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王传钧 ‖ 莫为文凭遮望眼,文化素养塑人生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王传钧 ‖ 莫为文凭遮望眼,文化素养塑人生

来源:本站    作者:王传钧    时间:2024-09-19      分享到:

“文凭不重要,文化才重要。学识和修养才是真正的财富,而文凭只是一种形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修养可以提升人格。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将功利放在首位,而是要注重自身的内涵和素养。”这段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容易迷失的路,蕴含着深刻且发人深省的哲理。

首先,让我们思考文凭与文化之间的微妙差异。文凭,往往是通过一定阶段的教育和考试所获得的一纸证书,它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然而,拥有文凭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真正的文化。文化,是一种更为深远和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对人生的洞察、对道德伦理的坚守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会遇到一些拥有高文凭的人,但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却显得自私、冷漠,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相反,也有一些文凭不高的人,却以其广博的见识、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这就充分说明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赢得他人认可的,并非那张文凭,而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素养。

在工作场景中,这种现象同样显著。一个仅仅凭借文凭进入某个岗位的人,如果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很可能在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人际挑战时感到力不从心。而那些注重自我修养、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人,即使初始文凭不高,也能够凭借其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在职业生涯中稳步上升。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文凭就业歧视现象,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些用人单位仅仅因为求职者的文凭不符合所谓的“标准”,就将其拒之门外,而不去深入考察其实际能力和文化素养。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发展,也破坏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生态。真正的人才选拔应当综合考量个人的学识、修养、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而非仅仅依据文凭这一单一标准。

学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通过学习知识,我们能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一个拥有丰富学识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机遇时,往往能够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学识的积累并非仅仅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修养,则是文化的另一重要维度,它对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修养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如谦逊、宽容、诚信、尊重他人等。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挫折。这种内在的力量,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宁静和满足,也能够感染身边的人,营造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当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如果过于注重功利,将目光仅仅锁定在文凭、职位和金钱上面,那么我们很可能会失去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这样的追求是短视的,它或许能够带来一时的物质满足,但却无法给予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安宁和幸福。

相反,当我们将重点放在自身的内涵和素养的提升上时,我们会发现,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而深邃,每一次的探索和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我们会更加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外在的认可,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人。

总之,文凭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张车票,它能够帮助我们登上某个平台,但真正决定我们能够走多远、看到多少风景的,是我们内在的文化素养。在生活和工作中,让我们不断地追求真知识,培养良好的修养,用丰富的内涵充实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走向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未来,同时推动社会消除文凭就业歧视,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