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丰家雷 ‖ “南辕北辙”里的“目标措施取向一致性”断想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是由一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它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
这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战国时期,有一个人想要到楚国去。他驾着马车在路上疾驰。路上,他遇到一个同路人,二人攀谈起来,当同路人得知他要到楚国去时大吃一惊,告诉他,“楚国在南方,您这是朝北走啊,这样子,您怎么能到楚国呢”?这个人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同路人提醒他,“您的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您离楚国会越来越远的”。这个人指着自己的行李说,“不要紧,我带的盘缠足够多”。同路人又很是着急地说,“即使您有很多的盘缠,这样走也是到不了楚国的。”可是那个人依然很固执地说,“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好”。同路人见此人如此固执又如此糊涂,无可奈何地由他去了。
这个故事是魏国大臣季梁讲给魏安厘王的。季梁在当时是想用这则故事,来劝谏魏安厘王:做人和做事,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方向,然后按照取向一致性原则来研究实现目标、达成目的的措施和手段。否则,方向错了,行动与目标相反,条件越好,花的力气越大,结果只能是离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则成语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已两千多年,但在当今时代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旨在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合理配置和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实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是在努力适应科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任何违背规律、背离科学的思维和行为都是会碰壁的。
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中不断探寻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行为讲求科学,符合自然规律,发展就顺利,否则就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老话重提的目的,就是告诫人们要注重顺应科学规律,减少南辕北辙的笑话。
现在有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愿、信念。也可以说是最开始的目标、目的。但事实上,还有不少人在不少时间段,走着走着就想不起来时的路,甚至走到了相反的方向。在基层工作当中,类似的“初心难守”的情况,值得一说。
招商引资,是我们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在许多地方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成为各地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招商引资的出发点,是利用外面的资源来提升本地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根据本地的产业、企业实际和资源禀赋,依据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的需求来选择项目,以达到补链、延链、强链的目的,最后使本地产业集群不断延伸、补齐、壮大,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就是这样一件利国利民、互利共赢的大好事,在有些个别地方出现过背离初心的现象。一提招商引资,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搞活动,在大城市召开推介会,宣传片、领导讲话、PPT推介、嘉宾致辞、签约、媒体加持,每个环节都完胜,每道程序都严谨,看起来一切都是面面俱到,完美无缺,花团锦簇,热闹无比。考核招商引资工作,也演变成了在多少个大城市召开了多少次招商会、请了多少名人参会、什么级别的领导到场、签约项目金额的大比拼。办活动、搞场面成了目的,至于具体项目的情况反而竟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看似轰轰烈烈,表面煞有介事,因为招商引资核心的问题是项目,是符合我们自己实际的、能够促进当地发展壮大的项目落地,所有的工作内容、措施行为都应该为这个主题服务,这才是我们的初衷,其它的都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当前,这种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式的招商形式,已经得到了及时制止和调整。
安全生产。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目的是在安全的基础上更加健康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这条红线解决了许多地方、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的问题,也彻底扭转了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但上级的高度重视、严格考核、大力度问责也让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与初衷背道而驰的问题。以致有的检查组、督查组到了企业后,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求关停。曾听闻过一家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被检查过程,一众从没下过井、从事过煤炭工种的的人员来检查安全生产,“庄严肃穆”地下车伊始,便拿着文件宣布停产。他们天真烂漫地认为,只要不生产,哪里还会出现安全事故呢?停产就是安全,安全必须停产!后来煤炭专家告诉检查组的同志,煤矿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生产,时间长了井下煤炭就极易自燃,可能会发生大的事故。这件事在行业内影响很大,反映不太好。
安全生产,绝不是安全不生产。检查的目的是提升,是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装备能力。如果一味简单粗暴地关停,带来的问题就会很多,产业链断裂,社会供需卡壳,职工下岗,社会稳定问题突显。畅流的循环系统就极易会变成解不开的死结,衍生的社会矛盾很可能催生出更大的安全问题。
“口含天宪”的“钦差大臣”到了基层,更应该为基层干部职工倡树树立实事求是、讲求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理念与榜样。不然,迎接变成了迎合,尊重变成了无条件服从,一项极为神圣重要的为企服务工作,最后由神话变成了笑话,贻笑大方。
金融服务。金融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的收益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孪生兄弟”,是一种杠杆,更是一种平衡。但现实生活中,的确由于一些企业和法人法纪意识淡漠,经营水平低下,给金融行业带来一些很大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地方对风险防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制度,要求必须确保绝对无风险。由此,基层单位谈“险”色变,不敢靠近所谓的“高压线”。这种看似远离了风险的做法,也带来了另外的次生问题和负面效应。
金融的本心应该是服务经济。特别是当下的实体经济,如果只为防风险而防风险,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么结果就极易出现人们所诟病的“金融机构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事实上,企业运营如同海上的波浪,有高潮也有低谷,如日中天与濒临绝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频繁转换角色也是屡见不鲜。金融机构就应该起到调节阀和蓄水池的作用,关键时候施以援手,落入困境的企业就很可能爬坡过坎,走向坦途。企业起死回生的这种例子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反之,在危难时刻见死不救,造成企业倒闭破产,活水变死水,最终倒霉的还是社会,这其中肯定也包括金融机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要想平稳有序健康的运行,必须在科学高效的协调下统筹兼顾,依规律而行。如同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安全、快速行驶是目的,是船上所有人的共同目标。这就要求船的各个系统、各位船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如此,方能达成此目的。否则,如果各个系统各行其事,看似大家都在拼命干工作,很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内耗,如动力系统与制动系统同时发力,两个系统都在加大力度,考核的时候看似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甚至成了先进典型,但实际效果必定是适得其反。
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树立科学精神,把目标、现实、措施统筹起来考虑,确保每一步行动都在朝着促进目标实现的方向前进,在取向一致性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实施。如此,效果才是最好的。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言犹在耳。措施,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反噬目标的回旋镖。
谨记目标措施一致性原则,当局者,千万不要迷噢!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李传生 ‖ 回不去的故乡——读《就恋这把土》有感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听雨--黄侠 ‖ 海南候鸟种种(二)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