨仪心胸狭隘,着意于让蒋琬继任。

杨仪回到成都,拜为中军师,并未配部下属下,没有给实际的权力。杨仪认为自己资格比蒋琬老,才能更是超过他,于是怨愤不平,形于声色,叹息叱骂之声不断,以至于大家都害怕他言辞激烈,不敢接近他。后来,后军师费祎去安慰他,杨仪又对费祎发泄心中怨恨,说道,“假如丞相诸葛亮死的时候,我举军投降魏国,岂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如今真是追悔莫及”!费祎秘密向上汇报了他的言论,汉主刘禅随即将杨仪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汉嘉,又上书诽谤,指斥激烈,于是刘禅命当地郡府逮捕杨仪,杨仪自杀。

这就是“杨仪居功自傲,刘禅罢其官,杨仪自杀”的故事,杨仪是典型的“把本职工作当功劳”的主儿。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将“军中功”与“功劳簿”挂钩并论,一副“非我不可”“众人皆不如我”的狂妄姿态,口出狂言终是自杀身亡,“功劳”没了,人也没了,着实令人唏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资治通鉴》一书例数古代王侯将相的兴衰史,道尽官场百态,很多为官之道依然值得当代人学习、深思。毛主席一生曾反复研究、批注、阅读《资治通鉴》达十七遍之多,他本人也曾回忆说,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就开始读《资治通鉴》了。在他晚年,床头的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只得用透明胶“缝缝补补”,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是毛主席最为钟情的历史典籍。

读史明智,以古鉴今。当代而言,正视公劳,就是要有公劳非功劳的清醒,要有公劳非私劳的坚定,要有公劳非多劳的自励。

本本分分,莫视公劳为功劳。立党为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本质要求。《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干部无论官当多大、权有多重,做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而且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越应该作出成绩,越应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这时,所作出的成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都是履行了岗位的职责,做好了本职工作,是本本分分的公劳。

视公劳非功劳,是一种清醒。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因为自己的功劳和职位而骄傲,不用来作为‘特殊化’的资本”。在所谓的功劳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把功劳当公劳、当动力,以建功不居、让誉于众的姿态,才会形成人人守责、人人尽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切不可把取得成绩称作功绩,再论作功劳,切莫追求给自己树碑、给自己留名,由此而贻误的不单单是工作,还有可能是人生。

干干净净,莫视公劳为私劳。有道是,“做官先做人,干事先干净”。视公劳为私劳,是政绩观扭曲,权力观异化的典型状况。一些大官员、小干部、管理者,认为工作成绩成效都是自己所为,工作中“别人不管用”“没了我不行”,私下里得到一些“奖励”理所应当,给予一些“报酬”再正常不过,岗位职权变成了捞取资本、攫取利益、满足私欲的工具。在多年的办案经历中,曾遇到过一些年轻管理者接受审查甚至锒铛入狱的悲剧。起初,这类管理者年纪轻轻便官居要职,在询问中谈及某一重大工程项目时,夸夸其谈、眉飞色舞,项目的进展成效仿佛都是其一手操持,大有“居功甚伟”之势,公劳成了“功劳”。等到违纪违法的线索铺开,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后,这类管理者便又大惊失色、“闪躲腾挪”,发出诸如“这件事情不是我干的”“这件事情不是我安排的”“这件事情没有人给我汇报过”的“免责三句”,企图蒙混过关,实则为时已晚。当事人的这一公劳从“功劳”进而演变成的“私劳”,皆因没有坚守初心,忘却了职责与使命,结果只能是悔不当初。

视公劳非私劳,是一种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入整饬作风,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反腐败斗争,所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就是诸如公私不分、以公谋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的不良不当不正之风之事之人。“破除私心私欲,成全公平公义”,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与恪守的。

勤勤恳恳,莫视公劳为多劳。工作中,还会因岗位职责不同,出现活多活少的状况,在无形中就导致了干多干少的问题。“按劳分配”的道理每个人都懂,是一个基本的准则。劳动和工作仅仅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工作成果。工作少劳多劳的问题,实际上是责任心与心态把握的问题。实际上,为人民服务无大小之分,更无多少之别。当身处岗位担任职务,就该有履职尽责之心态、姿态、状态。正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劳是心态摆正后,解决多劳情况的根本动力。在自勉自励中,聚焦主业,理清思路,统筹安排,以最优的方法方式获取最大的效果效益,少“内卷”,少“内耗”,以人本情怀凝聚强大合力。

视公劳非多劳,是一种自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以实打实的行动、面对面的互动、心贴心的联动,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的不良情形,在多劳多干中,锻炼处事能力,丰富个人阅历,提升人生价值。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每一项工作都有结束的时候,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才算真正为人民服务,公劳才最有价值有意义。每一项工作都是“心、神、力”兼具的过程,正视公劳,心神力才能更好的契合贯通。莫再有功劳的想法,莫再有多劳的疑虑,莫再有私劳的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