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赵青 | 性格与风格 ——浅谈青年干部的成长

来源:本站    作者:赵青    时间:2024-04-08      分享到:

从事过多年的组织人事与纪检监察工作,每每需对某人某事有所评价时,总难免会有关于“性格”的说法,颇有意思,值得一说。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无论是小说还是同名电视剧,都在业内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文中剧中对嘉靖皇帝、大臣海瑞这两个人物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二人的性格,更是该文该剧最最焦点的存在,历史风范、时代风采、人物风貌皆具,越咂摸越有味儿。

嘉靖帝是古代皇帝中的“另类”,一度“坚持”了20多年不上朝,依旧执政朝野45年,《资治通鉴·中国历代吏治问题》一书中称嘉靖帝“初时尚能励精图治,然后不久就变得喜好祥瑞,追求享乐,尤其崇信方术道士”。此外,嘉靖帝还喜好“青词”,一种用红笔写在青藤纸上、用于道教斋蘸的骈文,时历任内阁首辅夏言、严嵩、徐阶,皆因青词写得好博得高官厚禄,其他内阁成员则更有“青词宰相”之说。

反观海瑞,一“海南渔樵”举人出身,不畏权势,清廉严厉,曾自取名号“海刚峰”,仕途之初更是获得过“海笔架”的美名,其在任福建南平教渝时,官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学校校长,上级官员到访,下级官员皆行“跪礼”,包括其左右副手都跪下了,唯独海瑞不跪,像笔架一样杵在那里,而得此名。嘉靖帝后期,海瑞更是以《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买好了棺材“死谏”嘉靖帝,气急败坏的嘉靖帝欲以死刑成全,被后继隆庆帝及徐阶、张居正等明朝重臣救下,兜兜转转再获重用。

嘉靖帝、海瑞二人的“性格”不可谓不独特,这种性格对于他们的仕途发展、人生轨迹影响颇大。

历史无新事。读史鉴今,从封建王朝人物的“性格”故事出发,对于当下,尤其是对于青年干部而言,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一方面,当代社会每每提及“性格”说法,多半含贬义。尤其是在公职、仕途、官场的职业生涯中,“性格”正逐渐等同于“个性”,意指某个人在处理工作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冒失、激进等不良情形。在日常工作中,不乏因方式方法的问题而被填上“性格不行”等“标签”的人,久而久之,“标签”逐渐“标签化”,“标签化”又逐渐“异化”,每当谈及此人、谈及某事,就会出现“这人性格不行、这人有性格”等等说法,久而久之,“性格不行”就成了“这人不行”,对于个人成长乃至单位发展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对于“性格”二字而言,“风格”二字就成为了褒义词,用来形容工作有思路、有想法、有特色,尤其是在某项重大工作圆满完成并获得上级认可肯定时,“很有风格”就成了这个人的代名词,一时间,赞美、表扬、荣誉,弹冠相庆者更是接踵而至,这个人可能也会因为“很有风格”而左右逢源,甚至步步高升。

殊不知,风格不是绝对的,性格也应是相对的。辩证法无处不在。“性格不行”不见得全是方式、方法有问题,也有可能因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导致出现分歧,进而演变异化。“很有风格”也不见得就工作干得好、干得对、干得妙,喜欢溜须拍马者得到曲意逢迎时,风格就可能是“两面人”的那不光鲜的另一面。

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有时还分人群。“性格”二字,往往针对的是青年同志,“风格”二字则更多侧重年长者尤其是领导者,因此,就出现了“领导的性格叫风格,你的性格叫不行”的状况,极易扭曲政治生态、仕途生涯,甚至改变青年干部的政治前途和人生命运。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名年轻干部初入职场身居公职,要么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凡进必考,最起码也是学习阶段学业有成,不应该存在“性格缺陷”,也不应该因某时某事而被早早的贴上“不良标签”。青年干部也不能太过要强、太过强势,避免授人以柄、给人口舌,更不能在被贴上“不良标签”后畏首畏尾、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错失人生发展良机。

其实,风格之中必有性格,必有不忘初心、一心为公之党性,担当负责、清正廉洁之品性。性格之上亦是风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以以身作则、授人以渔之风范,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规范,青年干部的“坏性格”必定会成长为“好风格”,这既有利于个人成长、事业进步,更有益于社会发展、区域繁荣。

因此,少一些质疑与猜忌,多一些鲜花与鼓励。莫再让“领导的性格叫风格,你的性格叫不行”之言,坏了领导干部,毁了青年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