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李传生 ‖ 遥远的阿勒泰——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来源:本站    作者:李传生    时间:2024-11-20      分享到:


《我的阿勒泰》这本散文集,是当今最红女作家李娟的得意之作。是对阿勒泰原生态的真实描写和记录。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对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发达地区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李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活在阿尔泰山深处的一群游牧民族的生活长卷。

读李娟的文章,就像是一个邻家女孩在你面前娓娓道来,不温不火,一种毫无修饰的自然流露。她描写的大多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场景,画面感特别强,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打电话》一文中,她把人们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那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无奈,那种夫妻之间难以言表的思念跃然纸上,让读者有一种身处其中,感到就是他们中的一员。那种嘈杂的场面犹如就在你的眼前,把现实的生活场景还原得淋漓尽致。
新疆幅员辽阔,满目荒凉的场景比比皆是。我在六月初去到新疆旅游深有感受。旅游大巴在高速路上连续行驶二个小时,见不到一辆过往的汽车。大巴车不停的在戈壁滩上穿行。如若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时间的见不到一个同类,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在茫茫戈壁要想见到一棵树,有时都是一种奢望。出行上的种种艰辛更是让我们难以承受。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里叙述的相当的详细。每读一句,我的心就会颤抖一下。摩托车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土路上奔驰。那种空旷,那种无奈与无助,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寂寞、孤独让人心生怜悯。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是最后一棵树,过了这棵树,再走二个小时,才能看到下一棵……”。这是《坐班车到桥头去》里面司机对乘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每次经过这里,司机都会不厌其烦的向乘客这样介绍。由此可见,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下奔波。从作者驻地到桥头路途遥远不说,单那一路上的颠簸就让人看了心寒。一路上盘旋于崇山峻岭,茫茫戈壁之间,崎岖蜿蜒,凹凸不平的土路,让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所谓“班车”更加的摇晃不止。而坐在车里的乘客更是有吃不完的苦头。冬天的寒风,夏日的烈炎毫无顾忌地肆虐着这些出门的人们。就是这样的“班车”也不能一年到头的正常通行。“每到十二月底,大雪封路的时候,这辆唯一的线路车就停运了,直到次年的五月份才能重新通车。”在大雪封路的时候,人们要想出门,只能是徒步或者坐马拉雪橇。大雪封路以后,那里的人们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几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只能在居住地的有限空间里,无聊的度过这漫长的时光,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这样的生存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喀吾图的冬天是漫长的,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那里的人们是孤寂无聊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喝酒成了他们唯一的、必然的选择。“不喝酒干啥?喀吾图这个地方嘛,就只剩下喝酒了。”这是《喀吾图的永远之处》里的一句话。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这个场景,真实再现了在大雪封路的环境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消遣的条件和场所。唯有用喝酒来打发无奈又孤寂的日子。除此之外,没有他法。在《喀吾图的永远之处》里有这样一句对话:“不喝不行吗?”,“为啥不喝?喀吾图这个地方嘛,就只剩下酒了。”这就是喀吾图的冬天,这就是喀吾图的现实,这就是喀吾图的遥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喀吾图。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读《我的阿勒泰》,就不能不说李娟的妈妈。她的妈妈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更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但在情感上又是一个不幸的人。她头脑灵活,善于发现商机,不辞艰辛,只要是能够挣到更多的钱,不管多么艰辛的活,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拼搏。在草原开流动商店,做裁缝,采木耳,都给她带来了不少的收获。但她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汗水和心血。“我看到我妈脸都冻烂了,手上全是冻疮,又肿又硬,裂了血淋淋的口子。”李娟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她妈妈的心疼和敬意。“等有了钱就好了,咱想买啥就买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样带着疼爱家人的文字,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心怀朴素心愿,不畏艰辛的坚强母亲。

在读《我的阿勒泰》的过程中,李娟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生活中的语言比比皆是。这些温情细腻的语言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浓缩的生活场景,开阔的草原戈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既能体会到生活的本真,又能感受到空旷真实的阿勒泰。原生态的对话,浓郁的生活气息,不时地从她的文字里迎面扑来,让人感到一股难得的清新。

在李娟的作品里处处体现出一种平等意识。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平等。“蝗虫是有罪的吗?作为自然界理所应当的一部分,它们的种种行为应该在必然之中:必然会有蝗灾出现,必然得伤害人的利益以维护某种神秘公正的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她的万物皆平等的平等意识,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所谓的保护环境,就是一个万物平等的理念。

苦难是文学的宝藏。李娟生活的阿勒泰地区,生存的环境是很恶劣的,尤其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道路阻断。“一二月间,动辄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河边的风更是凛冽如刀。”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更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阿勒泰的一方天地为李娟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李娟经历了苦难。苦难成就了李娟,苦难也成就了《我的阿勒泰》。

我们读《我的阿勒泰》,只能是对作者生活的地方有了一个很浅显的认知,根本不可能深入地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我们也只能是从她的叙述中,多多少少感受到一点生活的不易。但没有一点身同感受的体验。因为遥远的阿勒泰,是我们不曾熟悉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和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读者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局外人。但是,李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阿勒泰,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了在遥远的阿勒泰,有一群人就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使我们产生了一种想要走进新疆,走进阿勒泰的冲动。近距离的体验一下李娟笔下的生存环境,成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心愿。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李娟的功德。

2024.8.10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