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王冲 ‖ 读《披星戴月的媒体人》有感——光影逐梦人:媒体征程的星芒与坚守
马加强先生以生花妙笔,绘制出媒体人披星戴月的宏伟篇章,其文学性与深刻内涵相得益彰,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开篇,如电影镜头般展开一幅初冬晨曦图,“初冬的早晨,雾气蒙蒙,寒意突显”,短短数语,便将读者拽入那特定的时空情境之中,仿若能感受到那丝丝凉意拂面。此般简洁而精准的环境描写,尽显其文字功底之深厚。随着媒体人的脚步迈向南阳古镇,人物刻画纷至沓来。与李士友老师和殷凤霞老师同行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媒体人褪去舞台华彩后的质朴本真。日常里的亲和如同邻家友人,可工作瞬间的投入则似换了一人,瞬间化身专注的艺术大师,这种人物形象的迅速转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古镇的核心场景描绘中,文学性更是大放异彩。无人机于空中的翱翔,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无人机在他们的操控下仿若灵动的精灵,于天空中编织着水乡的梦幻画卷”,比喻与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让无人机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成为了传递水乡神韵的使者。而媒体人在青石板路上的缓行,则被形容为“在时光的琴弦上轻轻弹奏”,每一步都似在与岁月对话,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音符。为了镜头与画面的精雕细琢,他们不惜漫长等待与反复权衡,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被类比为诗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境界,将媒体工作的艺术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使其超越了平凡的职业范畴,成为一种对美的忘我奉献,让读者深刻领悟到媒体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热情。
午后运河畔的场景,李老师的蹲守姿态宛如一幅静态的油画,“李老师悄悄地蹲在了运河边,上身前倾,目不转睛,单膝几乎贴在了地面上”,这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凝固了媒体人对美好瞬间的敬畏与渴望,当快门声响起,那已不仅仅是记录画面,更是与美好心灵交融的神圣时刻,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归途中,尽管夜色深沉,疲惫写在脸上,但媒体人心中的热情之火仍熊熊燃烧。这里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他们对事业的深沉眷恋。他们如同繁星点点,虽个体光芒微弱,却因汇聚而璀璨夺目,在岁月的长河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传播世间美好的重任。每一个挑灯夜战的孤影,每一次风雨兼程的出行,都化作了文字中的深情注脚,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媒体人坚守背后的力量与价值,使我们在阅读中不仅看到了他们的工作表象,更触摸到了其内心深处的精神高地,领悟到他们为社会文化传承与精神凝聚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文章并未局限于对媒体人功绩的歌颂。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马加强先生敏锐地洞察到媒体人面临的重重困境。虚假信息如汹涌暗流,舆论压力似狂风骤雨,这些生动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媒体人所处的复杂环境。但也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他们如中流砥柱,坚守真相,成为时代的守望者与发声筒。他们以严谨的调查和客观的报道,在众声喧哗中为公众拨开迷雾,传递多元声音,促进社会的理解与包容。这种对媒体人角色的深刻剖析,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厚重,彰显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我们作为信息时代的受益者与参与者,理应从马加强先生的文字中汲取启示,给予媒体人更多的尊重与信任,共同守护健康的信息生态。唯有如此,媒体人方能在这条布满荆棘与鲜花的漫漫长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那星芒永不黯淡,让坚守化作永恒的旋律,在时代的长河中激昂奏响,引领我们穿越信息的迷雾,抵达真善美的彼岸。
- 上一篇:上一篇:「读后感」闫晗 ‖ 炊烟袅袅里的乡愁一一读马加强《老家南阳镇》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李传生 ‖ 遥远的阿勒泰——读《我的阿勒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