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 走进生活的腹地,书写生命的光芒——评李木生《民间布衣志》
一
放在案头的这部《民间布衣志》,20多万字的内容,我反而阅读了好久。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与浩瀚。我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才陆陆续续的读完。读这样的一部散文集,不会像读别的作品那样一口气读完,而是在每读一篇之后便忍不住掩卷沉思,唏嘘不已。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走向与人的际遇,而感动而流泪而感慨。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会有这样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想法,这就是一部有别于当代散文的大书奇书。它是有传世的可能的。不能读太快。是因为书里每一个字都是沉甸甸的,份量很重,心口发闷发疼,这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人的所受的苦累屈辱与煎熬,在每一个字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每一个字都是滚烫炽热的,那些人类最美的情感会让自己的情绪高涨起来,感奋起来。文明进程中假丑恶的东西与真善美相互并存。崇高的人格像闪烁在天宇的星辰,映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给人以慰藉,以温暖,以激励;而那些扭曲与沉重也必将带给人以及当下的后来人以深长的感慨与绵绵不绝的沉思。当代作家李木生,历时数年走访六十多人人,反复打磨终于写成这部撼人心魄的人物专题散文。让我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悄悄的跟在每一个人的身后,看他们哭,看他们笑,看他们滚烫炙热的情怀,看他们悲怆凄惨的命运。他们在风吹雨打之后,仍然保有一份珍贵的清澈与纯粹的模样。这是一部大书,是一部奇书,它的大,就在人物的伟岸与高大,而整体的厚重像大地一样胸怀宽广。在文风的甜腻大行其道的今天,在煽情与虚伪的书写当下,突然走进了真实的不加任何矫饰的逼真的生活,一下子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疼痛。这对我是一种提醒,对社会对生活对时代也是一种提醒。在作家书写的形形色色的各阶层的人中间,人的灵魂仿佛被唤醒和涤荡一番。
二
作家以深情的笔触立志为本土为原点书写,书写本土各类人物,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真实的人物的生存状态。作家走进生活的腹地,发现那些隐秘的不为人知的人的命运,书写有风骨有担当的文化奠基石,深情细腻的勾勒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这些人当中有艺术家,有老教师,也有匠人与商人,还有蔼蔼的长者也有天真活泼的儿童。他是多阶层的从历史到今天凡人的身上,凡是具有的不一样气质都值得书写,都在他的书写范围之中。他们的身影或者活跃在学术的前沿,或者默默的生活在乡间。他们的身份千差万别,才形成了一副真实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景观,中国的影像,记录一个时代的印象。他们的诉说构成了中国当代原生态的生存模样。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中华民族几千来的那种士的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与精神与家国情怀,看到他们在守护传统文化,栉风沐雨的牺牲,自己顽强坚守的崇高的人格力量,他们是文化的奠基石,是他们默默地传承,才让我们的文化延续有了可能。这些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感染力的文字,一次次让人感动落泪。作者的文笔力透纸背,还有感性浓烈的情感表达,因此每一篇在表达上都是深刻犀利,有雅致深情,饱含着作家丰富的情感的汁液。因此每个人物的人生历程。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而是深入他们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一个个丰富的灵魂。我常常在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深深的海洋,只有去认真的倾听他,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他们绵绵不绝的倾诉,才有可能去完美的表达他 而作家李木生在这方面是下足了功夫的。每一篇人物都体现出他对主人公的认识与深入的发掘与理解,里面充满了尊敬与友好和真诚的情谊,而真诚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这样的描写仿佛能看到主人公内心的情绪变化和心灵的轨迹。
在这些艺术家身上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势的存在,气的存在,他们的骨气,所以宁折不弯。正是凭着这种骨气他们才会向艺术进军的无畏和探索。看到这些人物的经历,我想我们是要回归创作的正途,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方向,一个借鉴,一个提示,那就是要逼近生活的深处,把目光向下伸向民间,书写中国的灵魂,这是另一种烟火生动的中国脸谱。我们要感知鲜活生命,他们强烈的生存意志与渴望感受,大时代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书写。
这是原生态的写作,我在想人物背后是什么,作家,首先是要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并给予深深的体谅与爱,没有以上的情感是不会把人物写得饱满的。比如书中书中的泗水读书人汤克孝买《鲁迅全集》的描写,那是因为李木生先生一生都在研究鲁迅,是以生命投入进一个新的学习,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因此他特别理解汤克孝对鲁迅全集的购买过程中的那种煎熬,我不止一次的在想,这里面多多少少有作家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的热爱是相通的。
三
这本书。囊括了60多个人物,共分为5个专辑,其中第1集。对我的灵魂的滋养太多,引领太多,灌溉太多,他们毕生的付出,深深的震撼着我,也引领着我。在《他是一座学校》里看到一位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赵明程老师为孩子们播撒下艺术的种子,才能让一个个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根开花。在他身上看到一个教育家的可贵初心,在他身上具有做人的良知,而爱心成为孩子们,了解艺术,成为艺术人才的桥梁,这是一个老教师对孩子最初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他对一个艺术家的正确的引领。引领一个正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和价值观。这对他们的一生都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曾经去过武氏祠,并有幸听过他们的讲解,而书中的对于朱锡禄的书写,感人肺腑,涤荡心灵。当我们在不断看常书鸿对敦煌的保护,我们也应该想到中国有个朱锡禄。作家走进一个人的精神的最深处,书写一个人的一生。书写他一生的悲壮,在悲壮中见崇高,在悲壮中,在悲怆中见伟大。让我们看到它具有浓烈的保护文化的情怀,作家选取了典型的一些材料来贯穿主人公的一生,以工笔细刻书写他的心路历程,以生动的细节对话与环境,烘托渲染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的情绪,凸显他坚定的人格性格气质。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的决心。外表柔弱,物质贫困与强大的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剧烈的反差。武氏祠的汉画石刻是中国古代艺术皇冠的明珠,从发现到保护已经几代人的努力。这些沉默的石头,终于遇到一个真正保护他们的人。我们看到主人公他在保护石头上做出来的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为了一张石刻,他为了一块石头,一年四季到老农家去。为了去购买这些石头,他把工资与女儿看病的钱一起交给农民的手里。一个人一生与文物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长河中那些中流砥柱。无论生活时代怎样,他们守护文化的初心不变。是骨子里的对一份祖国文化的热爱,那是一份传承。这篇文字里面的文学语言是非常精到的,对汉化时刻的文化内蕴的呈现,让我们知道了汉画像上面的故事。
我甚至把第一辑当成一个简写的中国艺术史来读,因为这是有很多艺术家的缩影在里面,他们的艺术之花,在苦难中成长,也在苦难中绽放。记录他们的成长史,艺术史,是可以照亮更多人的心灵的。在画家李福林的身上看到对艺术的敬畏与追求,比如取材于麻雀把麻雀比喻英雄体现出画家对生命的生生不息的关照和对万物的平等与尊重。
四
如果说他对艺术家有有成就的写作,是在展示人的全部的创造力的话,那么他对乡间大量的原生态的写作则体现了作家一腔悲悯的古道热肠。他对人世间的发现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滚烫的情感,才能让那些被忽略的人和被遗忘角落的人重新被我们看到。作家书写的是他们的身体残缺,更善于提炼这些人的独特之处,他们的过人之处,他们的高光时刻体现了平凡人身上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们的平常是被忽略的。是作家不辞辛苦,深入生活的隐秘的角落,去发现的结果。让我们看到的这些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他们在生活中被误解,被侵蚀。他们的生活的苦难与屈辱是并存的。他们像野草一样生长坚韧。在《哑人赵建德小传》一文中,这是一个一生孤苦,贫困,隐没于尘烟的人,普普通通到寂然无声。作家放大他的人生,通过一个个人生的片段书写赵建德背后的人性的光芒。这个形象与书中的很多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是一株野草,但是依然顽强地生长。
在这些底层人物的记录中,看到的是人们对生的渴望和坚强的生存意志。
五
对女性的书写一直是李木生创作的重要领域。在这文字里看到他一以贯之的悲悯,同情与体谅,在书写女性形象的时候,往往还带着一种敬与爱,《孝女国子》是写当代词作家乔羽女儿的。当我们目光更多的投入的乔羽先生的的创作与贡献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他身边的人。这是作家的独特的审美和观察的角度。他写了乔羽老先生的女儿的孝顺,写了她的生活,对她的品格给予了赞美,如果没有他女儿的全力的照顾奉献与牺牲,可能就没有乔老先生的后半生的顺利与安康,这背后是付出巨大的辛劳与汗水的。作家是在一种善意去写的。而歌唱家王建华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名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这种对事业的追求。看到一名退休女工朱文霞的事迹,心里是有一些颤动的,这是对真善美的歌颂他的天性,善良才会有对400多只小动物的照顾,她生命中只有充满了的弱小的爱护,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心灵无法不无法不受到震撼。无论是朱文霞的小动物还是苏萍女士的挪威森林,这都是作家在走进生活真真切切采访到的,他看到了别人忽略的生活角落,他打捞起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生命的光芒。
《我的三位母亲》是作家捧献出对于亲人的一瓣心香,是锥心泣血之作。而对三位母亲是作家无尽的怀念与依恋,依恋之情溢于言表,她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作家的哺育与关爱和培养。是作家一生难忘的。在深情的回顾这些成长的历程中,感受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慈祥。看到继母在孩子受到委屈时的挺身而出。看到看到自己生病时继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一个个细节就凸显出了女性对孩子的宽包容宽厚与爱,这是极其珍贵的。这本书中最难忘的形象是四婶这个形象,作家书写了她坎坷的一生。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她最后的结局幸还是不幸,让你感慨唏嘘。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一生,她就背负着一生的苦楚,在她身上具有看到时代的习俗和传统宗法制对人的束缚,这种种束缚让一个人的幸福感几乎为零。早年间我在读作家冯德英先生写的《》血染的土地》那部长篇小说时,对大俊这个女性形象久久不能释怀。战争胜利了,可是战争带给人的创伤与人们的道德感让一个女人看不到未来。作家写了这个社会转型期女人的命运。这是作家的历史之问,深刻而更加犀利。
对于篆刻家徐叶翎书写更多体现了李木生对艺术的见解与思考。在知人论世中,通过对一位艺术家的描摹,努力传达出自己的审美观念,哲学思考与历史的洞察。这里面很多观点,也可以概括出书中很多艺术家的气质与灵魂,比如主人公不仅是一名功底深厚的篆刻家,同时也是有学术著作的。作者推崇《东鲁寻踪说李白》,因为这本书鲜活的展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的深切交融。对他的文字也有比较高的评价,他的文字少有大多研究文章的冷静与平淡,而是一颗热烈的诗心,理解诗人,同情诗人,并设身处地的领会与显现诗人的诗情。细微之处与细节处,这样的感情投入纯真炙热,能够铸造历史,也能点燃读者的心。
李木生的人物评论是真真切切地体现出知人论世的原则。正因为经历过丑恶与苦难,他才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去追求那些遗失的美好与人善,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也寂寞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的艺术家的召唤: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有广阔的视野与无限的心灵的天地,有了心灵的广阔,也就有了艺术的大气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家进一步展开想象,展开思考,我常常想现代中国没有品尝过苦难的艺术家,或者没有用心去体察民情与民族苦难的艺术家很难深刻也很难有真正的成就。这一篇评论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李木生对当下艺术家一番中肯的,切实的告白与恳切的劝勉。从这些观点深刻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作家全面的艺术修养。没有对绘画技艺的了解,没有对史实的框架的总体把握与驾驭,就无法深刻地理解到一名艺术家情感的内核中去,自然也就无法传达出艺术的核心,因此学识的丰富,是更深入的写好人物的基础。
六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每个领域都提及到了劳动,他在写劳动的时候肯定了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这是在张扬人身上可贵的创造精神,人之为人最可贵的就是不断挑战,不断创新。作为一名劳动者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文字也感同身受,更有一种亲切感。
有的人一生并无功名,并无并无大的成就,他只是在这个世界上默默的活着,又默默的走了,与这个世界悄悄的告别,李木生没有忘记他们,而是以温情的目光去关注,而且会埋藏在心里,让思念的情绪绵绵不绝的流出,看到作家平日里是一个多么重情重义的人,在他的《我的一个年轻的朋友走了》一文中作者以克制的情书写了与年轻朋友交往的历程,写了他的性情和气质,对年轻朋友以那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表示了一种理解与体谅,这是从作家的情感上来说,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不只是体谅,更有更多的疼惜与爱护。作家在书写粉画画家张庆泉,《中国农技史》,中国农具史专家周昕,歌手刘大成,歌唱家王建华以及诗人张强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愉悦的,这是基于他对于本土文化与自身领域的成就而展开的书写,他们都是济宁卓有成就的专家艺术家,因此在文章中自然有一种自豪感在里面,书中有特别一个章节是作家自身的早年的当兵经历,写了自己的难忘的流金岁月,书写了一群兵的形象,极具年代感。凸显了人物在时代命运中的走向,每一章都不太长,数百字,但却值得回味,值得咀嚼。《我是一个兵》当中写了自己身边的战友,这些文字简洁形象勾勒出了一个人一生的气质,读了之后让人久久忘怀,作者不禁怀念他的青春岁月,深情感恩他们相互之间的战友的情谊。也在感慨当兵的坎坷人生。作者是带着深情去怀念这些的。
在我看来,民间的意义不仅仅书写不同阶层的人,而是对书写的人物具有宽广的视野与包容性,书写原生态。民间是由多元素构成的。既有挺拔参天的大叔,也有伏地的野草,这样民间采取整体性。这本书才显得如此的浩瀚丰富与统一,因此才有既书写当代艺术大家的文字,也有对身边小朋友的充满情趣的温暖的文字,这个方面体现出作家的审美,在真善美的基调上,涂抹色彩,彰显人物的精神,内涵,让人物的光芒穿透历史,穿过世俗,照亮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沐浴我们的精神,抵挡我们的灵魂。
雨果曾经说过类似的话。看他是不是一个诗人,就要看他脚下是不是沾满大地的泥土,这句话用在作家李木生身上特别的贴切。今天这些文字就是作家不断的走出书斋,走进生活的隐秘和腹地,用心用情,看到的一个个生活的场景和画面。如果不是这样,便无法窥见一个个坚强而鲜活的生命,他们是那么坚强有力的活着,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强大,感谢作家他的悲悯的情怀才能让我们与这些人物相遇,感谢作家的同情悲悯。作家的这60多篇文章就是60多首动人的旋律,那是他用生命与情感谱写的。一个个生命之歌,他歌颂生命的伟大,歌颂生命的创造力,歌颂人在天地宇宙之间的独立与自由,因此这样的文字是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每个字都在用良知启示与召唤着我们都在警醒着今天的人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在慰藉着我们的心灵,这是良知与爱对人世间的关照,这是作家独有的使命与担当,它是一种书写的自觉。在映照了作家人格本身。他的善良问候与体谅,当然也并不缺乏对历史的批判与警示,因此这本书是大书奇书,他厚重丰富,却有叩击人的心灵。
通读全书,看到人间百态,每个人的命运都呈现出不一样的人生轨道,这样的人生结局带给人的启示是非常多的。作家李木生观照历史与时代与人的关系,让人的心都历程与时代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些文字虽然是一个个体的书写,但就具有典型性,因此又具有史家眼光。60多个人物的原生态照见中国,这是具有中国风骨中国气派的文字。
- 上一篇:上一篇:是乐之呀 | 难怪迟子建的文笔这么美,她的写作方法绝了
- 下一篇:下一篇:聂尚奎 | 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